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寒门宰相 > 三百七十三章我把官家说晕了

三百七十三章我把官家说晕了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见众无不恭敬,章越也是很受用,虽说是侍讲,但毕竟是教授天子学问的‘老师’,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还是要有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在唐朝时,经筵官还允坐肩舆宫,离去时,天子还需目送尽师臣之礼。

宋时虽经筵官地位降低,但是……只能说还行。

钱象先与章越待清楚后,与章越一并走出了迩英阁恭候天子与宰执大驾,但见此刻崇政殿已是散班,官员们陆续从殿中退出。

之后是中书枢密三司学士院谏院官员班奏对。

班奏对也是宋朝皇帝吸取被唐朝皇帝被宦官宰相隔绝内外而采用的措施。

官员与皇帝的奏对分次对,转对。

次对是专对有带侍制官员而言,带有侍制的官员会排成五班或三班在朝后,面见天子奏对。

至于转对,是指未预次的官员,听封奏以闻。非侍制的官员且又是朝参官需上禀,看皇帝决定见或不见。

侍制为奏对固定选,朝参官为候补选。

至于章越这样普通京官一般而言是无机缘君前奏对的,只有到了南宋时采用对,不仅庶官武将都可以参与奏对。

不过次对是常制,转对是偶尔为之。

早朝散班后,官员们依次奏对,每班两两而

但见五班之后,有的官员离去,有的官员则在殿中。官员进言后又特别地留在殿内,称之为留身。

一般官员留身,都是为了致仕,去职,当见完官家后,最后单独拜别。

丁谓当宰相时,不允许官员向真宗皇帝留身奏事(怕打自己的小报告。)当时王曾对丁谓一切恭顺,有次王曾对丁谓说要过继子弟,此事恳请留身向天子奏事。

丁谓当即答允很大方地说,如公不妨。

丁谓答允后即是后悔。而王曾向真宗皇帝奏事后,丁谓不过数就前往海南旅游了。

无论是次对,转对,都要求最少两两一班,故而很难与皇帝说悄悄话。而一般官员除了致仕,去职很少获得留身奏事的资格,但有一等官员不同,那就是经筵官。

宋朝皇帝每天上班,都是先早朝,再次对,最后经筵,有时皇帝忙得迟了都要到申末才休息。

而经筵官次对之后,允许留身,再与皇帝一并再赴经筵所,故而这就无形获得了留身奏事的资格。

比如经筵官很轻易在赴经筵途中,与皇帝单独说几句话,讨论一下方才殿上谈及的政事,此就触了宰相之忌。

一般而言宰相都不喜欢官员绕过自己与皇帝说话。天子亲政后多从侍制中选拔经筵官,用意就是绕过宰相。

故而到了后来,为什么宰相都要挂经筵职?

你是经筵官,我也是经筵官,大家一起留身奏事,如此你就没办法绕过我对天子讲悄悄话。

当章越,钱象先见官家从崇政殿步出,一并行礼。但见官家脸色有些苍白,似方才在殿中听群臣奏事耗时太长,故而神有些不济。至于官家身后跟随着韩琦,曾公亮司马光及一众侍从。

待官家等了迩英阁,章越与钱象先最后方经筵所。

官家已端坐椅上,椅前设一案几。章越进讲义本子,内侍接过后放在案前,官家看了一眼讲义笑道:“大学!”

一旁侍坐的韩琦端着茶汤,向章越问道:“大学可以为经否?”

章越道:“回禀韩相公,大学是曾子所作,非经也。大学虽列作子书,但韩愈曾推崇此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

韩琦呷了一茶汤,放在一旁道:“经筵官里讲过太学的不少,度之能否别出心裁?”

章越道:“回禀韩相公,君前不敢应承。”

闻言韩琦眉一抖,官家倒是笑了笑道:“甚好,赐坐,赐茶!”

当即章越座,侍从给他端来茶汤,章越端过茶汤只是润润嘴唇后即是放下,向钱象先点了点

“进讲!”钱象先道。

章越复起身,之前经筵都是经筵官坐讲,但自官家即位后,都改成立讲,从此以后一直到了明清,经筵官都没有坐讲的机会。

章越言开道:“吾儒学之教在于经世,非经世不为儒者,随力所及,在身仁身,在家仁家,在国仁国,在天下仁天下。”

听章越一语,韩琦端着茶汤的手,微微一顿,曾公亮,司马光也露出佩服之色。

官家眉顿时舒缓,轻轻道了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经世也。’

官家听章越没有再讲,原来是听自己说话而停下笑道:“是朕打搅了,章卿继续。”

“臣谢过陛下!”章越继续道:“子路曾问孔子何为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以安,修己以安百姓,此成己及物之论,天子御万方,首重君德,次序而论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韩琦,曾公亮都听出来,章越讲得是太学,却没有完全按着传统儒生讲太学来言,夹杂了不少自己的私货。

其实这也是昨夜章越听了老吏的话而有所改动。

侍讲与执经有什么不同?

侍讲就是全按书本上的意思,执经就是根据书本讲自己的看法。

一个是训古之学,一个是章句之学。

真要背书,章越也没有经筵的必要了。不过章句也很危险,观点出新易引严重不适,而且官家宰执都是什么,一般的观点岂能轻易打动她们。

故而章越还是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大学这本书对每个都是适用的,但大部分都只适用到修身齐家,可对天子而言可适至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新奇的角度。

以大学匡正君德,将修身推至修身治国平天下。

普通可学,帝王更要学。

“不能成己,则不能成物,再以践修持己正。以事功而明心,或明心而事功皆可,但明心而事功最善。欲为惊天动地之事功,如向薄冰上履过。与其求其大,不如审察于几微之初。”

……

章越讲至“以事功而明心,或明心而事功皆可”时,司马光摇了摇,此说与他观点不同,当然是要明心而再事功了。不过他对于‘与其求其大,不如审察于几微之初’倒是十分赞赏。

韩琦与曾公亮对章越的经筵所陈,也有赞同与不赞同的地方,他们旁观官家却见他似十分满意。

如此韩琦,曾公亮也不好言语。

章越讲毕,官家道:“章卿言大学可以匡正君德否?”

章越道:“然也,太学之宗旨在于体用不二。”

“好个体用不二,那么正君德以何为先?”

章越道:“以学为先。”

“学以何为先?”

“正心为先。”

“正心以何为先?”

“以诚意为先,诚意即是明心,生来就是美玉,但却为利欲所染,故不能见于本体。”

“诚意以何为先?”

“持敬为先。”

官家闻言听到这里道:“为何不说是格物致知呢?”

章越奏道:“回禀陛下,格物是格心之物,正心为正物之心,诚意为诚物之意,致知,致物之知。天下万事万物,不过是心之倒影,何尝有内外之分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