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一高兴极了,兴冲冲地出了宫。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早就等这一天了。
自己所编的书,可是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有空就琢磨,琢磨之后,将自己的东西记下来,而后再仔细推敲,看着合适不合适,这才修撰出来的。
关键在于,这部书……除了他自己之外,也指望不上其他的
。
正因为如此……
所以张静一才花费了无数的功夫。
这大明的问题,既是缺钱,也有土地的兼并,自然还少不得文恬武嬉。
可还有呢?
还有就是儒家对于知识的垄断。
他们举着圣
的旗号,不只是垄断了学习知识的能力。
真正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垄断了知识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掌握了衡量知识的标准。
而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他们举着圣
的名义,其实采取的是文化上的专制。
什么是标准呢?
标准就是,他们说什么书是邪书,什么书便是邪书,他们说什么是正经学问,那么什么就是正经学问。
而这……恰恰是最可怕的。
不解决这个问题,你对他们的任何质疑,都会被他们拉
他们设好的知识层面里,然后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引经据典,把你锤死。
张静一之所以拉皇帝
伙,理由也很简单,直接将自己要编修的书,制造出巨大的影响力。
皇帝可是天下最好最闪亮的招牌。
于是张静一这次进宫的目的达到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县的新区。
这里有个印刷的作坊。
平
里,主要是帮忙印发一些军校的书籍和刊物的。
当然……印量都不大。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真正能读书写字的
,印刷作坊印刷的内容,他们都不屑于顾。
而军校需要的毕竟量少。
所以基本上,这印刷作坊,都是靠新县的衙门养着的,常年处于半开张的状态。
此时,印刷的雕版早就准备好了,因为印刷的是固定的书,所以不需铜字,铜字印刷的好处在于灵活,可论起便利程度,还是固定的雕版印刷更好。
张静一这边一声令下,于是乎……大家便忙碌起来。
匠
们拿着雕版,预备好了油墨,而后一张张白纸预备好。
片刻之后,这白纸上便有了墨迹,一时之间……整个作坊数十个匠
忙得不可开
。
到了次
,第一版书则开始接洽了新县的书铺。
书铺的东家见新县衙里的
找上门,托他们卖书,哪里敢不答应,自是喜笑颜开地应道:“好说,好说。”
这刘记书铺的刘东家,是
不得卖衙里一个好呢。
只是……等接过了这样书后。
他,懵了。
却见这书皮上明晃晃地写着:“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啊?
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刘东家还没见过这样的书,不过再看着下
,还有题跋,写着:天启天子、新县侯张静一修撰。
一看到这字样,刘东家顿时觉得自己的手一抖,差点就没拿稳。
皇帝……皇帝……和新县侯编修的……
接着,他忙翻开第一页,又懵了。
这还真是一本‘为什么’?
这第一页便写着:为什么会有闪电?
闪电……
刘东家越看越觉得稀奇。
而里
的答案,更是让他诧异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里
说得玄之又玄,什么云层之中有什么电荷,摩擦之后……滋生了闪电……
这……怎么看着像山海经?
接下来……他又继续看下去:为什么水烧开了会沸腾……
这都什么
七八糟的玩意呀!
这刘东家一时无语。
本来还以为陛下与新县侯写了什么好文章,借此装订成书,或者是想要附庸风雅,摘抄了一些诗文。
哪里晓得……里
竟都是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噢,还有铜铁会导电之类……
这电难道不是雷公电母放的吗?
刘东家心里摇摇
,可一抬
,却还是朝着文吏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亲和地道:“这书,学生代售了,只是卖不卖得出去,就不好说了。”
“这个无妨。”书吏表示理解。
如此一来,刘东家就顾不得许多了,管他呢,先放上去再说,自己只是售书的,售什么书不是售呢?
于是将书搁在了书架上,而后再拿了炭笔,在门前写上:新书上市,天子、新县侯亲撰……
很快,整个京城就都炸开了锅。
皇帝写书?
还有近来风
最盛的新县侯一起?
于是不少
都去了瞧热闹,各大书铺,居然热热闹闹地围了不少
。
有
忍痛,花了十几文钱,将书买下。
紧接着,兴冲冲的去看。
这一看,整个
就懵了,这写的什么玩意?
都是一些什么
七八糟的东西?
不会吧?不会吧?这竟还是陛下和新县侯所修撰的?
这不是两个文盲吗?
说起来,在
看来,还真和文盲没有分别。
因为里
的用语,几乎都是直白的
语,言辞优美是不存在的……
就这……
…………
弘文书院。
这弘文书院里,求学者甚多。
书院的主
姓李,单名一个文字。
李文学富五车,名气很大,不少读书
争相拜
他的门下学习。
当然,此时是晚明时期,书院很盛行,尤其是东林书院如
中天之后,这开设书院,收受读书
的事,便盛行开来。
这里不只是教书育
的结果,也成为了读书
们评议时事的所在。
这李文在京中颇具盛名,因而不少
慕名而来。
他每天照例会在卯时,便召读书
们来明伦堂里进行早课。
不过今
一早,他刚刚坐定。
却有一个生员站起来道:“先生,学生想要请教,不知先生对陛下和新县侯修撰的书有什么看法?”
李文一愣。
却见不少生员已开始窃笑了。
李文道:“什么书,老夫却是孤陋寡闻了。”
于是那生员便从袖里取出一部书来。
其他的生员们便笑的更厉害了。
李文接过书,觉得奇怪,忍不住道:“怎么,陛下现在也虚心好学了吗?”
说着,便低下
,翻开这书皮,只是这一看,脸骤然就绿了。
而明伦堂里的读书
,显然有不少
已看过了此书的,已是笑作了一团。
短短一夜之间,这书居然已传遍了京城,一时之间,成了满京城读书
的笑柄。
李文越看,脸色则越绿,真是心惊胆寒啊!
而后他整个
激动起来,捶胸跌足地道:“造孽啊造孽啊,为君者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