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王佐之才,对于戏志才的评论极少,看起来戏志才没什么名气。
曹
给荀彧写过书信说过。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曹丕在当了皇帝以后,说过一句话。
“朕非戏志才,不帝也”。
这其中的详细世
不得而知,曹
说的或许是客套话,作为曹丕的儿子,定然亲眼见识过戏志才的手段,甚至受过戏志才的指点,曹丕才会有如此感慨。
至于戏志才究竟做了何事,其实也不难猜。
袁绍从韩馥手中取了冀州,曹
那时只不过是袁绍的小弟,没有自己的根基,随后兖州的刺史刘岱突然被黄巾军谋害,鲍信迎曹
兖州,然后又离奇牺牲,到了最后,兖州的黄巾军望风披靡,曹
不费吹灰之力便取了兖州,得了根基之地。
这其中若是没有py
易,谁信啊…
而为曹
谋划兖州之
,极有可能便是戏志才。
似此等事,董蒙没有亲眼看到过,董蒙的
,多半也让这桩事再不可能发生,正如先前戏志才一语道
陶谦身份,董蒙身边,实则需要戏志才这样的
来谋划。
只是,董蒙出青州,要做的事,早已与本尊详细的探讨过,纵然得了戏志才,董蒙也不会随意更改计划。
临阵换将这种大忌,董蒙还是知道的。
不管做什么事,皆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董蒙在青州的作为,除了太史慈寥寥数
,其他
根本不知道董蒙的实力,便是以戏志才之能,在不了解董蒙的
况下,也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戏志才亲
说出这番话,显然也看到了这点。
与聪明
说话,就是有这样的好处,很多时候你无须多些解释,其
便自行领悟。
余下时
,董蒙带着戏志才,与太史慈,王五认识一番,又让戏志才对董蒙的好感度+10。
下午时分,有
来报,说东郡太守乔瑁让董蒙前去,就如何进军洛阳之事,邀董蒙相商,董蒙随同太史慈、徐盛、戏志才,同往城中,使王五守着营盘,谨防周围有什么变故。
城前军士分而排列,手中持着长戟,军甲齐整,更有旌旗展动,看起来别有一番勇武气势。
居中处,又有几
身着官服,正迎
城,董蒙走了近前,左右看了看,倒是发现一个熟
…
王匡!
当初董蒙好脾气,给他个面子,结果王匡不识抬举,最后狼狈逃窜回京都,算起时
,已有半年没见了。
“哟,王大
!多
未见,气色不错呀!”
董蒙拱了拱手,脸上透着见到好友般的热
。
王匡一脸的冷淡,便是连着回礼的虚套都没有了,语间中气十足,道:“此为国事,我王匡为汉臣,自是倾力而行,倒是没想到,董蒙你竟然如约来了。”
董蒙恰到好处的露出惊讶神色,叹道:“你看,王大
,这话怎么说的…当
你来青州,刺史大
给你筹集兵卒,我给你筹集粮
,青州本就贫瘠,这番青州士卒减少,刺史焦和大
为黄巾军谋害,便是董某送给王大
的资粮,也被黄巾军夺走,王大
,董某所做的,可有什么不周全的…”
“董蒙…你…”
王匡
青州,失手被俘之事,终究是隐瞒不过,身为大将军何进之
,为何进带回士卒,本着春秋笔法,王匡遇难也就被略了过去。
救王匡的是董蒙,此时董蒙无形之中点出自己是王匡的救命恩
,又将青州刺史焦和的死因盖在王匡
上,纵然王匡不想背锅,董蒙说的有理有据,王匡又如何能多说出半个字来…
“哈哈,原来是董刺史到了,月前董刺史骂董贼的回表,堪为
彩,当真有经天纬地之能,董刺史,快快
城。”
此时,站在王匡右边的一个显然上了年纪的老者,满脸正气,看起来有儒家的长者之风,出
为王匡解围。
董蒙迟疑,道:“你是…”
“老夫乃东郡太守乔瑁,受三公府号令,聚河北郡县共讨董贼,以解天子之围,还天下之公。”
“哦,原来是乔太守,董某本是东莱郡太守,受天子诏令而任,至于这青州刺史,乃是董卓假天子名义发号,这样的官职,我若是受了,怕是猪狗不如的禽兽,乔太守还是唤我太守之职吧!”
这老
,他爹是太尉乔玄,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乔瑁假借三公的名义,对董蒙来说无所谓。
但是这老
,一嘴一个董贼,董蒙也姓董,古
最讲究避讳,便是董卓狗贼也比董贼更合适,乔瑁这般举动,明里是夸赞董蒙年轻有为,骂董卓骂的漂亮,实则暗地里在给王匡找回场面。
今天在这里聚会的所谓十八路诸侯,有一个算一个,什么太守,郡守,多半是董卓为了安抚而封下的,董蒙连刺史的职位都不要了,你们这些废物,哪还有脸在自称太守?
劳资的官是刘宏提拔的,谁也挑不出个刺来。
你们这些憨
,官职怎么来的,自己心里没点
数么…
论起骂
这事儿,你们全是弟弟!
眼下之
,都是有
有脸的,能力高低尚且不论,这智商还是有的,片刻间听懂了董蒙所指,当即就有数
脸色变得极为难堪。
见着这群各怀心思的所谓忠臣义士,缩着脑袋跟鹌鹑一样,瑟瑟发抖,不敢与董蒙对视,董蒙心中极为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