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六十九章:真是找死

第六十九章:真是找死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给他们说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陶成道指了指眼前的这些工匠,看向陈松。

陈松点点,站了出来,冲着眼前的这些工匠大声喊道:“你们都是陶大亲自挑选出来的,本事定然不小。

这次制造新式火铳事关征伐西南大计,我希望诸位能够诚合作,早完成。”

陈松说完,退到了陶成道的身后。

这里是陶成道的主场,说的多了,难免会喧宾夺主。

“你们都记清楚了吗?这次的事事关征南大计,我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疏忽。

记住我说的话,要是完成的好,重重有赏,要是完成的不好,那可就别怪我了。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先做好准备,随时等候传唤。”

陶成道的声音洪亮,毕竟是军器局的顶上司,说话的时候,所有的工匠都聚会神的听着。

工匠们四散离开,只剩下陶成道和陈松。

“你看还有什么需要安排的?”陶成道问道。

陈松摇摇,“没有什么安排的,我对锻造火铳之事上了解不多,打造新式火铳还需要靠大了。”

陈松不是理工科生,虽然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也有和金属锻造有关的内容,可那毕竟是基础理论。

要是让陈松讲,那还能说的是道,可若是实,就不一定了,说不定还比不上这些工匠。

至于改造炼铁炉之事,陈松也知道一些,不过陈松不打算现在拿出来。

饭要一的吃,这些事务也是如此。

“你说的也在理,既然这样的话,那就给这些工匠吧。

新式火铳的图纸,我会在这段时间当中进行复制,到时候给这些工匠。

新式火铳乃是重重之重,要万分保密,说不准要换地方打造。”

陶成道双手背在身后,看着眼前的这些工坊,缓缓说道。

陶成道说的这些事和陈松关系不大,反正陈松都已经将火铳图纸给陶成道了,解下来的事就是陶成道的了。

以后,陈松撑死也就是给这些工匠讲解某些内容。

“陶大乃是工部员外郎,一切都听陶先生的。”陈松一脸淡然。

陶成道微微侧目,有些惊讶的看着陈松。

改进军中火铳,这件事看上去好像并不大,但是这里面的功劳,陶成道可是一清二楚。

这可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劳啊,要是换做其他,说不定扯着脖子争抢,可是怎么在陈松这里就不一样了呢?

按理说,陈松正值年少,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怎么会如此做派?

“陶大为什么要这样看着我?”陈松看着陶成道的眼神,有些不自在。

陶成道收回目光,道:“没事,没事,就是好奇。陈神医真乃淡泊名利之才,竟然对功名看的如此轻,实在是匪夷所思啊。”

陈松笑了笑,道:“我已经是驸马都尉了,已经宠幸之极,功劳不功劳的又有什么意思?”

陈松心里明白,依靠着自己的医术,就算没什么功劳,朱元璋也不会过分轻视自己。

自己的立身之本是身上的医院,是肩上的医术。

至于火铳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罢了。

若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考量,陈松甚至都不会将火铳拿出来。

听着陈松的话,陶成道笑而不语。

这话,陶成道没法接。

......

天色渐晚,陈松带着陶成道回到了家。

为了安全起见,陈松亲手将火铳图纸给了陶成道。

收到图纸后,陶成道将图纸整整齐齐的叠好,揣进怀中,走出了大门。

送走陶成道,陈松坐在书房中,接着书写那些未完成的教材。

陈松这里波澜不惊,可是朱元璋那里,却如同洪水滔天一样。

丞相选久而未决,再加上朱元璋那模棱两可的态度,实在是让那些官员担心。

随着事的不断发酵,除了京官们呈上了奏折,就连地方官员也送上了奏折。

这些奏折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在请求朱元璋能早敲定丞相选。

朱元璋根本就不想敲定丞相选,这些奏折在朱元璋的眼睛中,就像是臭狗屎一样臭不可闻。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一封奏折,不停的冷笑着,“呵呵呵,这下不仅是京官,地方官也送上了奏折,真是好啊。

俺倒要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蹦出来。”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折扔进脚旁的炉子中。

这么长的时间,已经不知道朱元璋烧了多少奏折。

朱元璋在等一个机会,在等一个可以将这些闹腾的官员一网打尽的机会。

朱元璋是个很有耐心的,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

“又是一份!”朱元璋摇摇,一脸嫌弃的将手中的这份奏折扔进了火盆中。

火焰旺盛,朱元璋将火盆往旁边踢了踢,随后又扔进去了一本奏折。

批阅了一阵,朱元璋有些厌烦。

他看向站在旁边的庆童,道:“去将太子找来。”

庆童行过礼后,急匆匆的往外跑。

不久,朱标走进了御书房中。

“爹。”

朱标站在朱元璋面前,冲着朱元璋拱手行礼。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挥挥手,道:“上前来,有事要代你。”

朱标来到朱元璋旁边,问道:“不知是什么事?”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些奏折,说道:“将这些奏折分类,按照早敲定丞相选的和没有说这话的分为两类。”

朱标按照朱元璋的吩咐,站在桌子旁边,开始进行分类。

朱元璋靠着椅子靠背,看着朱标,道:“标儿,你可知道俺为什么一直吊着这些大臣吗?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敲定丞相选?”

朱标停了下来,看向朱元璋,“孩儿不知。”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解释,“我朝的丞相,先有杨宪,后有胡惟庸。

这两个都是不知君恩之徒,都是些小。一朝得势,便小看天下,让这些当丞相,简直就是拿江山开玩笑。

而且,你不觉得丞相的权利有些大了吗?”

朱标将一本奏折分好类,道:“可是爹,丞相从古到今都有,千百年了,都是这样过来的。”

朱元璋坐直身子,道:“你说的没错,千百年都这样过来了,可是这千百年间,不知道有多少坏了江山社稷。

远的不说,就拿前宋为例,若不是秦桧贾似道这种相,前宋怎么会那么早就亡了?

俺不能用江山社稷去赌丞相的忠。而且,胡惟庸的手,伸得实在是太长了。”

朱元璋说罢,又靠在了椅子靠背上。

朱标非常了解自己的父亲,当朱元璋话还没有说完时,朱标就已经猜到朱元璋的想法。

那就是废除丞相制,将这个千年的制度彻底废除。

“丞相不过是替皇帝分担事务的,权利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