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可以自我介绍一下,互相认识下。”
“我叫李秋白,软件工程1班。”李秋白率先站起来,简单地介绍道。
接着第二个站起来的是宋清彤,语气有些轻快,“我叫宋清彤,来自西江省昌南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最后一个男生有些不太
愿地站起来,磕磕
地说道:“我、我叫卫舒,软件工程2班。”好像每多说一个字就会要他命的,连忙坐了下去。
一直旁观的陈灏也基本了解三
的
格,
李秋白比较佛系,宋清彤这个妹纸挺活泼、开朗,反倒是最后一个比较宅男。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有的话直接问就行,不要怕问不出
。”陈灏笑着说道。
“校长,我有个问题。”李秋白望着陈灏。
“你说。”
“我想问下这个大一的通识教育是怎么一个进行法?而且学院教务处到现在也没让我们正式选课。”李秋白皱着眉
说出心中的疑惑。
“通识教育”也常作“博雅教育”,对应的英文表述都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在中文里却常被误解为文科教育。实际上“liberal arts”源自拉丁文“artes liberales”,意为“自由
的技艺”,目的是培养足以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自由
。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里,这种教育被概括为“自由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其中文法、逻辑和修辞这三艺(trivium)是核心,其余四艺(quadrivium)则是高阶课程。
其实这点有点像古代华夏,古华夏时期,那时候的贵族教育讲究通五经贯六艺。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则是礼、乐、
、御、书、数。
目的都是培养全能型
才。
而到了近代,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
。
相反的华夏近代,千禧年前的大学教育倒有点像通识教育,而后这二十年里,愈加变成专业化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就只能学计算机、会计学专业的也只能学习会计。当然了,这种制度好处坏处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们试验班是学校的第一批,所有很多规章制度都不太齐全,学校领导也正在抓紧时间研究,你们再等等。”陈灏
呼吸了
气,有些歉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