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结束并不代表皇帝就可以下班了,事实上,作为一国之君根本就没有休息与工作之分,只要清醒就需要
劳。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咸阳宫,安贞殿。
此殿名取自“安贞之吉,应地无疆。”之意,自秦武王起就是历代秦君办公之所。
 案几之后,秦胡亥正襟危坐,
御妫宓垂拱侍立在侧。 
此刻皇帝正在与三公论政。
所谓论政类似于后世的论文答辩,由几位众臣问询新君一些如何治国的问题,新君要说出自己的想法,三公加以斧正,算是定下如何执政的基本方针。
 秦以法家治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不可更改的,所以论政也就是三公要教诲新君以法治国的基本
作要领。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德、刑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作为当世法家执牛耳者,论政于君主这份职责李斯当仁不让,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不过是例行公事前来凑数而已。
 开
就剽窃了韩非的政治观点,李斯也算是传统的读书
了,不能叫偷的。 
 大
加萝卜的手段在后世
看来多少有些烂俗,毕竟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知道,只可惜知道归知道,会用的
,用的得心应手的
还是寥寥无几的,就像都知道出地球要使用航天飞机,但知道怎么
作的就凤毛麟角了。 
 秦胡亥听的很认真,时不时地点点
,就差叮嘱一旁的妫宓帮着记笔记了。 
 好学生的
设让李斯对秦胡亥的感官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他满意地看了一眼皇帝,继续说道:“陛下可知为君之道,何者为重?才乎?德乎?非也,
君者,所以天下敬畏也,皆势也!势位之足恃,贤智不足慕。” 
 李斯的这一观点倒是引起了秦胡亥的疑虑,他问道:“古之君主有尧舜之贤,亦有桀纣之恶,若论势,岂非桀纣不如尧舜?寡
以为,君主之势,事在
为,贤者用之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
,怎可一概而论。” 
 “陛下此言差矣。”李斯摇了摇
反驳道:“尧舜之贤君,桀纣之
君,千年不遇其一,怎能以偏概全,臣所言势者,受益之中庸守成之君,若势无用,桀纣何以
天下?与势同用者当为法也,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
。” 
 见秦胡亥先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继而
以为然的表
,李斯慰然一笑,说道:“帝王之具,法、势、术三者尔,一民之轨,莫如法,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所以商君之时编著法令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使民之好歹,不敢
也。” 
 李斯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被秦胡亥完全所接受,不可否认,法令制定的标杆要比仁德那种模糊不清的界限要强得多,有错没错,好
坏
,凭借是否触及法令就可一目了然,而有没有德行这玩意儿就不好判断了。 
但是秦法不同于后世的法治,虽说都是执政者制定的,本质上也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但后世法治更像是有着一道枷锁,可以允许庶民在条条框框之内与统治阶级商议妥协,争取利益,这也是法律繁多而不觉得压迫的原因,它不公平,但做到了相对的公正。
 而秦法就少了
化的思考,本质上统治者把黔首们都当做没有思考的npc,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黑白对错,一切判断都按竹牍上那一排排小篆来行事,这也是山东遗民认为秦法苛刻的根本结症,享受了几百年古典文明的礼乐熏陶,突然变了生活处事的方式方法,任谁也无法接受。 
 好比儿子包庇父亲犯下的罪行,一诺千金的游侠为恩主手刃仇敌,这种事在山东可是被
们
称赞的,前者为孝,后者为义。 
 然而这些在秦法面前一概无用,包庇就是犯罪,既然杀
哪还问什么缘由。 
 初继承皇帝位,秦胡亥没有置疑李斯的本钱,他虽心里不认可,但不能宣之于
,大放厥词地去质疑反驳,只是开
委婉地说道:“既然刑罚布于民而用于民,是否要因民而异?辅之以教化,使民皆知法懂法之善,而自行遵守,非强压于
?” 
 “非也。”李斯摇了摇
道:“商君有言:‘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法令者,既明必行,出于君手,岂可因民而改?
本恶也,见帛而思金,见色而思
,见利而忘义,见势而忘本,如此,又何来教化?假使民可以礼仪而束之,缘何宗周令不出王幾?鲁以德治,三桓克上,齐行仁义,妫代吕姜,是以,民不可教也!唯以法而缚之,约其行,限其业,劳其身,夺其志,如此,民皆畏于法而弗敢生
,天下大治也!” 
“如此说来。”秦胡亥疑虑地问道:“治国当不得行仁政?”
“陛下所言甚是。”李斯言之切切地说道:“观山东之国所以亡于秦,皆因不尊法而烂行仁义也,慈则不忍,惠则好施,所谓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左相之说,胡亥已然明了。”秦胡亥点点
道:“只是不知当为国君,应如何行事?” 
 “当
掌二柄,以术而计臣民。”李斯一字一顿地说道:“昔者,宋之子罕谓宋君曰:‘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诛罚杀戮者,民之所恶也,臣访当之。’宋君愚昧,喜而曰诺,于是出威令,诛大臣皆子罕也。于是大臣畏之,细民归之。处期年,子罕杀宋君而夺政。宋君何以覆于臣下?皆因使二柄放之,与臣讲义之,怀柔以仁之。” 
 这话说的没错,也是法家君主的
髓所在,不过通过臣子
中而出,教授于君主,仅凭这一点,就不由得秦胡亥对李斯高看一眼。 
 就像马基雅维利在其著作《君主论》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察觉到大臣考虑问题,考虑他利益多于考虑你的利益,这说明他的一切行动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的
绝对不会是一个良臣,你绝不能够信任他。因为,当一个
手中
持着他
的国家的时候,就不能只想着自己,而应该总想着君主,而且不会去关心那些与君主无关的事。” 
 篡位三
众除了秦胡亥以外,李斯与赵高是不同的,赵高没有底线和原则,只为了通过自己的学生当皇帝而攫取最高权力,而李斯则还有着其政治理想,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为大秦培养一个合格的法家之君。 
 “寡
愚。”秦胡亥道:“如左相所言,君臣之间当无有信任,亲厚,仁
,孟轲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倘若寡
以计而算臣下,焉知臣下不以计而谋寡
。” 
 “陛下。”见秦胡亥犹豫不解,李斯侃侃而谈地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
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之至亲者,莫于父子,然自三代以降,子弑父而夺其政者,比比皆是,父杀子而谋其利者,不知凡几,是故,父子亦以用计算之心相待,况无骨
之亲也?以史为鉴,国君之患在于信
,信
,则制于
。” 
 秦胡亥心中不由得一阵苦涩,当真是一朝为君一世孤寡,李斯说的并不是夸大其词,远的不说,先君始皇帝就同时遭遇了最仪仗的大臣、最信赖的心腹、最宠
的儿子三
的联合背叛。 
 为了利益而不惜背叛所有,这种事自
类诞生文明以来就一直都在不断地上演。 
 君主当真是要没得感
。 
见秦胡亥若有所思,李斯则继续提点道:“臣闻陛下自沙丘起,谋事多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