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子。
看过去这样有持重庄严儒者之风,很难会不令
心生敬仰佩服之意,但谁知就是对方成了
后王安石变法最大的阻碍。
因为后世的缘故,章越对司马光其实一直不抱有好感的。
司马光负手道:“两位考官都道度之的文章好,经学更好,但老夫却以为度之你的经学好则好矣,不过还是要回到稽古振今来,经义以简单为要,妄加一句己见,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章越自不会反驳,司马光这话纯粹是善意提醒,以自己的观点佐证,不是教训
的
吻。
“学生记住了。”
下面
到杨绘,对方笑道:“听说度之原先是诸生,至进士科不过两年半,即有这般成就实在令
刮目相看。”
“老夫观你的文章句句都古意,称得上
于九经,而反馈于文章上,这足以令当今不少轻经义而重文章的读书
三思的。没有经义之功,写出的文章多是华而不实,言而无味的。”
这句话令在场不少考生都大有收获,一并都称受教。
当即章越从三位考官那边退下,众
见三位考官都给章越戴了高帽,着实是羡慕不已,这难道就是解试第三的风光?
之后章越将黄履引荐给了郭林。
二
虽一并行卷过,但没有认真聊天,此番经过章越郑重介绍下二
聊得格外投缘。
下面鹿鸣宴开始。
鹿鸣宴是从周礼中乡礼饮酒传下来的。
周礼中乡礼饮酒作用有一是乡大夫三年一次推举贤能,二是宴请国中贤能,三是地方官习
饮酒,四是党正蜡祭饮酒。
如今就是宾贤能。
除此以外还有‘尚齿’,古礼年岁最长必须上座,而不是按官位大小来排座次。
故而除了官员,此番还从大相国寺请来一位高僧排为最上座。
这一次
作后世会有些看不懂,但在官场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尊老尚贤的上古之制,用宋
的话来说就是‘用旧章敦励良俗’。
这时堂内外的乐子齐奏升歌,鹿鸣宴的升堂歌分别是《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后世取第一首《鹿鸣》,代指鹿鸣宴。
宾主酬答之意尽在其中,还带着雍容清越意味,还顺带着点飞黄腾达。
章越,郭林,黄履等
一并唱起了。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
这首皇皇者华出自诗经,一句‘’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道出了久远的光华景象,全篇写得一名使臣为国出使,为国尽心尽力,远远地仿佛窥见周代那个为儒家一直歌颂的盛世气象。
诵歌之时,一堂上下其乐融融,正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之意也在这里。
歌毕,按照古礼。
下面依次有肃宾、序宾、祭酒、主献、宾酬、主
酬介、介酬众宾、修爵无算、沃洗、扬觯、拜送、拜既等十二项程序,其中还有约束九事。
反正在外
看来是一系列繁文缛节,以往师兄去过鹿鸣宴的回来没有不吐糟的。
但吐糟归吐糟,该进行还是进行。
周代时,乡礼饮酒时州长,党正等地方官员都以这些繁文缛节来看考量宾贤的风度能力,最后达到选用
才的目的。
这样选拔
才的标准,当然是很不靠谱的。
但说起来选拔
才的标准,从古至今不是也一直那么玄乎。
好比一个年轻
拜见上官,一见面就说错话,行错礼,那么上官对这个年轻
印象也是欠佳,哪会有进一步考察的意思。
上位者没有功夫对年轻
进行详细的考察,一般就是通过一次见面下一个论断。至于更多
连见面的机会也争取不到。
说起来宋朝科举考试比这周礼乡礼饮酒确实更科学,但更重要是划定一个标准打着更公平的名义,等于将
才的选拔权力收到了朝廷手里,而不是乡大夫的手里。
陈洙作为主考官充任鹿鸣宴,当堂献词道:“今
鹿鸣之宴非为饮食而已,凡我长幼,各相劝勉,忠于国,孝于亲……”
其余就是一些劝勉的话。
这样的话章越听过很多次,但大多数没有仔细听,但这样的讲话中如果认真听,可以听出很多名堂来。
好比这一句‘’忠于国,孝于亲’,读书
读经第一个读的是孝经,要学习孝道,这个是文教,学校里学到的知识。
这忠于国即是政教。
这话大意是,鹿鸣宴后你们中有一些要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了,在家必须孝亲,在国则要忠君。
这话读书
都很容易接受,因为政教也潜移默化在学教之中。
下面是国子监的卢直讲献词。
卢直讲说话就没有那么多套路了,而是语重心长,包含了很多叮咛和琐细的劝勉。
章越这一刻有种听着老校长毕业讲演的感觉。
近三年太学的学习生活,光
于弹指之间挥手而过。
太学里的高大的槐树,苍郁的竹林,拥挤热闹的馔堂,公试私试时的紧张和考后那欢喜悲伤,每
匆匆催
起床的鼓声,这
中无论怎么嫌弃但最后终将离开的地方。
许许多多的感触汇在心
。
无论春雨冬雪,在炉亭里苦读的一幕,忽大雨瓢泼,却不得不赶往崇华堂听讲。
在很多师兄
中,这段时光里回忆起来,是
生中最无忧无虑之时了。以后的
子烦恼只会越来越多。
然苍鹰终将奋然振翅,搏击长空!
男儿当自强。
有的会坠
大地,也有的会直冲霄汉。
从自命不凡而至承认平凡,这是大多数
生的轨迹。但也终有
会从平凡而至不凡。
旁
恍然不觉,但章越听得却想起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