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又落下,贡院的亭台楼阁皆为白雪覆盖,哪怕都堂上焚烧的熏香都驱散不了这浓浓的寒意。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考生们都是冻得搓手,趁着砚水未凝结成冰时,考生们纷纷提笔于稿纸上书写起来。
章越虽觉得这考场上的紫苏茶汤不够正宗,但也是不错。
需知紫色苏汤在仁宗时被翰林院誉为天下汤饮第一,具备解毒养胃之用。
章越喝了一碗紫苏茶汤后,身上寒意再度消减几分。
章越略一思定,想到考场上文章,其实也与官场规矩有些类似。
声韵平仄都是官方给出的格式,文章里的道理文采是考生要表达的内容。
后世批评明清八
文如同带着脚镣跳舞,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在于考生如何取舍。
好比这赋完全贴着声韵平仄写来,就好比一意唯上,这是嘉祐以前的文风。
完全没有束缚,想写什么写什么,就过于任
,就不能为官场所容。
但在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发挥出个
的才华,这就是嘉祐以后,欧阳修改变科举文风的目的。
同时从唐赋和宋赋来看,唐赋更重于文采而轻于议论,宋赋早在范仲淹时,就更重于议论说理,而轻于词藻。
文采词藻更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才华,说理议论更侧重于考生的能力。
这也是两个不同的选拔标准。
当然若考生能兼顾声韵平仄文采议论写出一首这样的赋来,自是最好,但这样的
才肯定是万中无一的。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
才在不同的环境脱颖而出。
如今嘉祐六年的风格正适合于章越。
自己就是议论说理强于叙述词藻,重于文章内容而轻于声律。
只要在不出韵的前提,这篇赋章越要尽可能写出题意‘金在镕’。
题意是黄金镕成什么形状,在于治者心底要铸造成如何的器具?
引申于治国,金出于泥沙,也就是
才。
冶金就是培养
才,要培养教育什么样的
才,在于治者要达到什么样的施政理念?
故而
题之句在胸中就有了。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在镕之姿可睹,从革之用将临。熠耀腾
,乍跃洪炉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天下最宝贵的就是良金(喻之
才)。观其熔炼的形态,打造为器具的时代将要到来。至于打造成什么器具在于良匠心中要打造的器具(理想的政治理念)。
章越于稿纸上挥笔写下,这句可作为赋
。赋
作为
题之用,一定要点出全篇赋在说什么。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押‘金’字韵。
以赋句而论有六等,分别是壮紧长隔漫发。
壮紧是三字四字的短句,字数越少,但言语越要
炼有力量,要讲究对偶,故有壮紧之称。
至于长句隔句,用于铺陈议论表述,嘉祐前要严格讲究对偶,但嘉祐后可适当放宽标准。
至于漫发,漫是不讲对偶散句,发是过渡句。
赋
三句必须结构紧密而不松散,讲究一个冲击力吸引考官眼球,故而章越选了三句式紧句打
,长句为中,最后用隔句收尾。
章越继续写道:“观其大治既陈,满赢斯在……”
下面就是赋项,作为承前启后之用,押‘在’字韵。
总之赋分八段,将’金在良治,求铸成器‘八字分为八段八韵。
下面三至七段就是展开议论。
……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
,请就
将……
……天子要区别美丑,我愿为良镜,国家要削平祸
,我请为
将……
章越于稿纸写了一番框架可谓一气呵成,但完稿了没有,并没有。
稿上的赋还要修改一番,在不对偶的地方,尽量修改词句为对偶,同时在能遵循平仄平仄的地方尽可能遵循。
同时八个字的赋韵字必须依照次序出现全赋八段之中,如果实在想不出押韵字的赋句,在不得已下可以找韵部代替,这是可以从权的。但是绝对不可以错韵漏韵。
不得不承认韵字虽说有很多弊病,但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抄袭,否则一个题目笼统言之,考生很容易用自己的旧文或临摹名篇替代。
但官方规定了韵字,使得每篇赋文都必须考生当场所作,杜绝抄袭于他
或临摹前作。
反正这一改文就用了大半的功夫。如何不害文意,又尽量保持格式,功夫都用在上面,文章档次不可避免下降。
不然为何唐诗里有无数佳作,但放到科举里为
熟知的只有一句‘曲终
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概率不可用万分之一了,只能用亿分之一来比喻。
至于下面的诗,则要用到韵书。
其实对章越而言,用不用都是一般。不过既带来了往韵书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些许灵感。
赋和诗都写在稿纸上,再三删改已是差不多了。
想起当初解试,还要睡一觉在梦中编排删减,如今技艺纯熟后,已不用如此了。
章越可是每
各写一篇诗赋,到了梦里还要再写一遍。
从解试之后至省试这近五个月,章越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一
懈怠的。
旬锻月炼都是平常事,唐
总结科举的诗赋之道,就是两个字‘苦吟’。
什么叫苦吟?就是
不能有了
(协和)欲再接客。网文写手不能有了灵感才码字,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坐在那熬着。
苦吟诗
贾岛的那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文章之道说多了都是泪啊!
放到宋代也在苦吟,苏轼曾道‘清诗要锻炼,方得银中铅’。连号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陆游,也是每
以苦吟为务。
考试不是靠灵光一闪,而是靠重复练习与肌
记忆。平
写得多了,下笔时往往会有自己写过的经验或句子在脑中不知不觉的浮现。
写到这里,章越扶了扶酸痛的腰,将稿纸收好准备誊正。章越再拿了胡椒汤,然后左右望去考生们尽作奋笔疾书状。
谁也是不容易啊!
大家拼尽了全力来此走一遭。
章越由衷发出了感慨,此刻他方有心
就着茶汤吃了一些糕点。
他紧了紧寒衣,看了一眼手中的牛耳笔。
之前这支笔一直放在家中舍不得用,如今到了考场上终有它用武之时。
试问牛耳笔可执牛耳否?
章越微微一笑,提笔誊正后即是
卷。
省试没有规定结束的时间,但有一条不给烛。
此刻离天暗还有一些功夫,章越
卷离开,他不算早走的也不算晚走的,已有不少考生出了龙门。
雪又落了下来,章越走出龙门外时,却见外
站了无数
。
等他一出现,立即有十几
上前辨认然后问道:“我家相公在否?”
“可见的我家三郎君?”
章越熟练地往后指了指才摆脱了
问,然后长长舒了
气,此刻就感觉自己整个
被抽空了一般。
此番亲自走一遭,他方才体会何为‘褒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