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你好,1983 > 第一百六十一章 草甸子(三更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一章 草甸子(三更求月票)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办完张杆子的婚事,算是解决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村民们就又开始忙活起来,编好的几个劳动组,各各的一滩事。

新建大棚和开垦稻田,自然是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所以刘青山前往春城的行程,还得耽误几天。

毕竟,农时不等啊。

建设大棚,大伙已经有了经验,由大主持,稳步进行着先期的平整土地等工作。

至于骨架之类的,还在等王教授那边的消息,刘青山觉得,最好是一步到位,采用钢骨架比较好。

大棚这边不用他心,所以这几天,他主要跟着张队长他们,为改建水田的事忙碌着。

时间已经是三月下旬,气温明显回升,白天已经是零上十多度。

木也悄然萌发,远远望去,柳条丛已经耐不住寂寞,率先穿起鹅黄的长裙。

甸子上,也有了一些新绿,生机勃勃的春天,终于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北国大地。

“青山,这边的甸子,啥用没有,脆都开垦成稻田算了,还省得占用原来的耕地。”

张队长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甸子说着。

旁边的车老板子也连连点:“我看行,甸子本来就洼,旱田根本种不了,但是改成水田正合适。”

“嗯,这甸子也没管,随便开。”

大伙也都纷纷支持,在他们想来,既然有现成的荒地,何必还占用原有的耕地呢,多打点粮食不好吗?

传统的农民,土地观念最强。

只要有荒地,就恨不得全都开垦成良田,他们是真的饿怕了,穷怕了。

湿地,必须保护,但是现在,刘青山却找不出依据,来说服这些乡亲。

因为等到上面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都坏得差不多了,才想起来保护,已经晚了。

刘青山不做声,只是望着甸子出神。

天空中,不时有早归的水鸟,一群群掠过,给这片沼泽地,平添几分生机。

“嘎嘎嘎!”

这是野鸭子们欢快的叫声。

“呕呕呕!”

这是各种小沙鸥兴奋的鸣叫。

“嘎嘎嘎!”

南面的天空,排成字形的大雁,也渐渐降低飞行高度,降落到芦苇中。

笑容渐渐浮上刘青山的脸庞:“听,它们叫得多高兴,是啊,回家啦,谁不高兴呢?”

周围的却有些摸不着脑:年年开春,不都是这样吗?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些候鸟北归的画面,几十年后,他们这里就再也看不到喽。

就在大伙惊愕的目光中,刘青山忽然张开双臂,似乎要拥抱前方无尽的原野。

低沉而又苍凉的歌声,从他中响起: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天苍苍,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所谓家乡,就是生养的地方,候鸟在北方繁殖,所以这里就是它们的家乡。

村民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一时间都有些神。

只有二彪子若有所思:家乡,要是家乡都被开垦成稻田,何以为家?

猛然间,他明白了刘青山的心思。

等到一曲歌罢之后,不等刘青山开,二彪子就转回身,指向村子西面那些已经被开垦的土地说:

“这些都是二洼地,产量也不高,还是把这些改造成水田吧。”

想想他又补充道:“取水也方便,甸子里面可以引水,而且距离小松江也不远。”

“可是……”

张队长还想说点什么。

刘青山却开道:“这甸子,咱们还是给子孙后代留着吧,也叫他们能听到野鸭子叫;能亲眼看到天空中,排着字形的大雁,而不是只能从书上读到这样的文字,这样不好吗?”

听了这话,于是大伙不再做声,再没有提开垦甸子的事。

兜了一圈,开始往村子方向转,远远的看到一群小娃子,拎着小筐,在田野里挖野菜。

“哥!”

伴着两声亲切的呼唤,老四老五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哥,看看我挖的婆婆丁。”

“哥,这是我挖的荠荠菜。”

两个小丫抢着汇报。

刘青山抚地摸摸她们的小脑瓜:“彩凤和山杏真能,中午回家,叫娘炸点蛋酱,品尝一下你们的劳动果实。”

两个小丫一起点,然后又噔噔噔的跑回去,和小伙伴们汇聚到一起。

“嘿嘿,是得吃点婆婆丁,开春发火,俺这牙床子都肿了。”

张队长也咂咂嘴,这段时间千万绪的,比较忙活

刘青山也嘿嘿两声:“就像这甸子,要是都开成田地,咱们还上哪挖野菜,上哪去放牛呢?”

大伙朝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大群醒目的黑白花牛,正慢悠悠地向这边移动过来。

“对,是这个理儿,还是青山有见识。”

张队长嘴里赞了一声,心态也平和下来,刚才还有点想不通,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

一行继续走,前面经过一片柳条丛,只见一群男娃子,在这探探脑的,看到有过来,立刻打着手势,叫他们绕道。

“这帮野小子,肯定又在条丛里打鸟呢!”

车老板子嘴里嘟囔一声,就准备绕开。

不料,刘青山却和二彪子,径直走了过去。

“哈哈,到底是半大小子,玩儿心比较大。”

车老板子忍不住摇笑笑,打鸟这种事,别说小孩子了,村里的大们要是闲了,也会腰里挂着一串夹子,出来溜达一圈。

很少会空手而归的,打几只山鸟,回家打打牙祭,在这个很少吃的年代,可是极大的诱惑。

就像是柳条丛里面的串,傻的很,眼瞅着身边的夹子将同类夹住,它们也不知道躲避,还傻乎乎地去啄食那些当诱饵的小虫,然后一排排地被夹子拍住。

要是大夹子,还能打到油拉罐子之类的,那简直要美出鼻涕泡。

油拉罐子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香得叫你恨不得把舌咬下来。

“青山哥,你和彪子哥领着俺们打鸟呗。”

等刘青山他们俩走近了,小娃子们还出声邀请。

这几个都是十三四岁的,在公社上小学或者初中。

像二牤子他们那些年龄太小的,只能跟着瞎哄哄,到时候能得个鸟腿儿啥的,就乐得颠的。

刘青山瞧瞧这几个少年,腰上都拴着一溜鸟夹子。

这年月农村的男孩子,谁还没几盘夹子,大都是自己用铁丝做的。

至于诱饵,一般都是白色的秸秆虫。

就是现在这月份,大们整地的时候,要把田里割完苞米和高粱剩下的茬子刨回来。

小娃子们就从里面扒出来一只只白色的小虫子,然后装到塑料小瓶里。

等到下夹子的时候,在夹子的消息儿位置拴上一只小虫,小虫还是活的,来回蠕动,吸引鸟雀来啄食。

然后就会触碰到消息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