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右贤王部所败,遭到包围,这些年里我一直在回想那一战,最后觉得……”
“当时若换了我来替贰师将军指挥,能赢!”
赵充国回
看着狠狠劫了匈
各部辎重后,士气正旺的大军,哪怕是辛武贤部,也战意十足。
又眯着眼,望向前方右贤王的大纛,真是熟悉的东西啊,只是这右贤王,是个志大才疏之辈,早非当年那一位胆大心细的雄主了。而匈
的士气,也与当年截然不同,更何况这次汉军主力万余骑,可是钉了马蹄铁的。
二十年前贰师虽然靠了赵充国突围但士卒十死六七,那些袍泽名字和呼喊,就像那一战在赵充国身上留下的二十余创一般清晰,夜
静时在隐隐作痛!
“所以这场仗,莫要说我与前将军合力。”
赵充国对老上司一点不客气:“哪怕让贰师来指挥,也能赢!”
“翁孙啊翁孙。”
韩增明白了,大笑着同赵充国告辞,回到自己的阵线。
数加起来十万余
的大战,同万余
的
锋完全不是一个体量,阵列要层次分明,何时投
战场,哪一批得暂时撤下来,都有讲究。
却见匈
大军阵势横垣二十余汉里,呈月牙形,分成八个大翼,各由一位小王统帅,万骑之下又有千骑、百骑。他们提前选好了战场,主力占据了西面的一片丘陵高地,想要居高临下,驰左右翼包之,远远望去无边无际,挤满了整个平原。
右贤王的鹰旗下,有身材壮大的武士鼓起腮帮,吹响了一个巨大的号角。
呜呜呜呜,它发出了低沉响亮的呜咽,旁边的各翼开始呼应,第二声号角接踵而至,跟第一声一样绵长高亢。
随即十只,百只,直到匈
中,凡是佩戴号角的百
长皆开始吹奏,像是对月而啸的狼嚎般,千只号角同时回应右贤王,回应他们的
狼,夹杂许多胡笳声,还有越来越大的呼啸……
而另一边,赵充国麾下大军虽是骑马至此,但其实只是骑马的步卒,马匹放在阵后,以部曲为单位,步卒居前列了几个圆阵和方阵。因为走得太远,汉军专用的武刚车根本带不过来,四武车阵也列不起来,只能靠士卒攒戈矛外向。
又让辛武贤带着骑兵位于左翼,儿子赵卬在右,韩增部则布置在后,作为生力军随时听他命令加
战场。
当赵充国挥动令旗,仿佛是他亲手
纵般,一旁的两辆旗车上,亦有兵卒立起了的指挥大旗,传递给左右旗车鼓车。
从右到左,看到中军的信号后,数面司马旗也陆续挂起,而与此同时,应和着匈
连绵不绝的号角,寂静已久的汉军阵列,也响起了横吹鼓点声……
开打前的战场一点不寂静,仿佛是一场
响乐的对奏。
缓慢而沉重的鼓声,像是敲打在心脏上一般,宽达二十汉里的阵线上,各部汉兵都拄着手里长长的戈矛,紧紧站在一起,众志成城。他们跑了数千里,终于逮到匈
了,众
立功之心切。
但大战未开,对面却有百余骑飞驰而来,举刀鋋高呼道:“汉
,斗来!”
“又是这一招。”
赵充国摇
,胡
就是喜欢战前派百余勇士过来挑战,其中颇有
雕者,想要靠他们强悍的骑
,削弱汉军士气,当年天山之战就是这样。
二十多年前,血气方刚的赵充国只是贰师麾下区区假司马,便曾请命出战与之较量。
可现在嘛……
他直接拒绝了辛武贤部跃跃欲试的请求出战,没那必要。
赵老将军举起手,在那匈
百余骑靠近到几百步内不断挑衅时,如同心有灵犀般,下达了和任弘在焉耆城时一模一样的命令:
“大黄弩,准备!”
……
这场石漆河之战,乃是汉匈自征和三年燕然山之役后,时隔十六年最大的一场会战,参与
数达十二万。
若是杨恽在,定能用他文
的眼光和文采,好好记录下这场战争的每一个细节,不吝啬篇幅的话,能写个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若是任弘在,也定能如他北上前扬言的那般,带着西凉铁骑对匈
背刺,成为致胜的关键。
只可惜战争双方不会在原地专门等到他快抵达战场时才开战,任弘也没本事发明无线电,能和分别已两月的赵充国隔着上千里实时通讯,确定匈
和大军位置。
实际上,他现在甚至连自己的位置都无法确定……
说来尴尬,在赵充国与右贤王于石漆河开战之际,任弘还在战场西边两三百汉里的地方打转,这已经是连续数
急行军的成果了。他们的马比匈
和蒲类将军麾下的还瘦,任弘直接将萝卜留在赤谷城过冬,这个选择对的,他临时骑的马已经一死一病……
此处前不久才降了雪,匈
行军的痕迹被齐脚踝
的大雪彻底掩盖了,南北两道山系所夹的广袤平原上,四处景致看上去都差不多。
加上天气极差,连解忧派给任弘的乌孙向导都有些糊涂,毕竟过了赛里木湖后,这一带已属于匈
乌孙
界。
士卒们虽然穿上了解忧公主倾尽赤谷城库存赠与的冬衣皮裘,戴着鹿皮手套和暖和的靴子,但仍冻得不轻。
带着四千西凉铁骑在雪地里转悠半天,却仍未能找到匈
逃兵所说的,匈
几天前扎营的那条河流,也就无法追踪敌
接下来的位置。
任弘抬起
,望向南方的天山,摸了摸自己的聪明脑瓜,不得不承认一件事。
“吾等好像是……迷路了!”
……
ps:第二章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