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模拟文明游戏 > 第22章 探索与生产

第22章 探索与生产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三部合居的村庄,被秦钧命名为“龙村”。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以后发展起来,就是“龙城”了!

把龙村的内政基本搞定,秦钧就开始在周边地区进行大力探索,同时组织村民完成各种物资的生产。

他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原来虎姓部落的石盐。

那些灰色石盐是原始在捕猎时,发现许多动物会在某个山壁舔舐那里的石,于是自己也过去舔了舔发现是咸的,再把石采回来研磨成就是灰盐了。

秦钧让冰带着去看了一下,那个山壁位于一处岩石内凹处,平时不受雨淋所以才能长期保持在地表,否则这种易溶的石早就被水消蚀光了。

这样一个天然的露天盐矿,简直就是上天对原始的赐予!

秦钧当即带着,用石斧挖出了一批灰盐矿,用羊皮包裹着带回龙村。

取出一部分灰盐矿敲碎磨细,放有清水的陶罐溶解直到饱和。

另一个陶罐下面挖个,一层层铺上洗净的砂岩石块、沙子、木炭、瓦片,把盐矿溶倒进去完成过滤,可以多过滤几遍直到清澈。

接着就是开始煮了,因为是要把水分蒸发掉,所以选用敞开阔的陶盆。

水装进去之后,先用木棍比一下水位,用石刀划出一个刻度。

卤水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煮,等煮到还剩差不多三分之二水的时候,把陶盆从炉子上拿开让水渐渐平静下来,可以看到水下已经有白色晶体析出,这些晶体应该就是食盐氯化钠了。

把陶盆里的水倒进另一个盆,底下的食盐收集起来尝一尝……

嗯,很纯的咸味!

剩下的卤水继续煮,然后隔一段时间就拿下来倒过盆,把析出的晶体尝一尝。

到后面析出来的东西有苦味,它们就不是氯化钠而是氯化镁之类的物质,对体有害不能用来当调料。

煮盐的原理就在于此:卤水中包含各种不同的溶质,随着水分蒸发这些溶质不是一起析出,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排队”出来,氯化钠会率先析出大部分,然后其他的物质才跟着析出结晶。

具体的况当然复杂得多,不过大体就是这么个思路。

把卤水装回到最开始的陶盆里,还是用原来那根木棍测量水位,在略往上一点的位置再划一个刻度。

下次再煮盐,就不需要一次次品尝了。

把水加到上面那一个刻度,煮到下面的刻度立刻停火冷却,得到的结晶物质就是高纯度的食盐。

如果有豆子,最后的卤水可以用来点豆腐,现在就只能是倒河里丢弃。

秦钧完成第一次试验,接下来就可以给族去完成。

敲碎研磨、饱和溶解、过滤、熬煮……

几个步骤都非常简单,唯一有技术含量的“煮”部分,因为有秦钧制作的刻度木棍,对原始来说也没有任何难度。

他们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才把带回来的盐矿全部消耗完。

最终得到的产品,是整整一大罐雪白的盐。

对这种“魔法”一般的神奇变化,整个龙村的原始都充满了好奇,除了隶们不敢四处走,所有夏族没事都跑来围观煮盐。

偶尔秦钧让他们尝一点,这些就在那里“嘻嘻嘻”地笑。

煮过提纯的食盐,比原来的灰盐要健康一些,但下在汤里感其实差不了多少。

不过这盐卖相好啊!

对原始来说,秦钧就像在秋天变出了“雪”,而且这些雪还是咸的一样。

拿这些盐出去换,绝对能得到其他部落的欢迎!

除了煮盐之外,秦钧接下来还搞出了陶车、马鞍……和最重要的,医药!

他经常会到外面去转一转,看看周边这片地区有什么可用的资源。

为了防止“硬核骑马”把蛋硌坏,影响将来刷孩子的大计,秦钧用羊皮内部填充茅做成了马鞍,这样再骑马就舒服多了。

当然马镫他还是憋着,没有提前几千年搞出来。

秦钧从野外收集到的药材,有榆树皮、柳树枝、车前、锦葵、菊花、蒲公英等。

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医药的概念,秦钧拿着柳树枝煮个水能治痛,在原始看来就是无比神奇的事

感冒发烧?

刚开始当然是“多喝温开水”,后来则改为车前切碎泡水喝!

发炎?

锦葵叶花榨汁,内服外敷!

腹泻?

榆树皮泡水喝!

高血压?

菊花泡水喝……等等,原始哪来的高血压啊?

……

简单的昏脑热,秦钧处理一下基本都能康复。

至于更复杂的病症,当然还是听天由命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大雪纷飞的冬季降临,哪怕有马秦钧也无法继续出去探索,只能是窝在村子里刷孩子。

第二年春天来临,秦钧才又可以出去

这一天,他骑着马在外面兜了一圈,幸运地在野外发现了几株荠菜。

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还能作为药材使用的野菜。

用荠菜去根捣碎,以开水浸泡得到的汁可以用于处理皮疹、溃疡、伤,食用有明目中和、健胃消食之功效。

就算单纯作为食物,荠菜的味道也很不错。

《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秦钧在河边一个高地上,用竹篱茅盖了一个“苗圃”。

田圃里翻除掉野,用河泥和树林里的腐殖质混合铺了一层,上面栽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次找来的荠菜也被秦钧种了上去,打算等它们开花结籽数量多起来,再扩散到野外使其自然生长。

回到村子里面,族隶们都在劳作。

秦钧来到一个室内的陶器“作坊”,里面有两个野隶正在制作土坯,使用的正是秦钧发明设计的陶

黏土制成的圆盘烧成陶器,在河边用砂岩进一步打磨平整。

安装在木轴上,木轴底部削尖立在石上减少摩擦力,再做一个支架就可以转动起来。

不过陶的动力问题,却费了秦钧不少心思。

什么“皮绳传动”、“齿传动”、“隶躺在地上用手摇动”都尝试过,但是效果始终不如意。

比如用皮绳作为传动,由于皮绳需要绷直才能传递摩擦力,如果动力来自侧面那木轴就会得到一个侧力。这个时代又没有轴承,木轴与支架之间只能是松散连接,被皮绳侧着一拉就转不动了!

如果改成皮绳两侧拉直,绕过支架再合并形成闭环,则是结构过于复杂能量损耗太大。

至于陶器齿?呵呵,不提也罢!

最后的办法是在木轴下方做个架子,装一个用黏土加做成晾的“大泥盘”。

使用的时候转动厚重的泥盘,在惯的作用下间歇输出动力。

有了能转动起来的陶,制作陶器就简便了许多。

柔软的黏土放在陶上旋转,可以快速制作出圆形的器皿,质量比盘泥条做出来的那些要好得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