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绍宋 > 第二十一章 羊头

第二十一章 羊头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本《东京梦华录》还是要替他献上去的,只是感慨官家的节俭罢了。”

“孟世叔是宰相族,当在开封府中可比爹爹阔绰的多了,蔡河来得,樊楼也去得,若非靖康之变,怕是要一辈子醉死在这梦里的。”赵汾也算是看出来了,今父亲是难得被那本《东京梦华录》给触动了心思,再加上他实在是不喜欢吃羊,所以倒乐意在这里陪亲父多聊几句。“但也正是如此,忽遭逢靖康之变,并随宗族逃亡扬州,所谓逢离之世、经兵祸之害,一时避地东南,然后思慕起汴京繁华,处,方才能返璞归真,写出这本书来。”

“你能说出这番话,可见也是长大了,依我说,倒也不必急于科考,先钻研几年原学就行,期间也正好为你寻一门亲事。”赵鼎闻言难得捻须释然。“正方便替为父打理家中事务。”

“都是前几年耽误的……”正在看顾几个小儿的赵夫忽然嘴。

“说起官家节俭……”赵汾见到自家母亲嘴,便赶紧对自家父亲再笑。“之前一阵子闹追夺滥恩滥荫的时候,流言四起,太学中也有许多个荒唐言语,说是官家其实在明道宫便被妖夺了心智,否则只是昔康王府中生活,也不至于如此节俭!”

“闭嘴!”这不是什么特别严肃的流言,而且流传极广,所以等儿子一气说完,赵鼎方才不慌不忙以作呵斥。“官家坠井失忆的事,别不知道你不知道?何必传此荒谬不堪之论?况且,官家节俭绝非那么简单,你想一想便知道,昔宫中光一年食便要一万只羊,那其中耗费到底有多少?而官家省下这些,甚至自掘鱼塘、喂养鸭,以自供食,又使潘贵妃亲自率宫养蚕,虽说是装模作样,但也足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

“官家确实简朴。”赵汾赶紧稍作肃容以为应对,但马上,他就又低声继续相对。“听说后来,官家还是将旧慢慢记起来了?”

“大约是吧。”赵鼎也叹了气。“所以为父才有之前疑惑……为何官家不曾梦?”

“为何呢?”

“或许是另有他梦吧?”赵鼎微微摇。“之前官家曾当众说过自己心迹……欲效魏武吞辽东而后挥鞭东海;欲全九州而立碑刻录功臣;欲使天下小康而焚表于明道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三件事其实只是说一件。”赵汾随应声。“只是要卧薪尝胆,然后灭金一统而已。”

“不错,官家正是此意。”稍微恢复了心态的赵鼎一面做答,一面终于捞起羊羹去蘸酱料,但不知为何,原本极为期待的美食只是吃了两,便无兴致,于是再度放下筷子,只是望着周围盛景以作感慨。“其实,当后唐明宗不过数年不动兵戈,便可称小康,《晋书》也有云,‘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若是不求北伐,与金议和,只此河南大半壁江山,以如今官家之简朴,另有众正盈朝之态,冗官冗军又除,稍作运营,数年内也足可称小康之世了。”

“恕儿子直言不讳,官家不许的,二十万御营军也不许的,便是两河流民也不许的。”这次反而到赵汾摇了。“爹爹,我虽名一个汾字,却自幼长在汴京,所以倒也罢了,你却是在河东老家长大,难道心中不记挂?为何反而有此言语?”

“为父当然记挂。”赵鼎愈发黯然。“但正是因为为父是河东,才好这般说……为父之前在淮南许久,早就察觉南方心,只把北面用兵当做负担……而且,南方百姓确实辛苦。”

“可无论如何,官家都是不许的。”赵汾赶紧再劝。“爹爹若说这种话,怕是要违逆了官家的。”

赵鼎再度摇:“这个道理为父自然是懂的,但为父不说,这些河南、江南自然会寻其他来说……为父居其中,是能感觉到下面多数官吏百姓,都是不想打仗的。”

“但下面还是违逆不了官家。”赵汾倒是不以为然。“官家自握兵权,心腹遍于朝野……便是爹爹不也算是官家心腹?而且二圣在北,北伐更是大义所在。如此局势下,敢说个和的,怕不是要学刘光世、杜充了。”

赵鼎缓缓摇:“你此番言语,大略是对的……但唯独一件事,那就是官家北伐绝非是为了二圣。”

“此事谁不知道?”渐渐西沉,赵汾端着一碗羊面再三笑对道。“若金真把二圣送回,说不得官家反要疼,儿子只是说上大义……只此一语,足可让天下士大夫无言以对,只能阖力北伐!何况官家手中提领御营大军与诸多朝臣?”

“不错。”赵鼎脱而出,却又再度蹙眉。“不过官家对二圣态度,民间也都尽知了吗?”

“这是自然。”赵汾赶紧放下羊面,再度解释。“之前都清算积弊了,何况种种事端都有传闻出来?最起码太学中如今早就心照不宣了。”

“那民间……或者太学中是怎么议论官家?”赵鼎认真相对。“可有不妥言语?”

“不妥言语是有的,之前追夺滥恩滥荫时最多,但以官家还于旧都以及尧山大胜的威望,总是辩解和称赞的更多些……至于二圣那边,牵扯孝悌二字,反而议论的少。”

“那些不妥言语……除去一些荒诞至极的,你可记得?”赵鼎环顾左右,只见此时正当傍晚饭点,蔡河上舟船不断,四面喧嚷不停,就连身后摊主与隔壁桌子上的班直们言语都听不清楚,便忍不住多问了几句。“不止是孝悌之道。”

“自然记得。”赵汾也是四面环顾,并知机捧起碗来笑对。“儿子说几个有趣的……有说,官家知错不改,喜欢强撑脸面……‘沧州赵玖’便是明证!”

“何意?”

“据说,官家在淮上用此画押时是失忆后记错了自家籍贯,把涿州赵氏记成了沧州……这倒无妨,毕竟失忆了……但后来渐渐记起旧事,却如何没有醒悟,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来用,可见是个面子不愿悔改之。”

“画押嘛,本就讲究一个怪诞,而且那‘沧州赵玖’的画押已经为两国所熟悉,何必更改,你怎么知道不是官家特意为之?”

“其实,也有这番说法……说是官家厌弃二圣弃国,耻为涿州赵氏,特意更改,以示与二圣截然不同之意。”

“这倒是有几分意思,朝中也有这般猜测的……还有吗?”

“有……说官家不学无术……‘天命不足惧’便是明证!”

“天命也可指天变,一个意思,无妨的……官家难道真会说自己这个天子不足惧吗?些许字句谬误而已,不值一提!你须知道,官家本身一个享乐亲王,若非遭遇大变,何曾想过做官家,还钻研什么天命天变?”

“正是此理。”

“还有吗?”

“说官家暗慕易安居士……”

“胡扯八道!易安居士都快五十了,与太后差不多大,何来这般荒悖言语……最多说官家暗慕易安居士诗词才气。”

“懂道理的自然懂,但爹爹也须知道,这城中最喜欢指着皇家私说这些闲话,止不住的。”

“倒也是……还有呢?”

“说官家才气纵横,却又轻佻,而躁郁起来,也有些残之像,且在一些事上,颇有些自私之态,还不择手段……所以,其实极似太上道君皇帝!”

赵鼎忽然沉默,半晌方才颔首:“确实像!”

这次,赵汾反而为官家不忿起来:“若如此说来,为何一个是亡国之君,一个是兴复之君呢?”

“因为官家亲眼见到天下流离,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