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汉阙 > 第390章 最近新进了一批汉式装备

第390章 最近新进了一批汉式装备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我的毡笠!”

站在障塞顶上,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万章只觉得顶一凉,抬起眼睛就看到他的帽子随着风飞上了天,吹了老远后,朝数里外驻马的匈处飞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气得他指着它大骂道:“你这毡笠,平里也算暖烘烘的贴心,不想竟公然投敌!”

这是来到达坂城后短短两个月间,万章第三顶被风吹走的毡笠了,直叫他欲哭无泪。

万章嘟嘟囔囔地骂着,也怪他,刚才是听到鼓点太着急,众匆匆上了障塞,忘了将缨系起来,只能自认倒霉。

曲长司马舒则笑骂道:“知足罢,我听说西二燧那边,昨便有被风吹得飞了起来,掉下烽燧摔烂了脑袋,那是西部侯官死的第一个,好在被韩校尉算了战殒。而这三座障塞几十个烽燧上,连一杆汉旗都没法立,没办法,一立就倒!”

司马舒多年前曾随奚充国校尉送信去玉门,在魔鬼城引开追兵,竟还未死,又随堂邑侯赵汉儿护送过乌孙王子,如今也当了曲长,最大的好是讲荤段子。

因为由任都护做媒,司马舒娶了一个皮肤白皙的车师王族子为妻,且老喜欢提“葡萄”,有事没事就往嘴里塞一粒葡萄,遂被韩敢当校尉取了绰号“司马葡萄”。

司马舒让众在障塞上时都低着身子,倒不是怕胡虏近前箭,而是畏惧达坂城的大风。

要说这达坂城也够稀奇,万章他们先前待了小半年的车师,离此不过一百多汉里,而达坂城去北庭汉军的唯一要塞西且弥,也百余里,但天气却截然不同:车师如火炉般炎热,而西且弥则凉飕飕的,真是咫尺炎凉。

而这种两地反差极大的气温,也让位于中间的达坂城成了一个老风,大风小风天天有,早先来修长城的戍卒们调侃的说,这里的风一年只刮一次“从冬刮到春,只余夏”。

达坂城附近树多水也多,榆树和白杨还有杏树,一片一片树林将远近包个严实,但均长不高,树无一例外向东南方向倾斜。在万章看来,这大概都是被风吹的,他有点怕自己在这待久了,会不会也被吹歪。

“小解时捂着点,万万莫要硬起来,万一遇上强风,那活或许真会被吹折了。”

司马舒哈哈大笑,来到达坂城后,身边没有美丽的车师妻子暖被,子更加清苦,他只能靠荤段子来调戏新兵取乐了。

因为司马舒是追随过任都护和堂邑侯赵汉儿的老卒,时常说起过去的经历,万章问起这里的风,和斩右谷蠡王一战遇到的孰大孰小。

“那一战我不在。”司马舒白了万章一眼,又塞了一粒葡萄在牙缝里细细嚼着,只伸出受过箭伤的左手感受着风向:“只听说,那次是逆风而行,而这次,风向对我军有利。”

达坂城属于季风气候,为夏半年刮东南风,冬半年刮西北风,这几天正好刮起了东南风,来自吐鲁番盆地的热风穿过峡谷隘,让不觉之间,后脑勺就全是汗。

就没有这般舒服了,反而被这几乎一天不停的风闹得没脾气。前初至时,他们派了三四千名弓手,想要利用弓箭抛程,围攻西边靠近盐湖的障塞。

但弓手们出的箭却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东南风,程大大缩减落在烽燧前十几步不说,准也差得不行,汉军举盾或缩便轻易躲过。

反而是烽燧上汉军士卒弩而,有了顺风之效,忽然增加的程往往能吓到匈得他们只能后退。

所以万章他们的工作其实挺简单,和平一样,烽燧上放放哨,见到有胡虏过来就放上几弩,举烽告知障塞敌即可——韩校尉和冯司马奉都护之命在此督战,严禁任何出塞。

第一次打仗的万章有些担心,因为这道“长城”虽然将通往车师的路几乎封死,且高达丈余的长垣外还设了虎落,挖了沟渠。但汉军数有限,三千放在了西且弥,只剩下三四千守着达坂城塞,分散开来后,若匈集中攻击一点,击还是不难的。

司马舒却很有经验,他在边塞多年,知道这些看上去不高的墙垣真正功效。

“长城防的不是,而是马队。”

骑着马时险道倾仄,且驰且,中国之骑确实有点比不上,若是急躁去追,碰上高手,可能被其戏耍致死。可若是失了马与汉军步战,那匈简陋的甲胄兵器,就几乎只能完败。

加把劲能轻松翻过丈余高的长城,大队的骑兵却做不到,而众所周知……

司马舒笑道:“边塞之都知道,有马的匈骑兵和无马的匈步兵,全然是两回事!”

……

作为老对手,匈自然也明白这点,到了第三天时,他们果然又玩了声东击西的把戏,试图进攻西边的障塞,但主力却出现在了东边,集中兵力进攻一座烽燧。

也不管轻侠戍卒死守燧中,只填平了沟壑,让扛着宽大的木板,铺在墙垣之上,想让马队就此越过障碍。

可才过了百余骑,匈就迎来了惊喜。

随着烽燧举烽,汉军自然知道是何处受到了攻击,达坂城障塞处驻扎的骑兵曲立刻出动,领军的是校尉奚充国。

这位校尉素来以神速出名,十余里路,疾驰的骑兵片刻便至,反而将越墙而的匈包围,得他们不得不丢下一百多具尸体退却。

这也是汉军在河西长城的套路,依靠烽燧确定匈寇位置,再以个都尉、侯官处驻扎的骑兵进行支援,如此便不必盲目地满世界找塞的匈

而这些死去的匈颅,很快就在冯奉世的命令下,挂到了每个烽燧之上。汉军大声鼓噪嘲笑匈,反而很希望他们继续强攻,多送些来,这点完全不够分啊。

若是换了老练的胡王,自然不会上当,但郅支年轻气盛,一怒之下,还真下令对达坂长城最靠东的障塞“东沟塞”发动了攻击。

因为此处风大且时间紧迫,那障塞高不过两丈,身手灵活点的都能爬上去,给一种不难攻打的错觉。

挑了一个没有风的下午,五千以强弓抛如雨般的箭矢,三千扛着简陋的木梯发起了仰攻。

可汉军也不虚,大黄弩,蹶张弩,劲弩长戟疏及远,而等匈侥幸爬上墙垣,迎接他们的则是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万章等来自三辅的轻侠恶少年们,虽然只在车师接受了几个月的系统训练,勉强能够结阵,金鼓旗帜还辨认得不太明白,但守城也不必讲究那么多,听着屯长号令站在墙之后,听到喝令后,便举着手里的长兵短兵朝匈捅去就行。

的刀铤很难开汉军前排的铁甲,不断落下的锋利矛戟则让他们死伤惨重,进攻十分艰难。

而障城一角,比墙面高丈余的角楼之上,还有更凶险的兵器在等着他们!

奉命守备东沟塞的司马舒亲自站在角楼上发号施令,而左近则是几个戍卒和工匠控的器械:

俨然是一辆安装在高处的“车”,上面架着大木所制的弩臂,长竟有一丈二尺,比大黄弩还大!车有两轴三,如今拆卸了子固定在角楼上,车箱左右有横柱,士卒缚弩于柱旁。

这是一架“连弩之车“或曰”绞车连弩“,据说是战国时墨子的发明,常用在守城之时,秦始皇曾将其置于楼船之上,在胶东杀了大海鱼,一次能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