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揭棺起驾 > 第九章 困在钢铁里的人

第九章 困在钢铁里的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三月三十一记。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主讲:裴罗庚·霍克伍德】

【书记员:朱可夫·霍克伍德】

两兄弟登上战场时,在一辆军车里相聚。

三百六十五个夜之后,他们回到了酒馆。

哥哥朱可夫的右眼蒙着一层黑棉纱,断臂的旧伤在隐隐作痛。

弟弟裴罗庚身上带着战斗时留下的十六个弹疤,伤痕有新的也有老的。

一个从军医院的病床上爬下来。

一个从法庭的审判席位上放出来。

哥哥是英雄。

弟弟是逃兵。

回到热闹的酒馆大门前。

他们从军车的尾门互相搀扶着,讨论着军车的两条铁。对酒馆里的预备役兄弟们指指点点。

朱可夫面无表,打量着战车的新结构,为了应对西线复杂的泥沼地形,前换成了摩托车的红色钢圈铁

他想起了一些事,于是和弟弟说。

“我说……裴罗庚,我的意思是……我……”

有太多太多事一言难尽。

等哥哥整理好思绪,终于把心底的疑问句,都变成了感叹句。

“真是该死……”

——就是为了这两条铁,为了这两颗圆滚滚红彤彤,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兽瞳”。

——为了两个探雷兵的尊严。

——为了几颗子弹,一条森七七。

——为了一把钻石。

朱可夫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手臂。

还有一个本来应该成为战斗英雄,却变成逃兵的弟弟。

朱可夫有足够的自信,只要他能一直陪伴在弟弟身边,弟弟绝不会变得如此落魄,以至于家族蒙羞,以至于民族蒙羞。

裴罗庚显得很沮丧。

“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的兄弟。”

朱可夫安慰着弟弟:“我知道你很伤心,有很多会骂你,还会来伤害你——

——樱花城里,没看得起俘虏,更看不起逃兵,我在医院里认识了不少病友,他们恨不得立刻拖着残躯投战斗。”

裴罗庚让哥哥住嘴:“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我们说的不是一件事,兄弟——

——我们说的从来不是一件事,我见过祖国民的战斗热,我有两个学弟还没有达到参军的年纪,他们为自己的年轻而懊恼,在姑娘们的嘲弄下相约在蔷薇大桥下投河自尽。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不为此感到羞耻……”

他们都是军校出身,读书认字,更懂法律。

在樱花城里,你找不出比他们更文明,更开化的几个

哥哥朱可夫疑惑地问:“你看起来很沮丧,裴罗庚,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说来听听吧,把你的事都分享给我,我来给你当书记员。”

弟弟裴罗庚的眼神已死。

他扶着哥哥的残废之身,两并进,挤进热闹的酒馆里。

稍等一下——

——在这个时候,我需要你回到【恋】一卷的第二章。

章节的名字叫great day。

这一章回中详细地描述了酒馆和樱花城坊间民家的生态和风貌。

我们不做复读机,不用再描述一遍。

除了凶神恶煞的宪兵队以外,刚从军校毕业的年轻们齐聚一堂,像一年之前,两兄弟和老板娘奥黛丽把酒言欢的场景一样。

酒吧的名字叫“我把财宝都留在那里了!”

两兄弟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拿上菜单,点好饮食。一切安排妥当。

在嘈杂喧闹的环境下,在热闹时,说起冷酷的事。

弟弟给哥哥倒茶,哥哥给弟弟倒酒。

他们像是两三色豺,在舔舐着氏族同胞心的伤

朱可夫用左臂执笔,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但不妨碍他的记录工作。

“你可以开始了。”

裴罗庚说起自己的故事时,眼里终于有了点生机。

“和你分开以后,我被游击队抓住。”

“他们折磨你了?”

“没有。”

“他们给你穿裙子了吗?”

“没有那么可怕……”

“我听战友说,如果红毛土著抓到米特兰士兵,要用刀片做一条裙子,烧得滚烫发红,再套到战俘身上。”

“那是谣传。”

“真的吗?”

“我没心开玩笑,哥哥。”

“好吧……咳……好的!好的你说。”

“我和一个空军飞行员关在一块,这些事我都在书信上写给你看了。”

“是的,我收到了你的信,和这个阿方索尉官分别之后,你去了哪儿?”

“身为俘虏,按照《皇后公约》的规定,第三师团用两车粮食把我换了回去。我回到了部队里。”

“然后呢?”

“宪官认为我是军队里的耻辱,把我分到了第三区。”

“第三区?”

“是的,就是工兵团里的第三区集中营。任务是排雷。没有排雷工具,用身去排雷。”

“他们怎么能这么对你!”

“我的生命得发光发热,对吗?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两车粮食?哈……”

“弟弟!你的长官是谁?!我要去告他!我要弄死他!”

“不,哥哥,我的长官对我很好,他叫布朗,已经战死在伤心河。”

听到此处,朱可夫终于意识到某个事实。

自己的兄弟,身上经历的事,可能远超出他的想象。

他没有当过逃兵,更没有当过被抓回来的逃兵。根本就不知道战场上,集中营里的战友到底在做什么工作。

他在战争前期就光荣负伤,英勇退伍。

战争中后期的炼狱,他见都没见过。只在广播中听过。

弟弟裴罗庚接着说:“我在第三区待了两个月,有兴趣听听我的见闻吗?”

哥哥朱可夫捏笔的手在出汗,“你给我说说,不用太详细。”

裴罗庚放下茶杯,眼睛里的生机在消散。

“战争持续得越久,士兵就越年轻,一开始我们还能看见一些红发的森莱斯年轻对吗?”

“是的。大概十五六岁。”

“排雷兵永远活跃在前线,我处在第一军三师团的步兵排组里,为坦克开路,我的战友教我如何活下去,我前后向六个老师学习,学习处理地雷的火鞘和击发装置,怎么把炸弹从泥土里认出来。”

“然后呢?”

“到了后来,我发现,与其去对付地雷,不如对付这些年轻,我用米特兰的特产,扑克牌和糖果去贿赂俘虏,再找到游击队里的小孩子,和他们学森莱斯俚语,扮成一个列侬,偷偷把弹壳卖给军火供应商,再从军火供应商嘴里问出地雷的运输路线,这种易品很难储藏,一般运到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知道这一点,就能活下来。”

“真聪明……我的弟弟!你真聪明!”

“不,这些都是老师教给我们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