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坐稳,一听太孙的问题,不由微微一愣。
他是三宝太监。
已经四下西洋。
这是第五次。
每一次下西洋,他统帅数万兵马,驾驭数百船舶,裹挟滔天威势,镇压一切宵小邦国。
他的见识,是整个大明朝亿兆黎民中最多的。
他踏足的异域土地,冠绝于当世。
驾驭最大的宝船,
最高的
。
这个世界有多大?
郑和觉得,这个问题,整个天下也只有自己能回答上来。
他稍作思索,然后轻声开
:“这个世界很大……大明……大明也很大,但依旧是偏安一隅……”
随着
的见识和知识的增多,就会越来越觉得自身的渺小。
当年第一次出航的时候,郑和觉得这个世界,大明是最大的。
但是随着航线的远行,他开始怀疑,开始认识到,大明其实并不是什么中央之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地方,是大明从来就未曾触及过的。
那些穿着
裙,站在海边扭动着腰身的
,大明就没有!
朱瞻基毫不掩饰,得意的露出笑容:“若我说,郑公所走的地方,也不及这个世界的半成,郑公相信吗?”
郑和当即就要开
说不信。
因为这一次,他就要准备,越过那道海湾,到天边去看一看。
但是突然想到自己当年第一次下西洋,于是立马默默的闭上了嘴。
朱瞻基接着开
:“其实我向来是反对郑公下西洋的……”
郑和的心中,顿时翻涌起惊涛骇
,他的目光不由的锁住面前的太孙。
难道往后的大明,要禁止下西洋了?
咱家可是致死,也要看一眼天涯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啊。
朱瞻基微微抬手,放在郑和的手臂上,用以安抚对方心中的不宁。
“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每一次郑公出航,朝廷必然困顿不已。户部数年之积攒,也必然一空!”
他抬起
,看向前方的南海。
这是大明的南海!
“数百艘船舶,过半运载着我大明的物品。那是大明百姓,在吃不饱穿不暖的
况下,积攒下来的。
而郑公,却是要沿途,将这些财富,给挥洒出去。大明百姓,可曾知晓?”
原来是要为太子爷做说客。
郑和看着太孙,觉得自己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定然是一直监国的太子爷,觉着下西洋就是个糟蹋钱的事
。
但是太子爷不好与自己分说,也不好与陛下劝谏,所以才要太孙在自己面前游说。
停了下西洋,朝廷将会富余出一大笔的财富。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能用在无数的地方。
无论是各地的灾害,还是九边重地的诸军。
都能得到更加充足的补充。
郑和开始思索,航线上沿途的产出,他下意识的开
:“航线沿途,有诸多无
之地。老
又领兵数万,这次归途,不过是耽误些时间,命官兵靠岸收集沿途产生。想来,也能争取平了这笔支出……”
每一次航程,都是一次历险。
数次远航的郑和,很清楚沿岸地区,有着不少的财富,但是为了船队的安全,他都是直接选择返回大明的。
现在,为了能够保持大明往后的宝船队远航,他给出了自觉能让朝廷和太子爷满意的回答。
然而,在郑和的眼中。
太孙却是微微的摇
。
在太孙年轻的脸上,带着淡淡的不满。
这不满。
是欲求不满!
郑和心中,顿感不解。
他已经准备,冒着船队出风险的可能,主动要沿途靠岸,收集无
之地的财富。
争取带回大明的物资,能够抹平朝廷对船队的支出。
可太孙尽然还是不满。
他正要开
解释,好教太孙真正知道,尽管宝船很大,但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依旧如同一片叶子,随时都有倾覆,葬身大洋的可能。
朱瞻基没有给郑和开
解释的机会和空隙。
他直接开
反问:“郑公为何要去沿途无
之地,劳心劳力的收集物资?为何不去那些,已经有
聚集的地方,直接带回他们收集、生产出来的屋子呢?”
郑和先是一愣,然后当即抢过话:“大明的体统和脸面,不能因为老
丢了。哪怕是在天外,远离大明万里之遥的地方。”
朱瞻基闻言,无奈的苦笑一声。
郑和这番话并没有错。
至少,对于如今的大明朝野上下来说,是没有错的。
甚至可以说,是不成文的习惯和规矩。
就如同,周边番邦朝贡大明。
一根萝卜,都能换回去一车金银。
一群败家老爷们!
呸!
大明是讲究的。
讲究仁义道德,但是当什么事都用仁义道德去约束行为,那就是愚蠢!
至少,朱瞻基一直以来,都是这般认为的。
按照他的意思。
你们能来朝贡,那是大明给你们脸了。
你们不在自家搜刮一番,不说携妻带子,也得是将自家的库房掏空。
好贡献给天朝大明,换来自家的一方安宁。
保护费懂不懂?
不给,就搞你!
为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大明就该什么不要脸的事
,都得做!
于是,朱瞻基现在就很不要脸。
“南疆的香料、图格鲁特的粮食和宝石、帖木儿……帖木儿那些能烧过的黑油、海峡诸邦国的
、黑衣大食的黄金水晶……
这些地方都有
,他们已经在做最原始的物资积累。
为何郑公不从这些
的手上,为朝廷赚取宝船队都装不下的财富呢?
郑公方才说了,郑公手上有数万大明赫赫官兵,他们是大明的
锐。大明的
锐,举世无敌!
海外邦国,若不自愿贡献财富,我大明的
锐,就该教一教他们。
什么叫做自愿!”
“这……这这这……”郑和听得是目瞪
呆,一时吞吞吐吐,最后化为小声:“此举……与礼不合……”
“有何不可?”朱瞻基当即沉声反问,继而说道:“郑公是大明的臣子,宝船队上下是大明的将士。你们就该为大明带回数不尽的财富。大明的百姓在挨饿,大明的百姓在受冻。”
到
处,朱瞻基唰的一下伸出双手,紧紧抓住郑和的双手,他的双眼炯炯有神盯着对方。
“郑公,于心何忍!当真要视我大明百姓,生死于不顾!”
郑和突然变得很是为难。
皇太孙没有说错。
他郑和是大明的臣子。
大明的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他郑和却带着一船一船大明子民产出的物品,去送给那些远洋的外邦。
忽然,郑和觉得自己,现在就该返航。
郑和脸上的迟疑和为难。
被朱瞻基看得清清楚楚。
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