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差得也不多了。
一场波及整个修行界的大战,正常
况下,打个上百年,也并不出奇。只要那个律神王不亲自动手,以晋梁楚三国为战场,甭管到底哪方占优,他们之间互相拉扯、
锋、鏖战上几十年,那也是相当正常的事
。
陆青也早就想清楚了,给自己设下了两条底线。
其一,晋梁楚三国任意一国被灭亡、秦军打进燕国领土之前,他是不会出来的。
其二,那个他之前探听到的‘律神王’,亲身下场参与战争之前,他也不会出场。
只有这两条底线中的任意一条被打
,他才会出手。
在此之前,努力修行便好;
……
陆青对于局势的判断,大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将战局分割成三部分来看的话,北边,晋国方面的战局,在惟云率领的燕国军队到场,解了晋都之围后,整个
况就好转了很多。
随后,一方面是有更多的燕国的
锐部队,被调
到了晋国境内;同时,大晋自身的战争潜力,也是被尽量的压榨了出来。
双方结合起来的修士大军,总数将近二十万,五位法相高
坐镇其中,开始西进,尝试收服晋国失去的土地。
当然了,秦国
并非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了。他们处于防守的姿态,但从秦国本土后方支援上来的力量,同样也是源源不断的,并且也还有四位法相高
存在。
双方的军队,以差不多两州之地的范围为战场,战线拉得很长,规模也很大,互相下死力气血拼。
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修士身亡,这两州之地,几乎成为了一道巨大的绞
机,将一位位修士卷了进去。
而最惨的,是这片地区的凡
们。
修士们之间的战争,一正常
况下,都不太会有意牵扯到凡
。大肆屠戮凡
,有违天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没多少意义的。
但这里所说的,也只是不会有意把凡
牵扯进来而已。如果两房
战之时,战场正好处于某个凡
城镇、村落附近,那双方也绝对不会把其太当回事,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而以修士们的战斗能力,仅限于筑基、乃至于启明期以下的话,那可能还好说,
坏力相对来说也就那样;可一旦战斗的规模,到了启明期往上,双方搂不住火的
况下,全力而为,那波及的范围和
坏力,可就要猛太多了。
而凡
,遭了大殃。
他们几乎不可能预知什么时候,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乡旁边,会
发一场猛烈的战斗;就算是提前知道了,想要逃走,可靠两条腿,又怎么跑?
至于当难民、逃离这片已经沦为战场的地区……这又何其之难?且不说抛弃故乡、抛弃产业有多难,修行界的土地,那可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州之地,左右一万里,靠两条腿得走多久才能走得出去?
或许昨
才刚刚到了一个安全一点的地方,可
战的双方,战线推来推去的,不真正跑到很后方、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安全。
但又能怎么办呢?不走,在原地等死么?
谁也不知道,在
战的这段时间里,到底有多少凡
,因为修士之间的战争而死。
甚至都没有多少
在乎这件事
。
这些凡
,名义上都是属于晋国的臣民。可……大晋是个仙国,真正被在乎的,只有修行者罢了。
……
燕晋两国的联军,在晋国的西部,跟秦国
打得热火朝天的同时,梁国和楚国的边境也同样没闲着。
烈度、战争的规模,还远远没有打到像是晋国这里这么激烈。毕竟,秦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就是放在了北面;蜀国方面,出动了一些部队,侵
到了楚国境内,双方打了起来,但到现在也还没有法相修士动手的迹象;在梁国方面,双方更是连仗都还没有打起来呢。
然而,在这种
况下,谁
也不敢大意。
梁国虽然还没有受到
侵,但是他们也不敢真的就这样坐着不动。
北边、南边都已经有战火燃起,秦国没打他们,肯定不是对他们心存善意。
在这段时间以来,梁国的使臣,也在各处积极活动。
燕国的态度也很好,晋梁楚与燕齐,虽然还没有完全达成军事同盟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也差不多了。
梁国本身,早有囤积一支重兵,并且,他们在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况下,也在考虑动用这只军队。
之前,他们有过考虑,是不是派遣这支部队,北上进
到晋国,加
燕晋联军之中,先给大举
侵的秦国
来一记狠的,把秦国北上的部队给赶出去。
不过,后来想想,自己本国的国土,也是需要防守的。
家秦国
,也算不上什么倾尽全力,一旦内部空虚,被秦国
直捣黄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西进,直接攻击秦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