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河南尹 3/3

第三百三十三章 河南尹 3/3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刘倩除了是万年公主之外,在西凉军中也有不少的支持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她是陆军小学第一届永远的第一名,后来以首席的身份毕业。她的那些同学,现在都已经是屯长,曲长级别的中下级军官,她的那些老师最低也是都尉,高的则是直接到了赵云和杨秋这个级别。

无论是底层还是高层,刘倩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军队中总是会崇拜强者的,加上身份高贵,刘倩在西凉军中的影响力要比很多想象的更高,只是她现在并不太在意这些事罢了。

见到万年公主说了几句话,局势就完全倒向了另外一边,阎忠心中颇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陈诚诧异了片刻,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向左右两边看了看,说道:“那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定在中原,诸位可还有什么不同意见?”

一起摇,没表示反对。对于那些武将们来说,只要有仗打就行,打哪里倒是不那么重要。对于文官们来说,能够扩大地盘,那各级的官职就会多出来不少。打下了关中之后,光是县令的就多了几十个。

就算是他们看不上百里侯的位置,但是都有亲朋故旧,都有自己要安排。再说,除了县令之外,上面不是还有太守,乃至于州牧么?现在赵云已经第一个外放州牧,按照大将军一向的做派,那接下来肯定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州牧啊,那可是比郡太守和州刺史的权利更大!要是能外放为州牧,真是不枉此生了!

“若是要进攻兖州,则首要任务是在洛阳附近开垦农田,恢复生产,这样才能有粮食供给东出的大军。”陈诚问道:“皇甫嵩已经病逝,何可继任为河南尹?”

在陈诚看来,最好的选当然是户部尚书徐超。徐超虽然脾气又臭又硬,但是种田是一把好手。以前在灵州的时候,就带着县中百姓在黄河东岸开垦了十万亩良田出来。当时灵州豪强众多,各拥强兵,徐超却能将这些组织起起来,共同对抗当时的北地太守杨秋,其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徐超现在除了是户部尚书之外,还兼任着工部尚书,要负责凉州和关中的所有屯田,耕种,还有清点,负责工厂的建造,工的培训等等事,是陈诚的左膀右臂,须臾不可离也。

等到并州平定,并州的重建工作也要压在徐超的身上,哪里能将他放出去当河南尹呢?

在洛阳发展生产,积攒粮以备大军东出,这当然很重要,可是关中才是最重要的地方。以关中现在的和田地,发展好了,一年能积攒出近五六百万石粮食。除去各级官吏的俸禄,以及驻军的消耗,还能剩下三百万石左右。

就是因为关中是如此的富庶,所以才能在之前的几年中,支撑了何进的二十多万大军长年征战。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董卓和西凉诸侯对关中念念不忘,即便是撞得血流,也还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杀进关中。

河南尹曾经是汉朝诸郡之首,想要坐上这个位置,一是需要能力,二是需要足够忠诚。如今陈诚麾下才济济,除了徐超之外,还有不少可以胜任,他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选,不过还是想听听官员们的想法。

因为现在这个政权不是他一个的,而是所有官员,将士都有份的。这是陈诚一贯以来的理念,吃独食是要不得的,只有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也就是“上下同欲”,这样政权才能稳固。只要不是重要的问题,他总是会从善如流。

阎忠捋了捋胡子,首先发言。他是陈诚麾下资历最老,官职最高的大臣,掌管着中书省和尚书省,相当于把大和政府部门都捏在了手里,他不说话,其他也不敢先说。

“前朔方太守傅,善于治理百姓,又通晓军事,可谓河南尹。”

在朔方当了四年的太守,最近才刚到长安述职,现在还没有被安排新的职务。陈诚本来是想让傅做工部尚书,从地方太守转任中央官职,俸禄虽然没变,但是地位却是高了不少。

徐超一直身兼着数职,不克分身,早就提议过找个来帮他分摊工作。陈诚将傅从朔方调回来,是空出位置来,让麾下的将领能够出去镀镀金,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将省部的坑给填满。

朝臣中虽然有不少,但陈诚不信任他们,是不可能将实权到朝廷大臣们手上的。

不过既然阎忠提议由傅出任河南尹,那么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现在洛阳虽然已经残,天子也已经迁移到了长安,河南尹不再像是以前那么先和,但是比起朔方郡太守来,也算是往上升了升。

“中书令提议由傅接任河南尹,你们还有别的选提出来的吗?”

一众西凉都没别的选,傅也是凉州,虽然跟这些诸侯们原本不是很亲密,但是随着陈诚的地盘扩大,凉州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就结成了一个派系,他们当然不会反对由凉州出身的傅来接任河南尹。

在大殿中能够说得上话的关中就孟佗和杜畿两个,孟达和法正等还没有资格参与到这种决定战略的会议中来。他们两都是眼观鼻,鼻观观心,只听不说。如今西凉势大,阎忠风正盛,他们可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

但是也不是所有都这么知识趣,就在阎忠满意于文武官员无一唱反调的时候,却是有站了出来,提出了别的选。站出来的不是别,正是礼部尚书蔡邕。在阎忠等的眼中,礼部是个养闲的地方。那些只会清谈,不擅长实都被塞到了这里。

蔡邕是这样,备受蔡邕称赞的王粲也是这样。原本这些研究的是经学,在来到长安之后,不少对“陈学”产生了兴趣。他们生活优渥,平里又没有别的事,在“陈学”上钻研的时间虽然短,但是进度却超过了许多的凉州

毕竟,的智力是有差距的,生活条件和习惯的不同,也导致了对待知识的态度大不一样。世家大族们就是靠着垄断了知识,这才趴了军功贵族,成为了朝廷上的主力中间。王粲来了长安没多久,光靠着自学,就已经将许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蔡邕道:“臣举荐一,可以出任河南尹。”

“哦,蔡公举荐何?”

蔡邕道:“故太尉杨彪之子杨修杨德祖,通晓政令,又辅佐皇甫嵩将军攻下了洛阳,可谓是兼资文武。他久在洛阳,熟悉地方上的风土,足以为河南尹!”

大多数都向蔡邕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一些更是先看看蔡邕,然后又看看阎忠,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等待着事的发展。阎忠作为中书令兼领尚书令固然是威风八面,仰望,但是当家久了,肯定会得罪不少。表面上恭敬,暗中盼着他倒霉的也不少。

要是阎忠倒下去了,岂不是立刻就空出了两个位置出来?三省六部的制度下,最顶层的位置就三个,阎忠一个就占了两个,这难道还不够遭嫉恨的?

阎忠却并因为蔡邕的提议而有所不满,而是认真的思索了一下,说道:“杨德祖刚满二十岁吧?他母亲还是袁家的嫡,出任河南尹只怕不合适。”

袁家四世三公,杨家更厉害,是五代都有坐到三公这样高官位置上的。杨修作为杨家和袁家联姻的成果,比袁绍和袁术的出身更好。只不过他出生的迟了一些,在天下大的时候,不过才十几岁,现在也才刚满二十岁。

若是他的年纪和曹差不多,有个三十多岁,也应该很容易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