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这就安排这就安排!”
陈松在这里转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第二天中午,陈松带着圣旨来到了孔府的大门外。
孔府中的
数量众多,他们整齐划一的跪在大门外。
陈松大声的朗读着圣旨,至于衍道公的那封圣旨,陈松将孔希礼的名字填了上去。
按理来说,孔希礼都已经是衍道公了,那么就应该重新开府。
可圣旨上并没有让孔希礼开府,只是说让孔希礼接着住在孔府当中,圣旨上甚至还用了“阖家团圆”等字眼。
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只有让这两个刺
住在一起,才会让他们内斗不止。
宣读完圣旨,接下来的时间,陈松又在山东其他的地方转悠了一圈,监督税务之事。
回去的时候,已经到了仲夏,天气越发的炎热。
陈松穿着一身单衣,坐在马车当中汗流浃背,手中的扇子扇得呼呼生风,可并没有凉爽多少。
此时的朱元璋,心
并不比陈松好多少。
他看着手中的一封奏折,一副无语的模样。
这份奏折是兵部送上来的,说的事和宝钞有关。
大明朝在使用宝钞的时候非常古怪,按理来说,同等面额的宝钞不管是新还是旧,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
可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洪武十三年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
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但实际上,朝廷收税的时候只收新钞。
看上去只是朝廷的无心之举,上行下效,你朝廷都不要旧钞,那我百姓还要什么?
所以旧钞就一直的贬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通货膨胀。
问题不仅如此,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等等,都是发的宝钞。
可在收税的时候只收取少量的新钞,有时候甚至都不收。
这样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宝钗越来越不值钱。
宝钞越不值钱,朝廷就越发,恶
循环就开始了。
洪武年间的宝钞形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中书省制”,一种是“户部制”。
胡惟庸被搞死之后,朱元璋就将宝钞的制造放在了户部下面。
按理来说,这两种宝钞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
可朝廷根本就不认同中书省发行的宝钞,所以中书省发行的宝钞,现在价值越来越低。
兵部在奏折上说,今年和往常一样,给各地兵马发军饷。所发军饷和以前一样,采取宝钞和物资同时发放。
给北方的士兵发军饷时,北方的士兵大部分没有什么怨言。
可是在给南方的士兵发军饷的时候,竟然出现了抵制的现象。
其中,以江浙一带最为严重。
这就更让朱元璋恼怒,江浙一带以前是陈友谅方国珍的老巢,现在这些地方的士兵开始抵制宝钞,很难让朱元璋不
想。
不仅仅是兵部,户部也有同样的
况。
官绅一体纳粮所收取的税费都必须是真金白银,宝钞根本就没有考虑在内,这也是导致民间抵制宝钞的一个原因。
“真是有意思,往年的这个时候发放的军饷也大部分都是宝钞,也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怎么今年事儿一下子全都上来了?”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折,一脸黑线。
朱标站在旁边,小心翼翼的说道:“爹,不是孩儿
说,民间对宝钞不认同,其实孩儿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就是一张纸啊,能有什么用?
而且之前常青不是在奏折上说过嘛,如果没有和金银挂钩,就是废纸一张,早晚会被百姓抛弃!”
陈松在很早之前就给朱元璋说过这方面的事。
“话是这么说,可全天下哪里有那么多的金银?如今官绅一体纳粮也刚刚实施,朝廷的国库还没有彻底充裕,仗又打个不停。
造船厂里面的大船还没有建造完毕,那些倭寇海盗还没有彻底处理,到处都是要钱的地方,朝廷哪来的那么多的金银?”朱元璋皱眉道。
朱元璋对金银非常敏感,过惯了穷苦
子,这样朱元璋对财富更加珍惜。
所以说,能不使用金银,就尽量不使用金银。
“可是,如果朝廷真的不管的话,恐怕陈松之前说的将会成真,如果宝钞真的成为废纸一张,到时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朱标说道。
其实这样的事
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的时候也发生过几次,可那个时候,
况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
之所以主要集中在南方,就是因为南方商业发达。
“父亲之前说过,玻璃局售卖玻璃时所收取的钱财必须是铜钱或者是银子……
父亲都不认同宝钞,这些百姓们又怎么可能会认同呢?”朱标说这话时,警惕的看着朱元璋,时刻准备停下。
朱元璋倒是没有恼怒,他将手中的奏折看了一遍又一遍。
“之前发给官员们俸禄,也有相当一部分宝钞。估计,这些臣子们心里也没憋着好。
得要想办法解决这个事,虽然现在朝廷比较有钱,可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钱?
要是宝钞能稳住,那么以后朝廷没钱了,多印一些,也能好一点……”
朱元璋毕竟是这个时代的
,见识毕竟还是有些局限。
尽管陈松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给他说过这些事,可在潜意识里,还是有些占小便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