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这个东西,只要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有的时候可以变得异常的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就在李宽跟童周说了试验方法的第二天,一组对比试验就在医学院的实验室展开了。
李宽很重视‘小东西’的发现,自然要亲自过去看看。
“楚王殿下,这鹅颈瓶,我准备了十个,明天开始每天打开一个,看看里面的
汤是否变化了。”
童周指着一排烧瓶,跟李宽介绍了起来。
“这些烧瓶,平时千万不要碰它,特别是这些鹅颈瓶,你要是碰了或者移动了,说不定就会让一些‘小东西’更加容易进
。毕竟,我们先走也没有完全将鹅颈瓶密封起来。”
李宽发现自己之前说的实验方法,似乎漏了一些注意事项没有跟童周说,先走想到了赶紧补充了一下。
“密封?”
童周听了之后,却是把注意力放到了李宽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去了。
“楚王殿下,假如空气中有‘小东西’,假如通过加热这些
汤,‘小东西’都已经被杀死了。那么我们要是把鹅颈瓶密封起来,是不是这些
汤就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掉了?”
童周举一反三的能力果然出众。
李宽都还没有想到,他就已经产生了联想。
“理论上是这样的,你可以再追加一组试验,到时候看看密封的烧瓶里面,
汤是不是完好无损。”
李宽自然是知道答案的。
但是缺少了实验过程,直接把答案说出来,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观狮山书院要培养自己的大师级
才,各种各样的实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
一天!
两天!
三天!
四天!
当光
的烧瓶里面,
汤已经发臭了,鹅颈瓶里面的
汤,却是任何一天倒出来都还是新鲜如初。
当然,李宽也说过了,一个鹅颈瓶的
汤倒出来之后,这个鹅颈瓶就要退出本次试验了。
要不然你今天从瓶子里倒出来一点,明天还是从这个瓶子里导出来的话,肯定已经变质了。
那就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了。
“王爷,为了让
汤更加容易变坏,我专门在实验室里
多放了几个蜂窝煤炉子,这里的温度每天都在三十度以上。可是这鹅颈瓶里的
汤,都已经第四天了,还没有坏掉,这说明空气中确实有我们看不到的‘小东西’存在啊。”
童周略微有点激动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没错,本王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宽微笑着给了一个鼓励。
“王爷,《科学》杂志按计划今天就要发行了,童周的《放大镜下的世界和猜测》这篇文章,是不是抓紧时间改一下?”
许敬宗自然很清楚李宽非常重视童周在做的这个实验。
按照如今的结果,之前文章中的有些用词完全可以更加肯定一些,并且将这个实验的过程也刊登上去的话,说服力也会更强。
所以他及时的在一旁提醒了一句。
“这样吧,《科学》杂志推迟到今晚十一点再开始印刷。童周你赶紧把文章改一改,改完之后立马让印刷作坊的匠
抓紧时间努力一下,让修改后的文章也印刷在最新的《科学》上面。”
第一期的《科学》里面出现了钟表的文章,第二期虽然没有那么出彩,但是如今第三期又有童周的这个发现,《科学》杂志的影响力,应该很快就会上去。
李宽觉得可以给观狮山书院加加担子了!
……
杨本满很关注长安城的一举一动。
当然,他更关注李宽的一举一动。
《大唐
报》也好,《长安晚报》也好,他都是必看的。
就连观狮山书院出版的《科学》这样专业期刊,他都每一篇文章都看过了。
今天,他跟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吃饭,出门。
坐上自家的豪华四
马车,杨本满感受到鲸鱼皮沙发带来的舒服享受,拿起了一旁的《大唐
报》看了起来。
今天的《大唐
报》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内容。
当然,《红楼梦》的连载除外。
所以,还没到大明宫,杨本满就已经把报纸看完了。
这个时候,他又拿起了一旁的《科学》杂志。
之前的两期《科学》,杨本满都看过了。
说实在话,有一大半的内容,他都没有看懂。
不过,这并不能阻拦他继续订阅《科学》。
“一种新式的齿
加工方法。”
“暖棚培养农作物种子的好处。”
“论三元二次方程在南山建工的运用。”
杨本满习惯
的先快速浏览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然后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开始看。
突然,一个标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看不见的‘小东西’的世界”
杨本满留意到,这篇文章居然是本期《科学》压轴的一篇文章。
原本,第一篇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因为第一期的时候,最后一篇的文章逆袭了。
原本不受重视的位置,就变成是“压轴”的位置了。
从第二期开始,观狮山书院
脆就把最重要的文章放在最后进行刊登了。
很显然,这一期也是这样。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部分
看到这句话,都会把它跟佛经联系在一起吧?但是我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义。一粒砂子,如果你拿着放大镜去观察,会发现眼睛看到的东西将变得很不一样,那真的只是一粒砂子吗?只有一粒砂子吗?也许结论会让大家感到诧异。”
这个时候的《科学》杂志,远远还没有形成后世的那种论文写法。
所谓的各种文章,其实都跟后世的论文的风格还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李宽并没有一味的让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按照后世的论文格式来写文章。
所以童周的这片文章,反倒是更像是一篇散文。
“笔者通过一个鹅颈瓶试验,间接的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小东西’存在,楚王殿下专门给这种‘小东西’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小的生物。接下来将要给大家展示的就是证明这个微生物存在的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了……”
杨本满看着这段话,眉
直皱。
说的是什么内容?
我们生活的空气之中,有无数眼睛看不到的微生物?
这不是妖言惑众吗?
真要是这样,岂不是大家的眼睛里,鼻子里,嘴
里,甚至是肚子里,都有无数的微生物?
那
还能活下去吗?
“目前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四天,放在鹅颈瓶子里的
汤,到现在为止也仍然没有变坏,我相信等下一期《科学》出版的时候,鹅颈瓶里的
汤还是能够正常饮用。大家可能会说,现在天气这么冷,
汤不容易变坏,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吗?莫着急,你的这个疑问,我自然也是考虑到了的。为了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