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大的战斗力,因为黑山军武将一般拥有提升黑山军属
的特
。
汉军武将没有提升黑山军兵种的军团特
,所以需要将黑山军转职为冀州军。
收编三十万黑山军
锐,让徐天足以弥补讨伐张燕的兵力损失。
至于战败的张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但势力收缩,损失
,而且没有地方补充损失的兵力,只能退至黑山,舔舐自己的伤
,休养生息。
除了三十万黑山军
锐,老弱病残被安排至各县。
新的问题产生了。
官府需要为这些黑山军的家眷分配茅屋、农田。
汉末天灾不断,天下大
,荒田百万亩。
萧何令各地官吏带领流民、黑山军降卒,重新开垦荒废的农田,兴修水利。
如果各县县吏不按照萧何预定的时间完成计划,一律罢免。
世用重典,必须雷厉风行。
徐天因为赞皇山大战积累的威望再次发挥作用。
没有县吏敢反对有战功赫赫的中郎将支持的萧何,于是匆忙下去准备。
在萧何的努力下,十一座县的县吏快速行动起来,安置流民、开垦荒田、兴修水利、统计户籍、征收税赋……
广义的种田是一项极其繁琐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土发展的方方面面。
治理数千万
,不比排兵布阵简单,甚至更难。
所以汉初三杰,刘邦将萧何排在第一。
萧何有意将常山国打造为徐天引以为依靠的据点,所以快速恢复常山国的繁荣度。
萧何的“无为而治”特
,可以加快恢复被战
坏的地区的治安、民心、农业、经济。
安置流民的同时,常山国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建筑。
“常山国最高的兵种建筑是七级军营,目前是够用了。”
徐天割据常山国,常山国已经有不少现成的建筑,所以徐天不用从
开始建设,直接空手套白狼……
不过,这样反而更爽,因为绝大多数玩家还在辛苦地建设自己的领地,而徐天已经拥有一个郡国,成为真正的一方诸侯。
即使冀州刺史王芬,也要看徐天的脸色行事。
沮授回到元氏县,继续担任县令。
元氏县和真定县是常山国两个最重要的县,常山国汉军主力分别驻扎在两地。
至于其他九个县,徐天请奏朝廷,任命了一批政治值在65~75之间的文臣担任县令。
这些
不及萧何、沮授,不过徐天勉强用着他们。
除了重要的二县,寻常的县,任命一名还过得去的文臣担任县令也差不多了。
收编三十万黑山军
锐,徐天将常山国的兵力扩张至六十万
,其中三十万驻扎真定县,二十万驻扎元氏县,其他九县,仅仅拥兵十万,主要负责维持治安、剿灭盗贼。
沮授、潘凤、李大目驻扎元氏县练兵,而赵云、张辽、鞠义、周仓在真定县练兵,各司其职。
常山国三大公会因为勾结黑山军,遭到徐天驱逐,秋雨帮助徐天建立的公会快速扩张,力压常山国众多公会,成为常山国第一公会。
玩家喜欢搞事,有一个公会监视常山国的玩家,如此一来,徐天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常山国的玩家们发现,在常山国,成群结队的流民在各县县吏的带领下,开垦荒田,热火朝天。
虽说寒冬土地坚硬,但对于随手可以搬起巨石的流民而言,在寒冬开垦荒田也没有什么问题……
常山国一时间,名声大噪。
受到乌桓、鲜卑威胁的中山国、代郡,受到黑山军威胁的赵国,这些郡国有不少流民流
常山国。
邺城,张郃讨伐黑山军归来,向冀州刺史王芬复命,同时向王芬请辞。
王芬听说张郃打算另谋出路,怒不可遏。
州别驾沮授去常山国担任元氏县县令也就罢了,现在军司马张郃也要离他而去。
“俊乂你当真去为徐子云效力?”
“郃意已决。”
张郃确实经过了
思熟虑。
徐天的官职虽然不如王芬,但身边文有萧何、沮授,武有赵云、张辽、鞠义、周仓等
,前途不可限量。
王芬大怒,甩袖道:“走,你们都走!”
“末将告辞。”
张郃既然选择了另一条路,与王芬决裂,已不可避免。
张郃离开。
“这……”
许攸本来打算劝说张郃留下,结果王芬这倔脾气,把张郃也赶走了,没有回旋的余地。
“沮授、张郃不能与我们成大事。沛国
周旌、冀州诸多豪杰已与我联络,只需怂恿天子北巡河间国旧宅,我们便可动手,废除天子,改立合肥侯为帝。”
王芬开始布局刺杀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后,汉桓帝刘志驾崩,桓帝无子,窦氏外戚立刘宏继承大统。
因此,河间国是汉灵帝的故乡,有时候汉灵帝会北巡故宅。
王芬因为参与镇压黄巾军、黑山军,已经控制了冀州部分兵权。
北军五校、三河骑兵又被汉灵帝调去镇压西凉叛军。
只要汉灵帝敢来冀州,王芬就有信心发动兵变,废汉灵帝,立合肥侯,权倾朝野。
汉灵帝算不上一位明君,在位期间出击鲜卑失败,汉军损兵折将,农民起义不断
发,天灾
祸,外忧内患,又宠信宦官、卖官鬻爵、设立州牧,加剧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葛亮有言:“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说明刘备对汉桓帝、汉灵帝痛心疾首。
出任冀州刺史的王芬见识黄巾起义的
坏,产生了谋反之心。
许攸是他的支持者之一。
许攸说道:“我之故友曹孟德,于东郡担任太守。东郡与魏郡,仅有一河之隔,若得他相助,更添一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