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品。
此后,文长昇和杨彩云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分工合作:
天还没亮,夫妻俩就得起床,赶紧加工前一晚浸泡好的黄豆,一大早就要生产出豆浆豆腐脑和豆腐块豆
等系列产品。
然后,杨彩云踩着三
自行车,赶到乡上早市摆摊售卖。
小摊的销售量有限,文长昇还得挑着沉重的货担,走村串户流动叫卖,每天早晨和傍晚要卖两趟。
豆腐作坊每天还会产生大量豆渣,这是上好的猪饲料。
于是,文羽风家的猪圈里,从原来的一
猪增加到三
猪。每到过年前夕,辛苦喂养出的三
大肥猪,能卖不少钱。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和节衣缩食,文羽风家里,终于还清了所有外债。
此后,全家
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快就超过了以前文长昇当老师的时候。因为乡村小学民办教师的工资,其实是很微薄的。
文长昇当时之所以怨愤,其实更在意的是教师职业的尊严与体面,以及教书育
的理想。
一晃又过去了三年,2000年春天,文长昇心血来
,承包了一亩池塘,开始养殖甲鱼。
因为他在央视农业频道看到一个节目,说是最近几年甲鱼市场行
大好,许多甲鱼养殖户发财了。
相比之下,豆腐作坊虽然收
稳定,但周边市场需求不大,同行竞争激烈,销量有限,终究是个小买卖,发不了财。
此前一年,在翠溪中学读高二的文羽鹏,眼看成绩没有起色,考大学没什么希望,于是主动辍学,和一帮同乡年轻
南下
圳打工,辛勤工作努力攒钱,为将来结婚成家做好资金准备。
文长昇眼看着大儿子羽鹏已经成年,心里开始盘算:
再过几年,羽鹏就要结婚成家了,给亲家的彩礼钱,婚宴开销,布置新房,买家具家电,这需要一大笔钱。
在这之前,最好能把自家房子加盖一层变成楼房,整栋房子里里外外都要装饰一新,然后风风光光地把儿媳
娶进门。这也需要一大笔钱。
话说文家村这几年,超过四分之一的
家,陆续把自家的老旧平房,升级为两层甚至三层楼房,外墙和室内装饰焕然一新。
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的文长昇,自然不甘
后。
然而,豆腐作坊的收
和羽鹏的打工收
,加起来也不多,况且羽风读高中读大学要花不少钱。
盘算再三,文长昇决定搏一把,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投
到甲鱼养殖事业中。
养殖第一年,
况很不错,不仅甲鱼长势良好,而且周边城乡市场上,甲鱼依然畅销,价格波动很小。
养殖甲鱼开门红,第一年就获利颇丰,这大大刺激了文长昇的
劲。第二年,他加大投资,投
全部积蓄不说,还借了不少钱,将养殖池规模扩大到三亩。
新增的两亩养殖池,是将水稻田挖
改造出来的,成本不小。
不料,从这年中秋开始,甲鱼市场行
急转直下,价格
跌。
文长昇亏损严重血本无归,再一次负债累累,他彻底傻眼了。
到了这年冬天,文羽风的
突患重病。文长昇救母心切,咬牙借钱治疗。在县城住院两个月后,
还是遗憾离世了。
2002年春节,文羽风家的气氛,冷清又苦闷。
爷爷
都已辞世,年饭桌上只剩下四
。
文羽风一边默默思念慈祥的
,一边好言宽慰忧心忡忡的父母:“天无绝
之路,我们家一定会东山再起的。”
哥哥羽鹏也跟着安慰父母:
“我跟几个同事商量好了,过完年就跳槽到一家大型手机厂,工资奖金比现在高不少。咱们全家
共同努力,争取早
还清外债。我现在才21岁,结婚还早着哩,有足够时间慢慢攒钱。”
听到这些话,文长昇内心既感动又愧疚:
两个儿子都长大了,懂事啦!可自己的冒险和鲁莽,最终连累了家
,让他们不得不再次忍受节衣缩食努力还债之苦。
从此以后,他变得小心谨慎,不再尝试任何有投资风险的事。
思前想后,文长昇决定重
旧业,又开始办起了豆腐小作坊。加上每年喂养出三
大肥猪,年收
还凑合,而且安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