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两百一十九章:科举制度

第两百一十九章:科举制度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暗暗想着。

科举制度可要比国子监制度强悍很多。

它最强悍之处,就是在于那些同乡同年。

文官就会以这些东西开始聚集,这就是党争的雏形。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最为强大之处,那就是能将松散的文官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皇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加上这个,开始了对抗皇权之路。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也能看得清这里面的道道,所以就禁止了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国子监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瑕疵。

洪武初年之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就每况愈下。

尤其是那些荫监生的出现,使得国子监监生良莠不齐,最后也不得将科举拿出来作为补充。

“这个陈松现在立得如此大功,那不如趁着现在陛下高兴,上书奏折,说不定倒也可以!”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开始书写贺表。

将课表写完之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任昂不愧是个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他竟然拐弯抹角的将此次战事的胜利,和科举制度联合了起来。

他在奏折上先将陈松夸了一遍,说陈松是万世不出的才。

然后又扯到陈松的新学上,然后又说陈松的新学非常好,去过朝廷能化为己用,倒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这个架势,学习新学的才很难朝为官。

所以任昂提议,将科举制度拿出来,然后让儒家理学的学子和新学的学子一起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录取。

这个办法看起来是为新学学子朝为官提供了一个途径,可最终目的还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只要将科举制度拿出来,而科举又归礼部管,到时候录取不录取,还不都是由礼部说了算。

不得不说,任昂这小算盘打的确实妙。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学学子数量太少,能参加考试的也不过陈松的那四个学生,至于其他的,大多还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谈何考试。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