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757年)春,大唐境内形势再次大变!
如同历史上那样,安禄山被安庆绪、李猪儿杀死,安庆绪自称皇帝!
安禄山能够将河东、范阳、平卢的
锐收集在自己手里,然后南下叛
,凭的自然是自己长期以来的威望,以及善于御下的手段,这些显然是安庆绪所不具备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而以前在范阳,史思明的威望仅次于安禄山,安禄山一死,叛军自然很快分成了两
,一
投向安庆绪,另外一
则投向史思明!
此时,幽州的史思明、河东的崔乾佑、大同的高秀岩三支大军正在围攻郭子仪、李光弼镇守的太原城,得知此消息后自然纷纷撤围而去。
之前,在怀朔镇败于碎叶军之后,李嗣业、李晟、安重璋失去了中受降城,太原解围之后,李亨对于朔方忧心忡忡,生怕三
互不相让——李嗣业是节度使,李晟是皇族子弟,安重璋年老资
。
于是,就将郭子仪重新调到了朔方,此时,留在怀朔镇的苏哈、阿瑞斯已经将中受降城的粮
搜罗一空,并全部搬到了怀朔镇。
由于灵州被圣驾占据着,为了绥靖北境,皇帝一纸诏令将最善于统合诸将的郭子仪调到了丰州,并将朔方军的本部迁到了中受降城,显然是要力扛碎叶军的。
不过在此之后,除了苏哈部继续驻扎在怀朔镇,阿瑞斯部镇守檀石槐台,博格达营、博格拉营、敕勒营都到了山北榷场到赤城一带!
这下不光是唐庭,连叛军大
目,此时幽州一带实际上的掌控着史思明也踌躇了!
当然了,最踌躇的莫过于眼下的云州刺史兼大同军军使高秀岩了。
高秀岩,年纪比郭子仪还大,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原本在陇右任职,是哥舒翰的手下,最高光的时刻自然是不惜代价收复石城堡一战,以十倍的战损收复高悬在大山之上的石城堡之后,高秀岩妥妥的成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绝佳注脚。
像他这么大的年纪,在陇右的时候还只能在哥舒翰手下以冲锋陷阵的面目出现,可想而知真实能力并不怎样。
石城堡之役后,高秀岩因公被封为河源军使、陇右节度副使,当然了,后面那个职位只是一个虚衔,他能够左右的还是鄯州(青海西宁)西边的河源军。
安禄山升任三镇节度使后,立即将高秀岩挖到了河东,以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的身份镇守大同,后来高秀岩在安史之
期间长期镇守大同,在郭子仪、李光弼两大名将的夹击下岿然不倒,显然也是有些水平的。
而他在整个叛
时期几乎一直站在叛军这一边,显然安禄山给他的待遇远远超过了大唐,当然了,高秀岩这么做也与叛
时期他的家眷都在河北道有些关系。
是的,安禄山称帝后,高秀岩被封为“云中郡王”,并将整个云中郡连带着塞外的单于都护府都作为他的采邑,虽然此时天下绝大部分土地都在大唐手里,单于都护府也在郭子仪的控制之下,但先画一个大饼让诸将过过瘾,显然让高秀岩这样年迈、能力一般之
会死心塌地跟着安禄山走。
高秀岩回到大同后,部下能够出外野战的还有一万步骑,据守着高大坚固的大同城毫无问题,依着后来大唐的作为,就算叛
最终平定了,他占据着大同依旧能够获得一个藩镇节度使的地位。
但眼下的高秀岩在得知
原上的消息后,这心境就有些微妙了。
高秀岩能够以一个军城的兵力力扛郭子仪、李光弼而不倒,除了大同军本身由于
处边境之地,战力一贯强悍外,由于突厥汗国的覆灭,云中郡安置了大量的胡
部落有关。
大同军表面上虽然只有一万步骑,实际上当安禄山发动叛
后,高秀岩立即将军力提升到两万
,其中骑兵更有八千之多!
八千骑兵,除了三千唐军,五千
都是来自于周围诸部,由于大量牧户的存在,还能不断补充。
后来高秀岩跟着史思明一起投降大唐,唐庭还封他为渤海郡王,显然是忌惮他的实力。
云州刺史府。
对于从军长达五十年的高秀岩来说,他更看重云州刺史这个职位,故此当他从河源军迁到大同之后,便长期在刺史府办公,军使府是让给他最有出息的儿子,大同军都虞侯高霖了。
六十七岁的高秀岩能够在大同这个一半领地靠着塞外,到处是胡
牧户,一半土地靠着边境,都是剽悍善战的边民之地在安史之
间稳如泰山,光靠他这个当了一辈子的武夫是不成的。
此时的大同,一个大郡却只有三千户汉
农户,但麾下却有两万多户牧户,这样的地方怎么看都是岌岌可危,但高秀岩镇守此地的几年时间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
这与一个
有关。
慕容伏允。
是的,此
的名字与历史上吐谷浑王族某
一样,他也是迁到大唐吐谷浑王族的后裔,几年前的大唐明经、明法、明算三科进士!
按说像这样的大才,应该留在长安历练才是,不过他却主动来到云中郡,从录事参军
起,先后担任过推官、掌书记,目下则是云中郡的判官!
今年三十岁的他是前河南尹、后来的大燕宰相达奚珣的
婿,前面说过,吐谷浑王国在灭亡之前有四大部落,慕容、赫连、白、达奚,他作为慕容王族后裔,又成了达奚珣的
婿,若说前吐谷浑
之间没有勾连那是不可能的。
他参考的科举,明经不用说了,真正让他受用的还是明法、明算,其实这两门远比明经适用,于是自从来到云中郡后,他以鲜卑
的后裔身份从容游走于汉
、胡
之间,在该郡的威望还在历任刺史之上。
在高秀岩跟着安禄山叛
后,慕容伏允一度准备南逃的,不过随着他的岳父达奚珣投降叛军,他便知晓自己这一生无论如何也洗刷不清了,
脆主动投靠了高秀岩,这自然让高秀岩大喜过望,之后一应政务几乎都是慕容伏允在打理。
而慕容伏允能够在大同军附近的牧场里有些威望,自然不是因为他是三科进士出身,而是因为他是慕容吐谷浑王族之后!
在孙秀荣第一次东进霫部之时,曾经大
迁到河套以南的拓跋部、赫连部,并杀死了拓跋部大酋之子拓跋朝光、赫连部酋长赫连隗。
无论是拓跋部,还是赫连部,都是很小的部落,哪里经受得了如此打击?
此时,一同迁到河套附近的党项羌、吐谷浑部落还有很多,拓跋部、赫连部并没有显示出高
一等的模样,之后他们的部落便不断受到其它部落的压迫,最后整个拓跋部都迁到了大同!
十余年过去之后,云中拓跋部已经是一个丁
超过万户的大部了,自然也成了高秀岩依仗的对象。
其中,拓跋朝光的儿子拓跋乾晖如今是高秀岩麾下的游奕使,是他手下
号猛将,年仅二十岁的他在大同一带也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
而拓跋朝光的堂弟拓跋乞梅则成了整个拓跋部的大酋。
剩余诸部中,则以吐谷浑
最多,其中赫连部、达奚部、白部都有,但三部丁
加起来也没有拓跋部多,于是出自吐谷浑王族的慕容伏允便隐隐成了吐谷浑诸部的首领。
这才是慕容伏允在大同一直受到重用的最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高秀岩想要在党项
、吐谷浑
之间取得平衡,就只能重用慕容伏允。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