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汉阙 > 第428章 公今阔步蹑中朝

第428章 公今阔步蹑中朝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本始五年(公元前69年)十二月初一,当任弘来到未央宫省中少府官署附近,步几间在巍峨宫室衬托下不起眼的小院时,遇到了当初同去昌邑迎刘贺的老熟丙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位给阿贺编排了三千次横征敛罪名的“老实”笑吟吟地与任弘拱手:

“安西将军。”

任弘还礼:“丙尚书。”

丙吉如今的职务正是尚书令,主文书启封,上传下达,算是尚书台的主官,霍光和张安世都当过此职,尚书台是自孝武以来执掌大权的核心机构,臣下吏民章奏先上尚书台,尚书台拟定初步意见后呈皇帝,作为决策参考。

据任弘所知,尚书令之下有副手尚书仆。其下还有四个分支: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吏民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

又有尚书郎四,一主匈单于营部;一主羌夷西域吏民;一主天下户土田耕作;一主钱帛贡献委输。

尚书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大汉缩小版的中枢,难怪与外朝相对,被称之为中朝。

不过尚书令和诸尚书们只负责建议和做事,决策权仍在大汉的“八大长老”手里。

“而今,我亦是其中之一了。”

任弘在尚书们的恭贺下步厅堂中,在八个位子中陪添末位的那个就坐——虽然前几霍光故意让他居上位,而孝武时后来者居上也是惯例,但平常时,论资排辈仍是规矩,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容易让可相处争取的也对自己心生敌意啊。

缓缓落座,感受着膝盖下垫子的柔软,任弘不由想起八年前来此向霍光进言设西域都护府的经历。

“那年十八,站如喽啰。”

而现在不过二十六岁,却已经常,从此可以参与大汉国政决策了,真不容易啊。

任弘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旋即却又不得不站起来,因为资历比他老的其余七陆续抵达。

最先到的是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他素来准时,不差片刻,见任弘已提前来了,看了一眼屋外的水漏,对任弘笑了笑。

“西安侯倒是早。”

按理说御史大夫是外朝官,两府之一,但霍光非要让他也参与中朝谁又能说什么呢?虽然他并无将军之号,但在御史大夫之外,杜延年还有“右曹、给事中”的加官。

左右曹受尚书事,诸吏则有举法弹劾之权,有了这加官,杜延年就可以“平尚书奏事”,参与中朝决策。而当初田延年也并非将军,也因有“诸吏”的加官,身为大司农,竟有与两府分章的权力。

接下来几位便都是实打实的将军了,车骑将军张安世和前将军韩增是分别来的,大概是张安世小心谨慎,不愿让霍光以为他虽然赋闲了仍和韩增眉来眼去想要另立炉灶。右将军赵充国与后将军傅介子也是分开而行,任弘猜测赵充国晚来是因为太忙,而傅介子……

“多半是赖着床懒得起,你懈怠了啊义阳侯。”

而且任弘发现,在长安待了四年后,傅介子在以眼可见的速度发福,方脸都快变成圆脸了,听夏丁卯吐槽说,自从傅介子住进尚冠里后,虽知主不在,却仍三天两去任家蹭饭,要点脸吧!

中朝员较之八年前只变动了两,田延年死,田广明退,而傅介子与任弘因为在西域的战功列为将军,骤补其位,果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最后抵达的是度辽将军范明友和大将军霍光,毕竟是翁婿,范明友对霍光还是孝顺的,听说在左右无的时候,他还会搀霍光一把。

霍光在大司马大将军的衔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责:“领尚书事”。

这是他名正言顺持朝政的法理依据。

任弘作为新也不必自我介绍,大将军甫一就坐,便让丙吉和二千石尚书准备记录,直接进正题,今尚书台集议的第一件事,正是关于楚国的。

先前朝中燕礼时,霍光让于定国了个大料,指控楚王刘延寿之妻弟赵何齐在来长安时,在市井散播大将军将对任弘不利的谣言,为廷尉所捕后,送廷尉诏狱审问,虽然赵何齐一咬定,是楚邸仆从在市井听闻后告知于他,他也不知是真是假,又在喝酒时问了一位好的小吏,如此而已。

而楚王更是对此事一无所知。

但廷尉一通拷询后,赵何齐就改了,承认了他对楚国被削心怀怨恨,故散播谣言,甚至还出了自己常为楚王与广陵王联络。数年前天子继位正旦大朝,广陵王刘胥途经楚国时,楚王曾于更衣时对刘胥道:“愿长耳目,毋后有天下!”

这件事当年刘胥与楚王互咬时就提过,但当时天子不欲治广陵王,高高抬起轻轻放下,连带楚国也逃过一劫。而今再度翻出来,两罪并治之下,楚王恐怕连带着家去房陵过下半辈子都不行,天子已遣吏前去质问,这是暗示楚王刘延寿自杀以保全诸侯尊严。

楚王必死,其王位废除是板上钉钉的事,唯一还有争议的,是楚国是否应该废掉?

若依数年前广陵、清河、长沙诸国之废,楚国肯定不能存在下去,但御史大夫杜延年却有些迟疑:“楚国乃是高皇帝弟楚元王之后,自高祖六年初封至今,传国已一百三十三载,几乎与汉同休,毕竟与其余小国不同。世常言,楚之于汉,犹如晋、卫之于宗周啊,兄弟亲昵,不可弃也。”

杜延年是主张兴灭国继绝世的,理由之一,便是七国之时,解忧公主的祖父,楚王刘戊与吴王合谋反叛,起兵与吴西攻梁,棘壁。

平定后,楚王刘戊自杀,其家族被捉回长安监禁,取消了宗室籍贯,但楚国却并未被废,汉景帝立了楚元王的另一支子孙续楚社稷,以奉元王宗庙。

杜延年请示霍光:“刘延寿之罪小于楚王戊,是否当效当年故事,以安诸侯之心?”

霍光看向刚中朝的任弘,不打算让他看热闹:“道远,你以为如何?”

任弘道:“下吏与楚有亲,又为楚王延寿与赵何齐污蔑,于此案有莫大系,应当避嫌。”

他可不想帮大将军背离间骨废弃楚国社稷的锅。

这回答十分滑,不过理由确实充分,霍光又点其他

张安世还是模棱两可的回答,韩增则道:“昔孝景亦不忍废吴、楚,欲立其后为王。然窦太后曰,吴王,老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天下,奈何续其后?于是只复楚而废吴。”

“如今刘延寿亦是宗室老,却妄图勾结匈大汉,事可一而不可再,江淮之民轻剽,心狡诈,楚国反覆如此,不可再复国!”

你这龙额侯,有话好好说搞什么地域歧视?这是不对的。

任弘心里吐槽未罢,傅介子又来了一句更狠的。

“建平候,若立一位新楚王,当立谁?宗正刘叔路么?”

刘德也是楚元王之后,其祖父红侯刘富当年因劝诫楚王刘戊不果,奔于京师,留在了这里,如今反而成了仅存的一支。

都知道,刘德当年拒绝过大将军招婿,岂会使其为王?

最后还是赵充国的话长一些,他朝霍光拱手:“昔高皇帝创大汉,天下初定,骨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而如今已有百余年,如楚国者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