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十三章 怀朔镇

第十三章 怀朔镇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时间已经从出发前的夏季来到眼前的秋季。

孙秀荣在孙孝恪、贾耽的陪同下策马奔驰在怀朔镇的原上。

北魏的怀朔镇废弃后,中原王朝便一直没有恢复,隋朝号称恢复了,实际上真实实力范围并未延伸到山以北。

怀朔镇之所以兴起,是因为他夹在铁山(白云鄂博山,突厥曾在此地大肆开采铁矿,所谓锻之谓也)与山之间,中间还有昆都仑河穿行而过,自然得天独厚。

此时的怀朔镇附近,昆都仑河两岸,支流众多,水丰美,原本是上好的牧场所在,也是大唐在灭亡东突厥以来,将蓝突厥四部南迁的基地之一,不过到了眼下,由于大唐、后突厥的反复绞杀,像这种边界缓冲地带早就是十室九空。

一个大部族的灭亡,自然是以极其惨烈的下场作为代价的,史书并未详细描绘东突厥的下落,不过可以参考后世大清灭亡准噶尔部落后的形,估计相差仿佛。

这也是孙秀荣胆敢让他的商道堂而皇之设置在这里的原因。

山以北的昆都仑河流域秋季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左右,不断聚集、加强的北风裹挟着大量的沙尘击打着脸,有的还钻进了衣服里面,让不寒而栗。

三十六岁的孙秀荣挺直着上身,将缰绳放在马背上,仅凭双腿控马匹,身体随着马匹的起伏也不时上下动着。

当战马要爬坡、飞越障碍物需要剧烈抖动时,他都会自然而然地抬起部,双脚踩在马鞍上,三世为的他早就与战马融为一体了。

到了此时,碎叶军特有的棉甲也有了改进。

夏季时自然还是铁片两侧都是捶打过,防护能力很强,但保暖效果一般的棉花形制,不过到了冬季,铁片的外侧还是心捶打过的棉花,在那样反复捶打、晾晒后,棉丝的韧达到最大。

而内侧装填的则是普通棉花,蓬松的状态保暖效果很好。

零下十度左右的冬季,有这么一件棉甲作战就可以了,若是再冷一些,则可以加一件羊皮坎肩,或者在里面加一件毛衣。

如何做到既能有效防护,还能有效呵护身体,碎叶军自然做到了最佳。

孙秀荣自己也是一件黄褐色的棉甲,布面是粗棉布,布满了擦拭得晶亮的铜钉。

宽檐铁盔里面套着羊皮护顶、护颊、护颈,这是一种经过特殊鞣制而成的羊皮,夏季用的只有皮子,而冬季用的则带着羊毛,无论如何,里面都有镶嵌着很薄的铁品,也用铜钉加固着。

乍一看,孙秀荣的部队颇似后世明清的部队。

跟着他十几年的火龙驹早就老迈在家颐养天年了,眼下他座下的战马依旧是一匹大宛马与焉耆马的杂品种,暗红色的皮肤,高达五尺的高度,才五岁的年纪,与之前的火龙驹很像,不过更高大一些罢了。

他这个年纪,正是一个男在体力上的巅峰状态,专门为他制作的虎枪、双手长刀、黑云弓、短弩一样不少都挂在他身上。

当然了,他自己制作的短铳也在暗处。

贾耽,这位历史上大唐的宰相,眼下却正在向碎叶军“常任行军司马”,也就是后世参谋长角色迅速迈进,长期跟着孙秀荣,自然也学会了骑马箭,加上在天山大学的经历,担负起这个职位来驾轻就熟。

他的义子孙孝恪,前弓月部隶,也年满三十了,在孙秀荣侧后方握着刀柄紧紧跟着。

再后面,则是他的亲兵队长史泰染缅。

据说眼下的安禄山也信起了拜火教,有史泰染缅这位妙火使者跟着,相信会有独特的作用。

就这样,一小队骑兵奔驰在昆都仑河县西岸的地上,很快就来到呼延谷的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