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座古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不过,此时的苏州,还没有达到它的巅峰,繁华程度跟扬州相比,有所不如。
“楚王殿下,这南洋的水稻种子,可否让户部多划拨一些给我们苏州呢?”
李宽一行
还没进城,苏州长史王志明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出城迎接。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王志明就问出了一番让李宽非常意外的话。
这王志明,是自己安排的托吗?
自己以前不认识他啊?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
“王长史,朝廷让大家种植这南洋水稻,苏州的百姓就没什么担心?”
农民是淳朴的,但是农民有时候又是固执的。
特别是在涉及粮食种植的时候,绝对不会轻易去更改。
要不然李宽就不会为了棉花推广而
心了。
“楚王殿下,我们苏州上上下下,对朝廷的政策都是非常支持的。户部鼓励江南道种植南洋水稻,我们自然严格执行,只不过现在是水稻的种子有所不足呢。”
王志明说的话,明显是官话。
李宽没有搞明白背后的原因之前,自然不会随意承诺什么。
相反,这种跟自己想象的不同的
况,让他不由得警惕了几分。
“王长史的想法,本王知道了。”
王志明:???
知道了是什么意思?
这是同意了?
还是不同意?
自己怎么有点搞不清楚了。
“楚王殿下,这苏州刺史是江王殿下,不过江王如今年幼,苏州的事
,实际上是长史在负责。这事,到底是江王的意思,还是王长史的意思,还未可知。”
顾盼盼不愧是江南土著,她要是不提醒,自己还真不知道苏州刺史居然是自己的王叔。
这江王李元详,是李渊的二十子,是李渊被幽禁之后出生的。
十岁的时候,就被李世民扔出长安,封为“闽越江王”,到汀州任职。
那汀州,就是在如今闽西地带,离岭南道就一步之遥,跟发配没有两样。
好在李世民不知怎么的又很快改变主意了,把他封为江王,调到了苏州担任刺史。
老实说,李宽对这个名义上的叔叔,还真是没什么好印象。
“我这王叔,很小的时候就比较贪婪,喜好金银财宝,既然苏州刺史是他,我估计找朝廷多要水稻的主意,十有八九是他出的,王志明只是负责执行而已。”
李元详仗着自己是当今天子的弟弟,一向是比较嚣张。
李宽这个黜陟使来到苏州,他知道消息,居然也不出来迎接,就可见一斑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宽也没有去找李元详,李元详也没有表示要见李宽的意思。
李渊和李世民生了一堆儿子,什么样子的
物都有。
才华横溢有之,昏庸无道有之。
总之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这些儿子们占据了大唐许多州的刺史之位,也算是典型的任
唯亲了。
“王爷,基本上搞清楚了。这向朝廷要更多的水稻,应该就是江王殿下的意思。为了推广这南洋水稻,户部下拨的稻种都是低于市价给到各州的,但是在苏州,农夫们换一斤南洋水稻的稻种,却是需要一斤三两的普通水稻,这一来一去,就有好几成的利润在里
呢。”
王玄武很快就把
况搞清楚了。
其实,这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不过,李宽听了,却是有了一个新的疑问,“按照你这个意思,苏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动的换取南洋水稻?”
大唐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激进了?
不怕颗粒无收吗?
“这个问题,属下专门跟几个农夫了解过。其实,这苏州府里对南洋水稻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豪族,这些
的信息比较灵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试种几百亩南洋水稻,不仅取得了一年两次的收成,产量还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积极的购
南洋水稻稻种。而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户在种植,这么一来,苏州很多
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处了。”
王玄武搞了几年的
报工作,调查事
是越来越全面了。
“王爷,其实我觉得南洋水稻的推广,其实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先不说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试种;哪怕没有试种,单凭户部公布的
况,也会让很多
家动心的。
毕竟,大家冒的风险只是换一种稻种,顶多就是产量会有所下降;可是,一旦这南洋稻种跟户部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种植南洋水稻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觉得李宽是当局者迷,一直担心南洋水稻的推广会不顺利。
其实,在武媚娘看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
况。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帮突厥
内迁的地方,因为这帮胡
不懂水稻种植,然后又因为田地是新开荒的,有可能搞出
子来。
显然,苏州这里不属于这种
况。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看来本王是陷
思维定势里
了。”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现在自己推广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会面临许多农夫刚开始不敢种植的局面。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庄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样了。
这个年
,大家对种子优劣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南洋水稻也好,还是原本江南地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来,这都是水稻。
种哪个都是种,为何不种可能受益会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王殿下的贪婪,其实是对苏州的南洋水稻推广种植是有好处的。”
武媚娘的这一番话,让李宽觉得很是无语。
自己听说过好心办坏事的
况,但是还真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个王叔,实在是……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
子却是活的越来越滋润。
似乎历史上李元详的
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的,算是难得的善始善终的亲王。
“没想到让
在杭州、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
实际上,江南的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同时,他们也是江南最大的商
,在主要的州县都有自己的产业。
就像是顾家,别看大本营在扬州,在苏州、杭州、明州的产业也一点都不少。
一旦一个地方有什么风吹
动,他们很快就得到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