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政二年(公元1790年),12月4
——
锦野町,某座屋子内——
绪方刚进
这座屋子,便见着了西野二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西野二郎正盘膝坐在地上,认真地看着身前的宝岛屋的诸位成员们的排练。
西野二郎和宝岛屋的成员们在见着进屋绪方后,立即都停下了各自手
上正在做的事
,面朝着绪方行礼问好。
在绪方和西野二郎的齐心协力下,总算是成功在前天完成了剧本的编撰——不得不说,西野二郎还是非常有写作天赋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部让绪方觉得相当满意的剧本。
绪方其实并不懂歌舞伎,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歌舞伎剧本才算是好剧本。
他只知道在他的指点下,西野二郎的这部歌舞伎剧本基本符合史实,都可以当作历史书来看了。
在绪方眼中,只要这本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的剧本是符合真实
况的,就是好剧本。
在前
早上9点多种左右完成了剧本后,西野二郎便兴冲冲地揣着剧本、带着绪方去找他们锦野町唯一的一支歌舞伎剧团——宝岛屋。
据西野二郎介绍——宝岛屋虽然是一支歌舞伎剧团,但里面的所有成员都只把歌舞伎当作副职,没有那种完全靠歌舞伎来吃饭的
。
宝岛屋的所有成员平常都有主业,只把歌舞伎当成
好、兼职。平常
自己的主业,只有在碰上什么节
的时候,才凑在一起合演一出剧,满足自己的
好的同时也借此来赚点外快。
因为不靠歌舞伎来吃饭、纯靠一腔热
来演出歌舞伎,所以宝岛屋所演出的每一出剧质量都很高,在锦野町小有名气,颇受锦野町的百姓们的欢迎。
每当宝岛屋要演出歌舞伎时,门票都会很快售空,每出戏基本都是座无虚席。
每年的新年,宝岛屋都会在锦野町出演歌舞伎。
因为宝岛屋的高
气,观看宝岛屋的演出也就成了锦野町的许多老百姓在每年新年都必做的事
之一。
立志成为“歌舞伎剧作家”的西野二郎,和宝岛屋的关系相当不错。
此前,西野二郎就和宝岛屋约定好了——今年的新年,宝岛屋将演出由西野二郎所编写的新剧。
所以对于西野二郎的这剧本,宝岛屋的成员们也是苦等已久。
前
早上,在西野二郎将撰写完毕的剧本
给宝岛屋的成员们阅览时,宝岛屋的所有成员都对西野二郎所编写的剧本赞誉有加,表示这是一部说不定能大受欢迎的好剧。
宝岛屋共有成员15名,其中8
负责演奏音乐,7
负责演戏——他们所有
都跃跃欲试,前
刚领到剧本,马上就如火如荼地开始排练。
中国的戏曲和
本的歌舞伎有很多地方都极其地相似。比如:这两种表演艺术都有专
负责在现场演奏背景音乐。
中国的戏曲会有专
负责在幕后拉二胡、打响板,给幕前的表演配上背景音乐。
而
本的歌舞伎也差不多——有专
负责在幕后弹三味线、吹尺八、演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来给幕前的演出配背景音乐。
专业的歌舞伎剧团,剧团成员中除了负责演奏音乐的、负责演习的之外,还有专门负责化妆、负责布置舞台背景、负责打杂的……
而宝岛屋不过是一全体成员都只把歌舞伎当副业的业余剧团,所以有负责演奏音乐和负责演出的这2种
倒也勉强足够了。
西野二郎所编写的这部剧最少需要7个
出演——
数正好。
通过前些
子陪西野二郎一起撰写剧本的时光,绪方也对歌舞伎这门艺术产生了几分好奇。
自前天剧本编纂完、已经开始排练后,绪方每天早上的活动便从“跟西野二郎一起编写剧本”变更为了“来看看他们的排练”。
绪方目前所走进的这屋子,就是宝岛屋的成员们专门用来排练歌舞伎的地方。
“早上好!真岛君!”西野二郎一如既往地用热
地
吻朝绪方打着招呼。
“早上好。”绪方一边点
应和,一边盘膝坐到了西野二郎的身旁,“大家都排练地如何了?”
“目前为止都很顺利!”西野的语气中满是掩藏不住的兴奋,“大家都热
高涨!都迫不及待地想快点在新年的时候上演这部《一刀斋》了。”
《一刀斋》——绪方他们给这部剧起的名字。
一个好的名字,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剧的生死。
若是能起一个响亮、朗朗上
、即使是不认字的百姓也记得住的剧名,将能极大地促进这部剧的传播。
在完成剧本的编撰后,绪方便和西野一起绞尽脑汁地思考该给这部剧起什么名字。
最终由绪方拍板——将这部剧起名为《一刀斋》。
虽说绪方现在有着一堆的称号,“刽子手一刀斋”、“绪方一刀斋”、“
斩逸势”、“修罗”……
但流传度最广的,毫无疑问还是“刽子手一刀斋”。
绪方脱藩至今,所遇到的几乎所有用他的称号来称呼他的
,都是选用“一刀斋”或是“绪方一刀斋”来称呼他,极少有
用他其他的称号来称呼他。
“一刀斋”这三个字只有三个音节,朗朗上
,而且流传度足够广。
这出剧本就是以他的事迹为原型,所以用“一刀斋”这个称号来做这部剧的名字正好。
在绪方提出《一刀斋》这个名字后,西野二郎立即双目放光地连忙点
同意。
于是这部剧的名字就这么敲定了。
“那就好。”绪方微笑着点点
,然后默默地跟着西野二郎一起观看着前方正在排练《一刀斋》的宝岛屋成员们。
在跟西野二郎一起编写剧本时,绪方也从西野二郎的
中知道了不少歌舞伎的知识。
早期的歌舞伎并不是一个多么能上台面的东西,有点像是现代的灰色产业。
歌舞伎刚诞生不久时,主要靠出卖色相来吸引眼球。
很多
歌舞伎靠美色吸引
们来观看表演。
极个别
歌舞伎在进行歌舞伎表演的同时,常会做些
体
易。
江户幕府注意到这种
象后,觉得伤风败俗。所以在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江户幕府颁发了关于“
歌舞伎”的禁令,
被禁止演出歌舞伎。
没了
来表演,那么剧中的那些
角色该怎么办?
那就让可
的男孩子来出演吧。
在江户幕府颁布了“
歌舞伎”禁令后,诞生了“若众歌舞伎”。
“若众”就是未成年男子。
“
歌舞伎”的禁演使的
们将视线更多地转移到可
的“若众歌舞伎”身上。
演
角色和出卖色相吸眼球的重任从“
歌舞伎”转到“若众歌舞伎”肩上。
到了承应元年(公约1652年),江户幕府同样以伤风败俗为由,禁止了若众歌舞伎。
至此,
和未成年男子都不能出演歌舞伎了,能出演歌舞伎的只剩成年男子。
不过歌舞伎的坎坷历史至此还未结束。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江户幕府禁止未成年男子出演歌舞伎后,仍有不少未成年男子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