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行走历史神话:从吕洞宾开始 > 六三章 心意

六三章 心意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正宗的修行者一个个山高水远,不是藏在山老林看云卷云舒,就是扮作凡游戏红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没有缘分的一辈子也别想知道修行者的存在。

相比起天地大道的高远诱惑,世俗的金钱美色权力又算的了什么?完全不值一提。

至于作妖为害的,妖魔鬼怪、走上邪路的,自然有收拾他们,譬如钱塘君,不就在坐牢么——基本不必凡心。

是两个世界。

常昆虽有不同,与世俗牵连稍,可也仅此而已。他越是厉害,便越感觉世俗的淡泊无味,没甚意思。

因为只要他想,世俗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手到擒来。得不到的才让念念不忘,而能轻易得到的,譬如路边的一粒沙子,又被谁放在眼里?

也只有孙恩这路数,专修某种法门的,才玩这个道道。

便譬如常昆上辈子拜读过的封神演义,里面的一些内容无疑说明的不少道理。周武伐纣,些个修行中,只要上顶了官职的,不论死没死,最后都被封神了,一个没落下。

而如十二金仙那种,皆无官职在身,只要没死,事后还做他的逍遥仙。

不冠以官职,便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开道龙气的影响,渡尽劫波之后仙还是仙。冠以官职的,便不行,劫数过后便不再是仙,而是神。

至于死了的,那当然都是神了。死过一回,再你给条好路,已是上天垂怜。战败的一方自然也没话说。

当然,封神演义只是演义,不能说明什么。但其中有些东西,是兼顾了修行者与道之间的关系的。

常昆也没必要给杨高解释太多,几句点明即可。

杨高这次来,是请常昆去会稽与陶侃一会。陶侃率兵刚刚抵达会稽,手上有很多事要做,抽不开身,否则他会亲自来。

常昆当初既然应允了他们,这事便不能不管。与杨高喝了杯茶,便动身往会稽而去。

到了会稽,城中景象杂而不。此时陶侃正在整顿山秩序,为占据会稽作准备。一待击灭孙恩,就要公开割据态势。

杨高对常昆说:“使君昨夜方至山,便一一约见城中世家、豪强,以试探他们的态度。”

除了一早就有结连的志同道合的。其他的都要陶侃亲自做一个排除,以确定是司马氏、当前秩序的死忠,还是有可能争取的墙

若是死忠,自然要设法清除。若是墙,便要之倒戈。

到了郡府,常昆见到陶侃,这是二者之间的第二次会面。

“陶使君。”

常昆长笑一声抱了抱拳:“常昆来也。”

换个文雅的,这会儿该说‘使君多不见,一向可好云云’,但常昆没这习惯。

陶侃眼中颇多血丝,但神极好,笑着拱手:“常君别来无恙。”

“无恙,无恙。”常昆笑道:“使君看起来也不错。”

陶侃道:“请坐。”

两个分宾主落坐,杨高一旁陪侍。

陶侃明显比上次在郴县时老了不少,面上显出风霜。这次贬谪,对他的影响不小。不就说州那地方,现在穷山恶水,不是本地根本呆不惯。

不过这位使君眼睛仍然清澈,神仍然安泰。

“犹记得上回见常君,还是在荆州。”陶侃含笑道:“当时如见天,以为威猛。而今已返璞归真矣。”

常昆笑道:“总要变。”

“是啊。”陶侃略微感叹:“总是要变的。这世间万物,都脱不出一个变字。先贤著一部‘易经’阐明了一切,可惜能懂的,却少之又少。”

“是懂的不愿去变吧。”常昆笑哈哈道:“得了好处,就想永远抓在手里。”

陶侃笑了起来:“先生赤诚,心如明镜。”

“明面上的事罢了。”常昆笑道:“使君这回既已下定决心,我来掺和一手,以了往之愿。”

陶侃点点:“有常君助我,使我信心倍增。”

确定了基调,陶侃便说起自己的想法。

他道:“我虽非大族出身,却也是士族。年轻时曾热血激昂,或憧憬卫霍之功,想着封狼居胥;或自比管、乐之才,运筹帷幄,安万里江山。”

“做的不少,成的不多。于是渐渐有所改变。想着将自己一亩三分地做的好了,也就罢了。”

“我作郡守,就把郡守作好。作刺史,就把刺史作好。领兵就把仗打好,治民就把民安心。”

“可惜世事不能如意。”他缓缓道:“曹魏时,胡不敢南下。还须得派质子,以防曹魏攻伐。司马代曹,无能为也,竟至于胡北方,朝廷只能屈居于南方。”

“此汉家之耻!”

“我在荆州时,竭力安民,以图恢复民生。管子说民富则国强,诚哉斯言。荆州百万民众,若得富强,只消一州之地,起十万大军,北方胡何以能当?”

“却不可得。”他露出叹息之色:“我治荆州,碍了王敦。他要争权夺利,只把大义于不顾。贬我倒也无妨,若能延续我的策略,令百姓休养生息,也是好的。可此愧于他王氏出身的身份,而今在大江上游大肆征兵,与朝廷对立,搞的蜀中、荆州民不聊生。”

“我当初建议王导,趁我还在荆州时,突起一支兵马,趁王敦不防,以迅雷之势击之,快刀斩麻断了祸根,王导亦不从。”

“内外困之局,实令无法可想。”

“上回遇常君,止只言片语,我却记在心中。”他收敛绪,道:“在州之时,我一直在想,司马氏好不好,世家好不好,百姓该怎么办,汉儿该何去何从。”

他目光与常昆对视:“止得一条:自炎黄以来,我诸夏延续至今,自然要万万世延续。胡可猖獗一时,又岂能猖獗一世?”

常昆道:“然。”

陶侃点:“我知常君亦心怀大义。这一年来我在思索利弊,把少年时的热血从捡起来,我想试试。”

这就是他的心意。

常昆能够清晰的感受到那一赤诚。若无此赤诚之心,他又何必走这条路?以他的能耐,官儿作的好好的,世家子当的好好的,要什么有什么,安安乐乐一辈子难道不舒服?

有的事,总要有去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