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海洋被我承包了 > 第137章 献宝

第137章 献宝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长宽高都在半米左右。

倒也不用白羽娇帮什么特别的忙,他自己一个就能完全搞定。

进了出云轩之后,白高泽就把店铺给关门打烊,免得有什么客

然后去到二楼,进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开箱环节。

白高睿还好点,之前夏宇从集州岛回来的时候,就有带回来元青花的瓷器碎片,并且还送了他。

他这些子里,自是没少揣摩和研究这两块瓷片。

当然,这次他并没有带出来到港城,但有发照片给白高泽看。

瓷片其实是最不能作假的东西,白高泽通过照片,都能判断得出来,这的的确确是元青花瓷片。他们出云轩也有收藏元青花,元青花的瓷片自然也不少。

瓷片当然不是最重要的,完整的元青花瓷器,才是他们最想见到的。

可惜之前一直只在听说,不见踪影。

这会,总算是可以得偿所愿,几个的心都是特别激动。

白羽娇也是如此,夏宇并没有拿出完整的元青花瓷器给她看,她也只是有所耳闻罢了。

这会开箱,才能窥得庐山真面目。

他们在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判断,从纸箱的大小,就能粗略估计,其中至少有一件是大器。

这已经是相当不得了的事了。

要知道,元青花还是大器少,小器居多的,要不然,那些元青花大罐梅瓶之类,也不会那么珍贵了。

上次夏宇拿出来的瓷片,也都是碗和盘的。

这会开箱,首先印他们眼帘的,就是一件硕大的梅瓶。

这个器形他们这些古董专家,也是一看就明白的。

如果真是保存得特别完整的元青花梅瓶的话,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的。

夏宇也没藏着掖着,很快就让这只梅瓶露出了真面目。

这是一只最典型不过的牡丹纹梅瓶。

这样大的器件,先不用上手,就能看得分明。

由上而下分为五层,颈肩部覆莲八宝纹,缠枝莲纹;腹部主体缠枝牡丹纹;腹下至足部卷纹和仰莲垂珠纹装饰,层次非常分明。

最突出的腹部主题纹饰为四朵盛开的缠枝牡丹,采用写实绘法,绘制了牡丹仰面,覆面,侧面等不同角度的姿态,栩栩如生,牡丹纹有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

用进苏麻尼青料绘制青花,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青花发色青翠浓艳,有进青料特有的晕散现象及铁锈斑特征,且青料胎骨,幽靚典雅。青花光润透亮,白釉明净素雅,青白釉色互相衬托,浅层次,颇有中国水墨画的韵味,晕染非常漂亮。

元青花的瓷胎原料以景德镇附件麻苍山所产的高岭土为原料,胎重而厚,呈灰白色,提炼不纯,含有杂质较多,多见砂胎底,因瓷胎含铁量高,露胎处多现火石红色。大型器物多有接胎痕迹,表面可见,釉面不平,手摸有凹凸感。

元青花独具特色的青白色调和装饰纹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元青花是元朝政府倡导下在景德镇生产,以出贸易为主的商品瓷,在符合蒙古和中亚细亚***地区的审美习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融了汉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

从遗存器物的纹饰上看,它继承了唐宋时期流行的纹饰,如牡丹、莲纹、龙凤纹等,其中松竹梅纹和戏剧物纹饰是元青花瓷的独创,画法颇受元代绘画的影响。从辅助纹饰上看,大多也是继承中原传统器物的纹饰。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造型大气而不失致,其绘画风格豪放而富丽雄浑,与唐宋以来素瓷的审美趣大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从创始之初就站在中国青花瓷史上的顶峰,使今为之感叹。

除了这只梅瓶外,另外一件则是大盘,绘的是穿花凤纹。

元青花大盘在造型上特点鲜明,胎体厚重,具有雄浑的气势。其径均在40厘米以上,以45厘米左右的尺寸最为常见,最大径近50厘米。

这件青花大盘,径就在45厘米左右,品相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甚至是一点磕绊都没有的。

白高泽也是鉴定元青花的老行家了,自然是相当清楚的。

元青花的大盘,沿都为折沿板式,分菱花与圆两种。

数量更多些,沿波折有度,富于变化之美,风格与14世纪中东国家和地区们使用的金、银、铜等金属器皿有相似之处。

受当时瓷器成型工艺与烧造技术的历史局限,元青花大盘的造型并非十分规整,而是略有变形,有的器不是很圆,有的腹身也有些歪斜。

对比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元青花大盘的赝品,貌似可鱼目混珠,但整体造型中规中矩,缺乏真品敦厚朴拙之美;沿、圈足等转折处线条生硬死板,没有真品流畅自然的神韵。

夏宇拿出的这支大盘,则是完全符合元青花的标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