饭后,陆四单独留下李过、李来亨父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没别的原因,只因李过是自家大舅子,李来亨是自家内侄。将来陆四同妻子有了孩子,开宴李过这大舅子可是首席,怠慢不得。妻子李翠微去世,李来亨这娘家侄子不发话,姑妈这棺材就起不得咧!
老礼就是老理,忘不得。
当然,最重要的是李过这对父子比他陆四更有法理继承大顺的产业,但李过却不争权位,遵从母亲高太后之命奉妹夫为主,使得十万西路军将士为陆四所有,这高风亮节自古能有几
做到?
观前世李过一生,也是可歌可泣,可惜天度英材,死的太早,不然忠贞营也不会沦落到后来那付惨境。
这么一位大舅子,陆四自是要礼敬。
反观那位叔丈
李自敬,昨天就借
探视老嫂嫂去了西安。
究竟是探视,还是质问,西路军上下心中都有数。
陆四不曾拦,由李自敬去。
如今局面,不是生米煮成熟饭,而是大势所趋,李自成复活也得屈居太皇之位。
永昌皇帝真的不昌,
婿文宗也未必不武了。
不过从前陆四一直以为李过既是李自成的侄子,那年纪想来不会比李自成大,不想李过却是比叔父李自成还大两岁,今年已经41岁。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哥李鸿名比李自成(李鸿基)大了二十岁的原因,搞得叔侄年纪相仿,这倒同陆四与他侄子陆广远差不多。
李自成培养侄子李过,陆四培养侄子广远,也是异曲同工。
前世陆四在翻看明末某文
写的某书时,上面言辞确凿的说李自成同李过这对叔侄自幼不
读书,好舞枪弄
,天天在一起调皮捣蛋。
李自成的爹李守忠见这对儿孙实在不成气,天天哀声叹气,可李自成却说什么他们练习武艺,便是为了将来
大事,读书有狗
用!
写这段的明末文
可能是想表现李自成自小就有反贼野心,故而把李自成写的跟项羽“要学万
敌”一般。
可在陆四看来完全就是胡编
造,因为李自成同他爹说的话又没外
在场,谁他娘的在边上听见了,又传下来的?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文
一枝笔,天马行空“艺术”加工而矣。
究其本质,无非污蔑二字。
究其源
,看不起泥腿子而矣。
封建文
,从来就是站在
民对立面的。
所以,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陆四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天便将“留一个清清楚楚历史给后
”原则放在心上,无论是往祖坟里塞铁牌,还是所说的任何雄心壮语,都尽可能的选择
多场合,以确保后世子孙能够对他这位太祖皇帝的一生有个直接观感,不为春秋刀笔吏所误,也不为野史骚客
记。
由此闹出徐州军校题那“
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的笑话来。
“姑父,这是你写的诗么?”
李来亨见桌上的白纸上写有诗句,不禁问了一声。
陆四这
对晚辈特别喜
,基本没有什么架子,李来亨这个侄子跟姑父接触的时间一长,就同陆四其他晚辈一样对姑父特别亲近,比跟他姑姑在一块还要放得开。
也就是条件不允许,要允许的话陆四指不定天天带着侄子、侄孙们去红
漫三楼快活咧。
李过听儿子说妹夫还会写诗,也是大觉好奇,踱步走到案桌边,见桌上放着一张宣纸,纸上赫然真有一首写好的诗。
墨迹还很鲜艳,想来是昨天夜里写的。
字迹不算好看,但端正,看不出是什么字体。其中还有些字明明看得懂,但印象中似乎又不是这样写。
奇怪的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越。
从
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李过轻声读过,很是惊讶,妹夫作诗词的水平不比举
出身的牛金星差啊。
李来亨这边也是自小也得老师教导,识货的很,只读一遍就知道姑父这首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姑父叫文宗,不是没理由的。
李来亨心道。
这首词代表的也是陆四心境和当前局面,正如词中所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越”,大顺如今不正是从
越么!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纵观大顺的过往与现在,这八字太贴近不过。
“闯王,”
李过正要开
,陆四就打断了他,颇是不快道:“外
称我一声闯王也就罢了,大哥称我闯王,不是要折你妹夫的寿?...大哥要么就叫我陆四,要么叫我文宗,要么直接喊妹夫都行,闯王、殿下之类的,大哥莫出
,妹夫我实在担不起。”
陆四可不是虚
假义,他这
重
义,更重同袍战友之
。
所谓断
今
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当此国家危亡关
,虚名俗礼从来不是陆四所要的。
他要的是凝聚,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李过迟疑,他这
还是比较重礼数的,面前这位小他很多的年轻
不仅是他的妹夫,更是大顺的监国闯王,一身系大顺将来,系数十万大顺将士
命,如何能如民间一般待之。
礼,国之
也!
“此是军令,大哥莫要再想,难不成亳侯要抗监国军令吗?”
陆四不希望现在的大顺就形成等级森严的制度,他更不希望屠龙少年最终变成那条恶龙。称呼是小,却代表他陆四的一种态度。笑着拉李过坐下,又唤来外面的侄孙义良,让他将桌上这首词作收好。
以义良的
子,四爷爷难得写诗,肯定要拿去给别
看看。
看得
多了,这首千古佳作自会
尽皆知。
莫小看诗词力量,好文能诗这个形象一旦树立,对于陆四的太祖伟业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引天下寒士来投。
李来亨给父亲和姑父倒了茶,自个搬了椅子坐在一边。
陆四将茶碗端在手中,对李过道:“我打算会后就领军东征北京,届时想请大哥坐镇西安...”
东征,陆四肯定是亲自率军去的,但他走后谁留下来镇守陕西局面,除了李过实在想不到第二
。
李过没有拒绝,点了点
,继而有些担心道:“你要同张献忠联手抗清,此事我不反对,但张献忠这
素有野心,从前便不服陛下,只因陛下文治武功皆比他强,这才不得不退让,可如今他大西军有兵马二十余万,我大顺于陕西实力不如他,张献忠出川之后未必就肯真心同我大顺联手。”
对于放大西军
陕西联手抗清之事,顺军内部赞成和反对的各占一半。
赞成理由不必多说,反对的均是怕那张献忠
陕西之后会对大顺下黑手。
李过便是担心张献忠会不顾抗清大业胡来。
陆四却道:“张献忠我是不虑的,大西军我只虑一
。”
李过好奇,问是何
。
陆四道:“孙可望。”
“孙可望?”
李过显然知道张献忠义子之首的孙可望,轻轻点了点
,道:“陛下在世时也说起过孙可望,说将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