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建昌侯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什么装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什么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奉天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张延龄再一次出现于此,对于同样参加朝议的大臣来说,但凡张延龄来的时候,就要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

如临大敌。

不过因张延龄最近并未做什么“惹是生非”的事,在场大臣对他的警惕没之前那么强,再或者是……这群也知,跟张延龄相斗没好结果,脆对他不加理会。

打不死的小强。

朝议开始。

众大臣皆都沉默,没有要出来奏事的积极,大概也是在猜想,既然张延龄来了,那肯定是以他的事为优先,不然皇帝叫他来嘛?

“建昌伯,今你为何在此?”倒是皇帝上来的一句话,让现场的氛围有些沉闷。

听皇帝这意思,连皇帝都不知张延龄要来?!

张延龄从周经身后走出来,拱手行礼道:“回陛下的话,臣不过是例行参加朝会,应召对的。”

“嗯。”朱祐樘也没多说什么。

张延龄怎么说也是挂名的户部右侍郎,照理说张延龄应该参加每天的朝议,只是平时张延龄太“懒”,不愿意来,但并不代表他没资格来。

朱祐樘打量着徐溥道:“徐阁老,将这两阁部有关的大事小做一下总结,今天便一切从简吧。”

从简?

莫不是节约时间,留给张延龄奏事?

徐溥道:“陛下,如今正是秋粮库之时,各地的秋粮征收况,尚且还未汇总,所以要等五六乃至十之后,各地的总结才能到位,至于西北屯田后的缺,也会在那时做整理和总结。”

“嗯。”朱祐樘又只是点

以君臣的对话来看,大概这次朝议没什么要紧事。

大明朝的朝议每天都开,也不是每天大明朝都会发生大事,上吊也有喘气的时候,弘治朝怎么说也算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还不至于天天让众大臣焦烂额。

徐溥又道:“今建昌伯到朝堂上,或是有要紧事要陈奏,不如由他……”

说着徐溥还把目光打量过来。

居然主动让张延龄奏事?

别说是皇帝和在场大臣,就连张延龄也觉得有几分意外。

老徐你可以啊。

这是几天没跟我朝堂争锋,突然觉得生失去意义,想跟我来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以提前出你们文臣的无能?

朱祐樘道:“既然徐阁老都如此说了,建昌伯,你有事便陈奏吧。”

张延龄无奈道:“陛下,臣并没有什么事要奏。”

很多用愤恨的目光望着张延龄,好像在说,让你奏就奏,怎么还推三阻四的?你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

当我们看到你在朝堂上时,我们就知道了要跟你做争锋,别以为你现在在这里推诿,我们就不知道你的险恶用心!

装什么装?

“你不说,那朕问问你吧。”朱祐樘饶有兴致道,“宁王的案子,你查得如何?”

张延龄道:“回陛下,宁王的案子已有重大进展,各地查封涉及到宁王的产业,初步合计和折价估算结果为七十三万两白银,因为有部分的不动产,也就是田地和屋舍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变卖,前期可以库的钱粮数目,折价已超过五十万两,正陆续库。”

听了张延龄的话,在场大臣除了会有几分不甘之外,其实还是很惬意的。

不为别的。

只因为这代表着,大明朝今年应该是不会拖欠大臣的俸禄和俸米,甚至还会发一些“奖金”,谁让大明朝的府库在计划外又得到这么多的“意外之喜”?

“很好。”朱祐樘言语之间,似也对张延龄的奏报很满意。

徐溥道:“陛下,最近有地方上的奏报,说是此番涉及宁王谋逆的案子中,牵扯进不少无辜之,尤其是各地的商贾,他们本就跟宁王毫无牵连……建昌伯自然会说,是有确凿证据的,但有很多证据并未公开,也使得民间多有议论,应该平息民间的质疑之声。”

这次徐溥不去质疑张延龄是否有确凿证据,只说这样引起了民间议论。

这大概的意思是说,你要么把你误抓的商贾给放了,把他们的家产归还,要么就拿出切实的证据来平息舆论。

朱祐樘微微皱眉道:“如今民间也开始议论此案了?”

他好像是不太理解,为何民会对朝廷涉及到勋贵的案子,也能议论纷纷,这种事百姓不应该避讳吗?

萧敬道:“回陛下,因宁王的案子闹到太大,所以……民间是有议论之声。”

连负责东厂的萧敬都如此说,在场大臣突然感觉到有了底气,这是你张延龄自己跑来让我们质疑的,就算不能把你按下去,让你焦烂额一下也是极好的。

只要你焦烂额,必然就没那么多心思来跟我们作对。

朱祐樘道:“建昌伯,对此你有何看法?”

张延龄叹道:“臣其实早就料到,宁王乃是我大明立朝以来的世袭藩王,在皇亲国戚中地位隆宠,他的案子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度……”

“说重点。”朱祐樘又有几分不耐烦。

张延龄看朱祐樘的脸色,便知道这个姐夫最近服用的丹药不少,气色明显很差,他其实很想问问朱祐樘夫妻,你们最近的房帏生活可还和谐?

这么虚,你们都能顶得住?

张延龄道:“既然民间已有议论,臣已有对策,臣的想法是,给那些涉案的家族申诉的机会。”

“申诉?”朱祐樘皱眉。

张延龄点道:“回陛下,正是申诉,也就是让他们可以跟衙门上告,朝廷在刑部特别设立一个小的衙门,可以由刑部安排两名主事来负责,如果有对于家产被抄没充公之事认为不妥,觉得自己跟宁王案毫无关联的话,那就可以申冤。”

“不但刑部可以问案,还有大理寺和六个给事中的监督,同时陛下也可派东厂和锦衣卫的旁听和监督,同时也可以公开审案,让百姓知道其中因由。”

“嗯。”朱祐樘点点,似乎觉得此建议还不错。

徐溥道:“建昌伯,何须如此麻烦?你直接把涉案的罪证都拿出来,公示于天下,不就行了?”

“呵呵。”

张延龄笑道,“徐阁老,你应该知道此案有很多牵扯到皇亲国戚的事,诸如宁王平时也会跟朝中的勋贵有来往,而被查封的那些商贾,可不一定都只为宁王一家办事,他们背后还有朝中的一些权贵,其实做的是百家的生意,充当的是官商。”

“如果把案子证据都公开的话,就怕朝中上下……很多都会牵扯进来,你确定还要把案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到朝野中自危的地步?”

“这……”

徐溥没想到张延龄不公开证据的原因,居然是不想让案扩大,保护朝中跟宁王有牵扯的勋贵和大臣?

你张延龄几时这么好心了?

李东阳突然走出来道:“但若是按照建昌伯你所言的方法,让商贾自行去申诉,还让百姓去旁听,那岂不是也会令案扩大?”

张延龄笑道:“那就不一样了,现在朝廷要做的,只是要平息舆论,让百姓知道朝廷要公开透明,又不是真的公开透明,到时我们要公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