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接过奏折,仔细的看了起来。
“爹,这不可能!”
刚刚看完,朱标便指着手中的奏折,语气坚定的说道。
“哦?为什么不可能?”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朱标,希望朱标能说出自己满意的回答。
朱标想都没想,就开始解释:“爹,虽然孩儿接触陈松不多,可是四弟常常接触,对陈松有一些了解。
陈松出身贫寒,幼年失去双亲,由舅舅一手带大。
他是个知恩图报且孝顺的
,对邻里也非常照顾,常常免费给邻里瞧病。
孩儿不相信这样一个
能
出这种事
。”
朱元璋敲打着椅子扶手,静静的听着。
等朱标说完话后,朱元璋笑了。
朱元璋笑着说道:“哈哈,你还是看不清这里面的道道。
你说的那些固然重要,但这个时候,这些事
根本就不重要。”
朱标发问:“这是为什么呢?”
“俺给你明说吧,就拿这封奏折为例。
李存义上奏,说陈松在松江府胡作非为,净
些不当
子的事
。
但是,你要明白,这事李存义怎么会知道?他不过太仆寺寺丞,怎么会知道陈松在松江府的所作所为?还有,就算知道,他又为什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别忘了,当
否决市舶司的
当中,闹的最凶的
便是他的兄长,宣国公李善长……”
朱元璋瞬间就将这事分析了一个七七八八。
朱标明白了过来,“爹的意思是,奏折上面的事
都是李存义蓄意污蔑?而且还是李善长宣国公指使的?”
朱元璋语重心长,耐心的教导着朱标为君之道:“污蔑不污蔑的俺不知道,俺只知道,看事
不能偏听偏信。
皇帝,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处理国事,这是会出
子的。”
朱元璋说道:“此事很有可能就是李存义胡诌,但也要派
去查一查。
李善长于大明江山有大功,是当朝文臣之首。
今
竟然和一个小娃娃相争,真是平白跌了身份,不智,不智!”
朱元璋摇着
,眉
紧皱。
在朱元璋的眼中,陈松就是一个小娃娃。
也是,陈松实在太年轻了,年轻的令
发指。
“李善长啊李善长,唉!”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
气,语气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
绪,其中失望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