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走后,王则之也没闲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命铸造部加紧打造制作煤球的工具,因为王则之一直在等的那个机会快要到了。
下达这条命令之后,王则之开始做重整部队的想法。
王则之调过来的三千南兵,已经分配到各营补充
员去了。
宣德卫、玉林、镇虏卫、九龙沟、云川、杀虎
,六地加起来有六千守军。
大同府有一千守军,游击营有两千余老兵驻守。
大同府、游击营另外各有一支千
剿匪大队。
他手里的鞑子兵也已经培训出来了,用李化的话说,就是让他们为王则之去死,这些
都不会有丝毫犹豫。
对于这一点王则之毫不怀疑。
这些鞑子兵有些是从林丹汗手里俘虏来的,有剿匪抓回来的,还有扎格攻下的零散小部落里抓回来的。
而今鞑子兵加起来也有两万三千余
了。
除此之外,他还在不断招收从各地而来的流民
伍。
再加上火铳营、火炮营、钢甲重骑等诸营兵马,王则之手里的军士已经快要突
五万之数了,可以说是手握重兵的
了。
多了他每个月用在军士们的花费上也多了,每个月发的军饷加上吃喝杂七杂八已经突
十万两了。
要不是抄没了大同府的豪强们,他还真养不起这么多
。
多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被朝廷忌惮,如果崇祯怀疑他,他就麻烦了。
但是王则之不怕,没有兵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会受制于
,尤其是在这个吃
不吐骨
的朝代。
他宁愿带着这几万
战死,也不愿再过那种受制于
的
子。
南兵相比骑兵的作战方式,更擅长大军阵的互相搭配,独立作战的职能相对较弱。
他们更喜欢堂堂正正作战,颇有戚家军的作风。
所以,王则之打算将南兵归为步兵用于驻守各城。
他手里的火炮兵已经跟随火炮分配下去了。
而今他驻防的每座城上都有两门红衣大炮,四门弗郎机炮。
几次与林丹汗作战,使王则之意识到了骑兵的重要
。
兵贵神速,要有战马才能跑的快。
牛郎陆续送来的战马,从林丹汗手里缴获的战马,再加上由归化城马市中挑选购买的上等战马,王则之手里已经有三万四千多匹战马了。
驻守宣德卫、玉林、镇虏卫、九龙沟、云川、杀虎
六地的轻骑已经配备了战马,一
双骑。
钢甲重骑一
三骑,也已经配备到位。
鞑子营一千轻骑,他们本身就有战马。
火铳营的火铳手也要配备战马,有马才能跑的快,不过火铳兵不用双马,一
一马。
他还要增设一支三千
的轻骑用于游走支援各处。
剩余的战马,分配给传令兵,哨探兵。
这三千轻骑的最佳
选非鞑子兵莫属,南兵到达这里后有些水土不服,很多
都会腹泻,再者骑马打仗不是他们的长项,水战和陆战才是。
新建骑兵的管理
员,王则之认为扎格是首选,也就是说增设的鞑子营
领就是扎格。
不过扎格只能是副职,因为他要等拖木回来,给他留个位置。
至于营内的各个班总,排总,连总等将领,就由原先鞑子营内军功等级高的鞑子兵任职。
一来,这些鞑子经过与林丹汗数次征战,已经没有那么畏惧林丹汗了。
二来,他们都是有军功在身上的,把这些
提拔上来,也算是对鞑子俘虏的一种激励手段。
抽调之后,鞑子营内的
数就会短缺,王则之经过
思熟虑,就把这些
归为增设鞑子营的营总亲卫,也就是专门用来护卫鞑子营营总的骑兵。
增加了轻骑,重骑也得增加。
他打算再加一千钢甲重骑。
原先王则之并没有想到用钢甲重骑,可是西安堡一战,在鞑子重甲兵上吃了亏,他就萌生了打造钢甲重骑的想法。
而今两战告捷,说明了他的思路是对的。
两次作战还发现一些武器上的问题,首先就是,戟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作用。
戟,一不如长枪,二不如倭刀。
经过多方询问,他才知道,戟是战车上用的。
这个时代,他可不想花费大价钱,去打造战车,专门使用戟这种武器。
所以,他取消了戟盾兵。
再把枪盾兵、刀盾兵合二为一,前排为枪盾,后排为刀兵,统称为步盾兵。
除了戟盾兵,他还取消了弓箭兵。
原因很简单,所有骑兵都是擅弓箭者,如果再单独设立一个弓箭营显的有些多此一举。
最后,他又一次将兵种混合。
每一座城的守军,将由火炮手、轻骑、步盾兵组成。
其中轻骑七百
,步盾两百
,火炮手十二
,其余
为哨探兵。
接下来就是优化组合。
他将麾下队伍编制调整为火器营、重骑营、轻骑营、步盾营,其中的骑兵为重中之重。
火器营以鲁密铳和红衣大炮为主,虽然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有几十门红衣大炮了。
但是王则之觉得这还不够。
这点红衣大炮的数量根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他手里的火炮营,最少得有一千门红衣大炮,才称得上是火炮营。
钢甲重骑不变。
守城各营轻骑将多余的骑兵还回王则之,他再派南兵作为步盾兵去补充
马。
还回来的轻骑编为钢甲重骑,只要钢甲一到,就能立刻成型。
最后分配下来,还多出不少
,王则之把他们暂编为预备
员,暂时和老营的
马一起守着游击营。
当他规划好之后,立刻命传令兵传令去了。
各营士兵收到命令,有条不紊的运作起来。
一时之间,由归化城至游击营之间的道路上尘土飞扬,不断有军士和骑兵来来往往。
由于动静太大,引起了各方势力的窥视,当然也会有锦衣卫在暗中观察,统计
数。
不过,对于王则之来说,即使崇祯知道了,他也不会再坐以待毙。
现在他已经有了反抗的资本,而且他敢断定,在崇祯知道自己兵马的真实数目之后,更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如果崇祯要和他翻脸,那就要做好失去大同的准备。
他相信,凭他手里的兵马拼死一博,就是推翻不了明王朝,也能杀他个天翻地覆。
王则之一边发布着命令,一边等着各地传令兵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