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五封置传”,比于诸侯王、三公时,霍禹面露不忿。
“任弘只是杂号将军,卸任的二千石官吏,四封乘传足以,何德何能,能用上如此高规格的车乘?父亲还是太优待他了。”
作为大将军的长子,霍禹容貌与霍光颇似,都是疏眉目,同款的矮个子,但生气起来却毫无霍光的
冷,而是全都表露在脸上。
说起来,霍禹年纪也不大,却已是堂堂“五官中郎将”,为三郎将之首,分统郎官,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他也被霍氏认为天然便是大将军的继承者。
因而霍禹对任弘十分警惕,暗道:“父亲屡屡予其机会,若是将出征西域、乌孙的机会
给我,我如今起码也有金赏之功,能靠自己的功劳封列侯,为九卿了……”
霍禹怪霍光宁可将重任
予外
,却不给亲儿子机会。
他却是忘了,当年自己与张千秋随范明友击乌桓,霍禹被范明友优待,不予其到前线直接
战,又乐得安全终
无所事事。
结果回朝后,霍光问战斗方略,山川形势,霍禹张
结舌,而张千秋却
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霍光称张千秋之能,而对霍禹大失所望,只叹息说
后张氏将盛,而霍氏将衰。
这一番话让霍禹嫉恨了张千秋好几年,直到朝中另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霍禹看来,任弘已经威胁到霍氏利益了。
他是皇帝故旧,麾下又出了那么多列侯、关内侯,大有昔
卫霍之势,这让霍禹有些畏惧,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家与任弘因先前拒婚之事,是有过节的。
将任弘踢到边塞吃沙是最好的,但岂料此子仍不消停,又是力挫单于,又是将南北两道经营得有声有色,每年都有一大堆政绩。
而在这时节,霍光却又召他回朝,霍禹越发不痛快。
而穿着常服与他对饮的中年
则凑过来道:
“所以民间里巷中,说大将军欲对任弘不利的传言,与五官中郎将有关么?”
此
乃是太中大夫任宣,虽与任弘同姓,实是河东郡
,乃是霍光姐姐的儿子,也是霍家自己
。他先前担任过
声营校尉,带着
声营随赵充国出征河湟,跟韩敢当和金城募骑起过点小冲突。又参与了元霆西征,为赵充国放了那三发大黄弩,以功擢为太中大夫、关内侯。
任宣与霍禹同辈,关系不错,亦清楚这位含着金勺出生的大将军之子志大才疏,颇为担心那传言与他有关。
“当然无关!”但霍禹矢
否认,他虽然不慧,但也没蠢到这种程度,只是……
“那是霍云、霍山?”
霍光的两个侄孙也不是省油的灯,但都在朝中掌握军权,霍云为右中郎将,霍山为奉车都尉,三兄弟加上郎中令金赏,牢牢把持着未央宫内的郎卫防务,皇帝一举一动皆在其眼中。
霍禹还是摇
:“亦非他二
所为。”
这就奇了怪,任宣十分疑惑,但仍觉得,此事是霍家子弟
婿故吏中有
犯蠢所为,说不定就是霍夫
显指使的,但却又不能
究。
这时候霍禹颇为疑惑地问任宣:“汝以为,父亲此时召任弘归来,是欲闲置打压,还是如何?”
“我岂敢揣测大将军之意?”任宣说的是实话,大将军虽未曾领兵打仗,但也
韵兵法,在政争时
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如今只有一件事能肯定。”
任宣道:“任弘载功劳名誉而归,大将军明面上,一定会像对张安世一样,对他重重嘉奖!”
……
“大将军,下吏暗暗查访过,此事与霍氏子婿、故吏皆无关系……”
而大将军幕府处,过去半个月间,御史大夫杜延年不得不捡起他家祖传的
案技能,为大将军好好调查了下那传言的源
,最终的结果让
又喜又忧。
“与夫
似也无关。”
既然和霍家
没有关系,那谁会故意释放这恶毒的谣言,欲离间霍光与任弘,甚至想让他们生出误会来呢?
当然是能从中获利之
!
霍光也皱起眉来,虽然心中略有怀疑,但此事已散播开来,很难追根溯源,他只能亡羊补牢,说道:“西安侯益封之事,二府定下来了么?”
杜延年道:“定下来了,先时以西安侯挫单于斩其名王之功,封至七千户,后并呼揭有功,增至八千户,今击走乌就屠,安定西垂,得其帐落三万户,依功当封至九千五百户……”
霍光摇
:“二府如此计较,让世
知道了,只会笑天子和三公家
之态也。”
更何况,霍光对九千五这数字怎么听都觉得不舒服,遂轻抚已经几乎找不到一根黑须的胡子,手指轻敲案几道:
“就给任道远凑一个整数,益封至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