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诸天神庭证道途 > 第九十一章 儒修之道

第九十一章 儒修之道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冀州巨鹿郡,城外山林,敖臻盘膝而坐,不断地梳理着记忆中关于儒道修行的点点滴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从前身衍化儒道之时,敖臻就发现这个世界的儒修之道有很多可取之处。

别的不说,就说儒修修持智慧、悟的方法,就足以让敖臻垂涎三尺,摒弃儒道修行的种种不足之处。修行之,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智慧通天、悟秉异的!

毕竟修行之道殊途同归,最终都离不开参悟天地法则奥义。而参悟天地法则奥义,却是极为考验智慧、悟的事,有“一顿悟,白飞升”之说,由此可见智慧、悟的重要

而儒道修行讲究读书明智启灵慧,先贤道理凝神魂,堪生死成大儒,浩然正气养华章,九重雷劫立道理,道化天地证至圣。这一步步下来,对智慧、悟的加持简直不可估量。

无数典籍经义从敖臻心灵之中浮现而出,一缕缕文华之气被他以儒道秘法吸收,无尽的文华之气汇聚在敖臻的识海中。砰,一缕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看着识海内熊熊燃烧的智慧之火,敖臻立刻掐动儒门法印,念诵儒道真言,不断压缩智慧之火,使其蜕变衍化成后天灵慧。敖臻的积累何其厚,竟然足足衍化出三千缕后天灵慧。

这后天灵慧虽然比不上先天灵慧那般生而知之,却也有其十分之一的效果,可见儒修法门的逆天之处。

而敖臻一次衍化如此多的后天灵慧,对其智慧的增幅,较之先天灵慧还要强上十倍不止,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开启后天灵慧之后,算是踏了儒修第一境,儒生境。达到这一境界后,儒修方才能够通过先贤所著典籍,参悟典籍中先贤领悟的道理。然后以先贤道理淬炼灵魂,让其凝练成神魂。

只见敖臻再次掐印,敖臻看过的海量典籍全部浮现在他的心中,无数的道理感悟被后天灵慧吸收、承载,淬炼其灵魂。

只见其灵魂被淬炼的越来越纯粹,渐渐地散发出九彩光芒。在这九彩光芒中,他的灵魂迅速朝着神魂转变。无尽的道理流淌在敖臻的神魂之中,让他对各种规则奥义的领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凝练神魂之后,敖臻便算是踏了儒修的第二境,儒士境。只有达到这一步的儒修,才能被举秀才,踏官场,成为一名士子,进大汉的统治阶级。

而根据各的底蕴不同,凝练神魂后,神魂散发的色彩也不同。一般而言,只有三彩以上,才能突大儒。七彩以上,方有机会突半圣。只有九彩,方才有机会一窥最后的至圣之境。

由此可见敖臻的积累之,但细思之下,就会发现孔丘这位儒道至圣的智慧是何等渊博。即使敖臻的数世积累,也不过是堪堪与之比肩。

生死这一关对于常而言,难如登天,这也是儒道修行最大的难关之一,不知道将多少儒士拦在大儒门槛之外。但对于敖臻而言,却不过尔尔,措手可

只见敖臻的神魂挥了挥手,一层看不见的生死屏障,砰的一声,碎开来。顿时,敖臻的神魂直接透体而出,千里方圆的浩然正气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种强大的感觉充斥在敖臻心,但很快就被敖臻强大的心境压制下去。达到大儒之境后,前身对儒道的感悟就到此为止了,后面的修行就需要敖臻自己摸索了。

生死,成就大儒。这是儒修的第三境,达到这一境界的儒修,堪称是儒家的中流砥柱。因为大儒才能感悟到天地间无处不在的浩然正气,更能以神魂纵浩然正气御敌。

根据前身的记忆,大儒之后的修行,修的乃是三不朽,即立言、立功、立德。

何谓立言?便是以先贤的道理为根基,不断完善其道理。或者,参悟天地之道,将参悟的道理书以文章,著书立说,以传后世。

何谓立功?就是要做出一番有利于家国百姓的功业,这番功业要足以彰表青史,影响后世。或者做过有功于天地的事,如上古先贤自创一道,帮助天地完善规则奥义。

何谓立德?就是有大德于天地,如孔圣道化天地,以自身之道补天地之缺。德行感召于天地,通达于世,万众感而景从。

立言之境,以后天灵慧书写华章道理,借天地浩然正气养之。华章一成,即为儒道之宝,能够调动浩然正气加持自身,发挥超越自身极限的力量。

华章一成,便拥有横渡雷劫的实力。而根据自身底蕴不同,能够度过不同层级的雷劫。最弱者可能堪堪度过一重雷劫,最强者甚至能够一举躲过六重雷劫。

而想到度过七重以上的雷劫,必须达到立功之境。只有达到立功的层次,收到天意垂青,减少七重雷劫的难度,方才可以度过。当然若是积累的底蕴确实非常寻常,自然也能够强行度过雷劫。

也就是说,敖臻如今想要更近一步,就必须达到立言境界,将自己参悟的天地道理书以文章,著书立说方才可以。这对敖臻来说难度也不大,就是选择太多,导致他有点难以抉择而已。

想了想,敖臻决定暂缓突,毕竟立言所著之书对于自身之后的突至关重要,不能马虎大意。敖臻需要仔细思索一般,写出一本旷世巨著。

敖臻在山林中感应了一番,一片竹林出现在他的感应之中,竹林周边环境优美,符合敖臻对于临时住所的基本要求。

只见那竹林处于一处山谷之中,竹林尽还有一道瀑布,在阳光的映下,一道虹桥悬挂于空中,极为美丽。

敖臻以神魂驾驭浩然之气,踏虚而行,来到了山谷竹林之中。只见敖臻神魂一动,那些绿竹仿佛又生命一般,相互缠绕、编织,很快一个致的竹楼显化于半空之中。

之后敖臻便在这竹屋之中住了下来。上午以源力滋养身,修行武道以护身;下午则诵读记忆中的各种儒家典籍,汲取先智慧以养神魂;晚上则以悉衍法之神通推衍儒道华章。

这一天,敖臻在竹林练武时,发现了一位青年正在偷看自己习武。这青年不及弱冠,十八九岁左右,身材消瘦,模样清秀,身背药篓,手拿药铲,显然是一个采药

而最让敖臻侧目的是,青年顶的青色本命气柱冲天而起,凝聚成飞仙异象。显然这青年气运过,有飞升成仙的资质,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因此,敖臻假装没有发现其偷窥自己练武,反而修习起最简单、最基础的桩步,一边练,还一般自言自语的对关窍处进行一番讲解。

练武完毕后,敖臻没有和往常一样,诵读儒家经典。而是使用星宿斗数开始推算起那个青年的相关信息来。敖臻能够感知到,这个青年身上,有属于他的机缘。

这一推算,结果却让敖臻大吃一惊。原来那个青年叫做张角,冀州巨鹿。关键是他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叫做张宝、张梁。

如果实在其他世界,其他朝代,张角这个名字非常普通。但是在东汉末年,张角却是一个抹不去的存在。

太平道道主、大贤良师、天公将军,这一个个衔,就能知道张角后来会有多辉煌。哪怕黄巾起义失败,但他依然名著青史,成为汉末三国的导火索。

关于张角的信息在敖臻的神魂中一一略过,在联想到那桩大机缘,无数的灵光在他的识海内闪过,很快太平要术这四个字浮现在他的识海中。

敖臻的心中顿时浮现出几分明悟来,太平要术作为黄巾道的立教之本,名传后世,是著名的道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