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成福运小娘子 > 第444章 不是她说了算的地方

第444章 不是她说了算的地方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若银子足够多,购置田产当然最稳妥、也最省心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但连巧珍哪有那许多的富裕银子?她还惦记着明年秋季的那场水患,她要带着银子,去捡那艘事故船的便宜货物,借机发财。

那么好的机会,凭她现有的这点银子,远远不够。

而赚银子最快的途径,便是做生意。

如今这种状况,只能先开几个食肆。食肆获利不如点心铺子和酒楼,但她现在不能太张扬,只能赚这不起眼的银子。

赚一点是一点吧,谁让她走背运,吃了官司呢。

她虽然有足够理由不采纳孙氏的意见,却不能说实话,只好解释:“我手中银两不多,即使勉强买了田产,也不够安顿这许多。娘您不用担心,我有经验,几个小食肆而已,不会赔钱的。待我积攒些银钱,再购置田产便好。”

孙氏张了张嘴,嫁出去的姑娘,终究和在娘家时不一样。

而且她这闺,是在外面闯、并成功过的,她实在也没底气指点闺如何做事。

至于趁着闺和离之后依附娘家,谋夺她的财物………无论孙氏还是丈夫连茂才,都做不出这等事

有道是儿大不由爷,当儿本事足够大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算了,由她去吧,只要那些下不用连家供养就行。

午间,孙氏第一次试了试被服侍的滋味。做饭、摆饭、饭后拾掇都不用她心,而且家里、院子里不太妥当的地方,也被收拾的整齐妥帖。

唯一闹心的,是孙氏看自家米缸和面袋子时,惊得她狠狠抽了好几凉气,被伺候的滋味好像也不那么美妙了。

傍晚时分,连巧珍他爹连茂才带着两个儿子回来了。

此时,各家都在张罗晚饭,或者在外做事的也才回家,正在是各自歇息。

于是,连家父子在猫儿巷附近没遇到熟,就这么一路走进自家院子

待到进得门来,一眼便看见满院子仆从衣着的,当时就吓了一大跳。

陈婆婆、赵掌柜等自然知道连巧珍娘家况,一见这三位进来,就知道是连家正主回来了。刚兴起行礼问安的念,还没付诸实施,三位正主就风一样的卷了出去。

况?

院子里的面面相觑,难道这三位不是自家主子的父亲和兄弟?

不对啊,看年纪,一老俩小,明明就是父子来着。

走错门还能这么凑巧?

而出去的那三位,更是怀疑自己走错了门,飞快退了出去。

站在外面,把自家院门看了又看,再打量左邻右舍……连茂才看看两个儿子,这是他家没错吧?

就在父子三琢磨是否再进去看看时,有两个街坊眼尖,远远地就扬着手,和连茂才打招呼,并急走几步,过来搭茬。

几句话说过,连茂才这才知道,原来他家闺回来了。

两个街坊不住嘴的夸她家闺有本事、长能耐,居然着落的如此富贵。

这俩全然忘了前段时间,他们也在笑话连家闺有眼无珠,舍弃了秦老爷家的金婿,嫁了更夫的儿子,最后还落了个和离的下场。

今天连巧珍摆出那样的排场,不但她自己衣着富贵,还带回来那么多仆从下,抬回来若箱笼。

当时的况,街坊邻里看见的不少。三姑六婆们便想过来连家串个门,探听点新鲜事。

追过来之后才发现,连家的门不是那么好进了。连家院子里进出的,言行举止都是一板一眼,看起来竟然比张大户家的仆还有气势。

被这样的看上一眼,三姑六婆们立即打消了串门的念,假装路过,从连家院门走过,只敢用眼角余光偷瞄两眼。

而连家婆娘孙氏,竟然也一整天没出门,只管在家享福了。

常需要做的买菜、挑水、倒垃圾,甚至于洒扫院子、整理杂物,们偷瞄后见到的,也是连巧珍带回来的下做的。

如今连茂才回来,街坊们这才有机会和连家说上几句话,好歹让大家满足一下好奇心。

于是,院子外面,连家父子心不在焉的应付着上来攀谈的街坊。

院子里,赵掌柜等也是满肚子好奇。但连巧珍对他们管教很严,探探脑这种事绝对不能做。

而外面街坊们热的询问,也成功阻止了他们开门迎接连家正主。

他们当下的,很会看主家脸色。以连巧珍如此的境况,一定不愿和邻居多做流。此时开门迎接老爷少爷,难保那些好奇的街坊们不会跟着进来。

连家父子在外应酬众多街坊的询问,也颇感辛苦。

他们这几的心很不靓丽,自家闺又在这个不靓丽的节骨眼上回来了,太难了。

现在街里街坊的这些语气中满是羡慕,但和离就是和离,闺这时突然归家,谁知道发生了什么。

所以连茂才任何实质的话都不敢说,更不敢往自己家让

好一番舌之后,远远看见胡同处两家院门也开了,走出来的很有过来一凑热闹的趋势,连茂才连忙冲着身边几个街坊拱手,一连声致歉,又给两个儿子使了眼色,这才退回自家院子。

刚才进来时,父子三便被赵掌柜等吓了一跳。

这时第二次进门,算是有了心理准备,但院子里站立两排的下,还是让他极度不适应,走路都差点儿顺拐。

应对着赵掌柜、陈婆婆等“老爷”“少爷”的问好,连茂才僵硬的点着,加快步子,走进自家上房。

连家两个儿子比连巧珍年纪小,都未娶妻,小儿子今年才十三。不过在古代,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已经能正经做事了。

自从连家接手了易水县的点心铺子,连文、连武二就跟着他们爹,每去点心铺子照应。

年纪轻,想法简单,看到赵掌柜等的恭谨态度,和对上点心铺子的掌柜伙计也差不多。

他二没有他爹的紧张,冲这些笑一笑,便紧跟他们爹的步子,进屋去看自家姐姐了。

孙氏和连巧珍一直在屋里坐着,如今夏,门窗都开着,院子里的状况都看在眼里。

就像赵掌柜等猜测的那样,无论连巧珍还是孙氏,这种况下,都不怎么愿意和街坊们多做流,所以也就没出去招呼。

连茂才进门时,孙氏母已经在门迎着了。

连巧珍屈膝行礼:“爹您回来了。”

连茂才看着仅一年多不见,但变化很大的儿,想到今在县里见识的热闹,心里像压了块大石一样,很是沉闷。

嘴里应了一声,并不多说,自顾脱鞋坐到炕上正中位置。

连巧珍眉心微动,急忙低垂了眼帘,防止绪泄露。

她这一年多在外过着当家作主的子,身边有了服侍的,很快就找回上一世很致、很讲究的生活节奏。

就像嫌弃康豪行为粗鲁一样,这时见他爹带着一身风尘,就那样脱了鞋盘腿坐到炕上,她很不适应。

好在她还知道她已经是出嫁,现在又是以和离的身份,无奈回到娘家,这里不是她说了算的地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