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表演系的学生不想演电影,徐铮当然也不例外。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其实徐铮这次来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时间点赶得太巧,《第二世界》跟《蝴蝶效应》刚刚大火,他就跑了过来,多少有些趋炎的嫌疑。
于东越是出名,他就越不好意思过来。要不是这次正好过来公
,他也不会鼓起勇气跑来。
如果于东知道徐铮的想法,大概会置之一笑,年轻
还是年轻
,想法太多,也不够自信。
主要是脸皮还不够厚。
在于东这里又坐了一会儿,徐铮就起身告辞了。
于东也没留他,只是送了把伞给他,“下雨了,没伞不行。下次见面,记得还我。”
徐铮听懂了意思,接过伞笑道:“谢谢于老师。”
等到徐铮走后,于东又重新开始写字。其实他原本想写一部话剧给徐铮,或者
脆把他推给张一谋或是冯晓宁他们这些导演。
但是转念一想,徐铮才刚毕业,多在剧团磨砺磨砺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他这个年纪正是积累的时候,错过了这段时间的积累,以后想要发展也困难了。于东怕自己这时出手帮助,会变成揠苗助长。
外面雨势又大了,走道边上长年累月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小沟,此时又重新填满了水。
天气晴朗,暖风和畅的时候,置身小屋里,总觉得这
仄的小房间像是个困着
的牢笼。如今风雨大作,这小屋又变成了躲避风雨的港湾,有赖它才能不受风雨侵袭。
听着雨声,心反而慢慢沉静下来。
一直到傍晚时,雨渐渐停了,于东才收起笔。
一抬
,又有看到院角有一抹红色的身影。程砚秋拿着伞低着
,踩着小皮鞋一跳一跳的,在躲着地上的水坑。
终于走到水泥了路面上,她也一抬
,便看到了正在看她的于东。
“看多久了?”
于东笑道,“从你变身青蛙的时候就开始看了。”
“你才是青蛙呢。”
“嗯,我是青蛙,那你来找青蛙有什么贵
?”
“爸妈叫我们晚上回去吃饭。”
于东奇怪道,“怎么不打电话,还特意跑一趟?”
“这不是顺路么,
费电话费
什么。”
于东点点
,“我收拾一下。”
……
到了老丈
家,于东才知道老俩
是为了他们新房家具的事
。
丈母娘掏出两万块钱给于东,都是崭新的大票子,应该是特意从银行取出来的。
这两年经济发展了,两万块钱跟前几年比大大不如,但是也不算什么小数目了。一下子能掏出两万块钱现金的家庭,并不是很多。
于东推了几下没推掉,最终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把钱收下来了。
“钱给你们,想买什么你们自己决定。按照你们的计划,还有一个月就领证了,到时候房子也会跟着下来。所以我建议你们这段时间抽空去商场看看,要准备置办家具了。”
于东点
笑道:“已经在看了,不过还是要等到装修完了之后才能确定到底买哪些。现在过去,主要是看一看,比一比,到时候买的时候心里有数。”
“嗯,家嘛,不管房子大小,夫妻两个认认真真地,一步一步经营,总是没错的。吃饭的事
你们也不用太
心,有时间就自己开火,没时间跟家里讲一声,我跟她爸平时在家也没事,做个饭还是不费事的。”陈玉青笑着说道。
程立业却摆手道,“平时也别回来得太频繁,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们老俩
也有自己的生活。不过我对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抽时间还是要多去看看爷爷
,他们年纪大了,坐车不容易,你们就辛苦点,多跑跑。”
于东连连点
,“一定,一定。”
说着说着,老俩
有种要托付
儿的感觉,气氛突然伤感起来。好在他们也感觉气氛不对,没有继续往下说。
等到临走的时候,程立业忽然冒出来一句,“于东,毛笔还好用么?”
于东知道岳丈对程砚秋借毛笔的事
耿耿于怀,便笑道,“我订了一批新笔,到了就送过来给您选。”
程砚秋在一旁撇嘴,“小气。”
“小气?都说
儿是娘家贼,我看这话一点都不假。你说你,拿就拿,本来确实也是有多的,你倒好,一下子给薅
净了。”
“你平时写字也不是很多。”程砚秋嘟囔道。
程立业被气笑了,“我还是有福啊,生了个这么孝顺的
儿。”
……
兰市饭店中,高红波看着墙上挂着的字,笑着问旁边的经理林若奇,“这首诗可有什么来历?”
因为高红波是懂行的
,林若奇也不好胡说,便如实说道,“于老师说,这首诗是一位叫做黄瓜园散
的诗
所作,是为了妻子而作。”
“黄瓜园散
?”高红波眯眼想了想,随后哈哈笑了起来,“小林啊,你被于东老师逗了。”
林若奇不明所以地问道,“高老师,你这话的意思是?”
高红波指着墙上的诗说道,“不出意外的话,这首诗应该就是于东自己作的。黄瓜园散
指的就是他自己,黄瓜园指的就是金陵艺术学院,小林你没看过《黄瓜园随笔》么?”
林若奇汗颜道,“我还真没看过,不知是哪位大作。”
“也是于东他们写的。”高红波托着下
认真地看了看于东的诗,随即又说,“这诗写得中规中矩,不过朴素而有意境,确实是从心而发。之前倒是没听说于东平时还写诗,看来他只是藏着不发了。”
“他为什么藏着不发?”林若奇好奇道。
高红波摇摇
,“这我就不清楚了,每个
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你们饭店算是赚到了,据我所知,于东之前还没有一首诗流传出来。”
其实是有的,就是于东之前写的那首《树》,在金陵的一些大学生中传的比较多,只是高红波不知道。
听到高红波这样说,林若奇当然高兴,也不枉他当时死乞白赖地跟于东求字。之前他还以为真有黄瓜园散
其
,还特意在什么古诗大全上找了找,愣是没有找到。
如今高红波的话也算为他解了惑,同时,以后再有
问起这诗来历,他也有的说了。
知道黄瓜园散
就是于东之后,林若奇一下子思路就打开了。
于东当时说,这首诗是黄瓜园散
二十多岁为妻子所作,现在看来,这就是于东为自己的妻子写的。这故事题材,就已经足够引
注目了。林若奇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可歌可泣,感
至
的
故事。
高红波也觉得这个题材很好。
他来兰市公
,当地政府给他安排在了兰市饭店。因为在这住过几次,所以跟林若奇算是老熟
了。
刚才路过时,看到多了一幅字,就驻足看了看,通过落款知道这竟是于东夏天来写的,所以特意找来林若奇问了问。
这两年,于东已经成为国内文坛不能绕过的一个名字,地摊上,书店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书,通俗的,严肃的,文学的,他都没缺场。
在文学逐渐没落的今天,于东能打开这样的局面,实在太不容易了。
而他们《诗刊》呢,早已辉煌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