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汉阙 > 第434章 不负韵华

第434章 不负韵华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苏武瞅了霍光一眼,心里冷笑,不置可否,霍光与上官桀处亲家自有其目的,至于上官桀父子欲篡位这种事,听听就好。

还有一,那就是负责照料马匹的金磾,这位休屠王子与养马差还被提拔的上官桀正好相反,是因为养马养得好被注意到的。一些贵戚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天子不该对匈如此亲近,孝武听后却反而更加厚待金磾。金磾也是奇,苏武曾见到金磾对着御马嘀嘀咕咕,但在前却一言不发。

这車、马、卒三组就常常缄默着,听司马迁高谈阔论,李陵嗨匈,苏武热衷远方异闻,还有孝武爽朗的笑声。

尽管格千差万别,但他们六有两点是共通的。

他们都是孝武初年生,被汉武帝寄予厚望,视为新一代翘楚。

孝武希望李陵成为卫霍第二,提拔为骑都尉让他开始试着领兵,将八百骑出居延。他又期望苏武成为张骞第二,升为中郎将,出使匈,将说服单于称臣的使命给了他。

上官桀有勇力,孝武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让其作为搜粟都尉随李广利出征,桀果然不负厚望攻郁成,又追至康居国——任弘到过的地方,上官桀三十年前就曾抵达。

司马迁则可以用他的妙笔文采,记录这一盛世和文武之功!

至于霍光、金磾,哎,都是老实孩子,也看不出有什么过,非要说优点,便是谨慎忠诚,带在身边就好。

而对六而言,他们在平里相互谈时,也对未来也充满了乐观与期盼。

那一年,太初改历,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天子与天下更始。

就像后世站在1999的最后一天,眺望二十一世纪一样,所有都心怀憧憬。从官方到民间,一致以为,那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又是新时代的开启。

过去的一切矛盾、贫寡、灾难,在新的历法纪年里,都将迎刃而解。至于匈,不管是如李陵期盼的,用战争碾碎,还是如苏武希望的,能够让单于称臣和平解决,都不成问题。

强盛的天汉将迎来古期盼的小康盛世,于内,则是地势既定,黔首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修其业,事各有序。于外,则是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可过完二十年后才发现,呵,世界还是那鸟样,什么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

所有的愿望都落空,所有的梦想都碎,跨过了太初元年后,天下并没有因此变好,反倒更差。对外是频繁远征却屡屡受挫,对内是徭役倍增,民不聊生,关东流民二百万,天下几有土崩之势。

而跟在孝武皇帝身边的六,每个都迎来了他们早年根本意想不到的结局……

苏武是成了张骞第二,但却是以他没料到的方式:留匈凡十九岁,牧羊北海之上,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李陵梦想封侯,可实际上,他直接成了王,但却是匈的坚昆王,家族尽诛灭。在李广时于六郡声望极高的陇西李氏,因李陵之降,成了唾骂为之羞耻的污点。

当二于北海重逢时,曾心心念念为孝武灭亡匈的李陵,已是辫发胡服。他还得反过来劝曾希望和平解决匈的苏武投降单于,真是让又想哭,又想笑。

司马迁终究是写成了史记,却是在为李陵说话惹怒天子下蚕室行腐刑后,带着满腔悲愤写完的。本欲记录盛世歌功颂德,到来越是往后,就越是下扬的哀痛收场,他在巫蛊后的最终亡故,霍光有听到传言,说是自杀……而其死后,太史公书也封藏不显于世,近年来才被杨恽传出。

反倒是当年缄默寡言的車、马、卒,成了孝武的托孤重臣。只是最初其乐融融的三,在一系列勾心斗角后,亦是满地毛。

休屠王子当初刚进长安时,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成了大汉忠臣,却又被两位同僚出于私心,在他临死前强行授侯印于病榻之上。

上官桀与霍光这对亲家,更是一场相相杀,不提也罢。

时至今,当初最不起眼的司机霍光,竟成了最终的赢家。但走到今,彷徨四顾,同辈中,与自己并肩而行的,已经只剩下苏武了。

“子卿啊。”

霍光走不动了,停下了脚步,看着前面仅有百步外的公车司马门,叹息道:“这一路,真是好长。“

就像从太初一路走来的漫漫长路,长到当年的,死的死,散的散。

“大将军要鸠杖么?”苏武将杖递了过来,却被霍光拒绝了。

“不必。”

霍光固执而骄傲,再度向前迈步,他不需要那东西。

就像孝武驾崩后,主少国疑,天下板,是他独自一,扛下了所有!

他扛起了太初年时众对未来的期盼与愿望,就像杜延年说的,是他,将大汉将土崩瓦解的边缘拉了回来。

十八年后,国内复安,四夷宾服,数挫匈,疆域盛于太初年间。

纵是孝武、兄长,他们在这个位置上,真的就能比自己做得更好么?

那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还有什么不舍呢?

离公车司马门越来越近,霍光却也越来越累,那双过去能准确无误踩在下一块砖上的脚,为何今就如此沉重?他甚至差点一个踉跄倒下,身后跟了许久的亲随和霍山等大惊,亏得一旁的苏武伸出手来搀了一下。

这对于过去的霍光来说,是奇耻大辱。

但霍光现在却没有拒绝,没法拒绝,因为苏武若是没搭手,他恐怕就要趴到地上了。

霍光只叹道:“惭愧,子卿比我长许多岁,身子却要硬朗许多。”

一贯严肃的苏武戏谑道:“或许是因为北海的风罢?吹白了,却吹硬了骨!”

这一路走来,快到终点时,两位老朽似乎不再提防,而是相互搀着对方,朝公车司马门一点点挪。

每一步都那么艰难,就像无常的世事与命运。

苏武讨厌霍光的专权自姿,甚至心里仍恨着他杀了自己的儿子。

霍光也很厌恶他吧?谁让苏武总是一副公允纯臣之态呢?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互敬重。

不止是因为知道对方的为做事,清楚对方对大汉的忠诚。

也因为,他们曾共同追随孝武皇帝的伟岸身影,走到现在,已经是太初前那一代为郎的里,硕果仅存的两位了!

出了公车司马门,两家的马车都已在等待,霍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父亲竟与他平素对敌的苏武一起走出来。而躲在一旁避开霍家的苏通国也愣愣出神,这一幕确实是活久见。

霍光与苏武作别,苏武忍了忍,但瞧见霍光那灰败的面容,还是说道:

“大将军,我当年身负使命北上,却在北海待了那么多年,孝武皇帝都当我是死了。而他驾崩时,我过了快一年才从李陵处知晓,只能向南稽首泣血。”

“迟了那么多年才回来述职,虽也持太牢祭奠孝武皇帝,但陛下会宽恕我么?你我都清楚,孝武皇帝,一向是很难宽谅的。”

“会的。”

霍光缄默良久,忽然大笑起来,竟对苏武道:“子卿,若光先走一步,去黄泉下见了孝武皇帝。”

“我会告诉他,苏武、苏子卿,不负君命!”

霍光的陵墓,没有定在今上那还没开始修的“杜陵”,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