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想来看看士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车夫兼侍卫朝着那群军官跑去。
走进军营,迎面而来的是一眼看不到
的营房。
这些营房大都是砖瓦结构,一排一排整齐的就像是格子一样。
“让
牵马过来!”朱棣对着身边的那个马夫兼侍卫喊道。
不多时,几匹战马出现在朱棣面前。
朱棣从牵马的士兵手中接过马缰绳和马鞭,翻身上马。
陈松本来是不想上马的,但是在朱棣的注视下,只好硬着
皮上。
幸亏朱棣知道陈松不会骑马,找来的这匹马比较温顺,不然陈松哪里有那么容易上马。
“走吧,跟着俺去校场!”
朱棣控制着战马朝着军营后面的校场走去。
陈松控制着战马,小心翼翼的跟在朱棣的身后。
来到校场后,大场面铺面而来。
士兵训练时的喊声就像是声
一样,一
接着一
朝着陈松扑来。
陈松后世在电视上看到过现代士兵的训练方式,至于古代的士兵训练方式,陈松还是第一次见。
在校场的最前面有一个观礼的高台,朱棣带着陈松蹬上了高台。
“这里共有一万六千多名士兵,合计三个卫。分别是燕山左护卫、燕山中护卫和燕山右护卫。
他们是俺爹在洪武九年从京营上十二卫中挑选出来的,都是百战
锐。”
朱棣看着旌旗招展,喊声震天的校场,一脸的自豪。
明初的士兵,活下来的都是百战
兵,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
校场上训练的这些士兵,脸上都带着阵阵杀气。
陈松站在朱棣的旁边,看着眼前的训练场,心中满是感慨。
这些士兵乃是朱棣以后靖难之役的骨
力量。
“俺这三卫兵马中有火铳手一千五百名,弓弩手三千名,骑兵一千五百名,枪兵八千名,刀盾兵三千五百多名。这些士兵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对了,你知道火铳吗?待会让你放两铳试试!”
朱棣豪气云
,就好像这三卫兵马无敌于天下一样。
校场上的士兵主要以配合训练为主,火铳兵和弓弩手位于队伍中间,刀盾兵在他们后面,枪兵位于刀盾兵后面,骑兵位于队伍两翼。
校场上不时还能听到火铳声,只是这个时代的火铳还是非常落后的火门枪。
火绳枪的出现,最起码也是在明朝中期。
“你说,如果我这些兵马在
原上和前元拼杀,胜负如何?”朱棣转过身子,一脸自信的看着陈松,就好像自己的这些兵马肯定能将前元的兵马摁在地上捶一样。
“回殿下,我没见过前元的兵马,我不敢胡言
语!”陈松回道。
“也是,这样吧,俺再问你,你说如果步兵对付骑兵,该用哪种方式好?!”朱棣随
询问。
这话算是问对
了,陈松虽然没有打过仗,更没有在古代打过仗,但是也看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书,这些兵书上的内容都是戚少保这么多年征战的经验,里面自然有对付骑兵的办法。
“我觉得,用步兵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应该是采取车阵的办法!”陈松回道。
朱棣不置可否,他问道:“车阵?能否说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