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 457【百家争鸣】

457【百家争鸣】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费如梅诞下一,正在坐月子,柳如是也即将临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此时此刻,柳如是挺着肚子在晒太阳,费如兰拉着袖摆在花园里研墨。

赵瀚提笔写下墨宝,三张匾额的题字:南昌大学、长沙大学、广州大学。

这是明年即将开办的三所大学,礼部(政治兼教育部)已经讨论确认。因为这三个省,是赵瀚最早的地盘,基础教育推广多年,具备兴建大学的生源条件。

至于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大臣们商议之后,觉得可以再缓一两年。

主要还是朝堂和民间,因为大学选址问题,已经打出了狗脑子。

浙江那边,文官和士子争论的焦点,是把大学办在杭州还是绍兴。按理说应该办在杭州,但绍兴出的大儒实在太多,此时有分量的官员和士子也多绍兴籍。

如果说浙江还属于正常争议,那安徽和江苏简直让哭笑不得。

徽商们强烈要求在徽州办大学,不要朝廷出一分钱,他们集资修建大学都行,把学校无偿捐献给国家。桐城等地的士子很多,而且影响力非常大,他们建议把大学办在安庆。还有许多在朝官员,认为大学可以办在庐州。

势力,各有渠道,疯狂在赵瀚面前进言。

一直在研究物理的方以智,都不可避免的卷进去,旁敲侧击的建议把大学办在安庆。

至于江苏,徽商和赣商建议创办扬州大学,江南士子一致倡议创办苏州大学。双方互相攻击,一方说扬州充满了铜臭味,一方说苏州乃是妖孽之地。

写完三所大学的御赐校名,赵瀚把墨宝官,拿去礼部那边传回各地。

赵瀚搁下毛笔,好笑道:“办个大学,地方士子便争执不休,他们又怎能齐心合力反对文庙之事?群臣多虑了。”

柳如是说道:“陛下把朱子和阳明公请进文庙,自是有意的,读书闹不起来。”

“哈哈,柳君知我。”赵瀚大笑。

明朝读书,不管承认与否,都是朱熹的徒子徒孙。王阳明的心学传,也在江南数不胜数。

把这二列为文庙七十二贤,瞬间就将天下士子分化,必然获得大量的支持者。

赵瀚保留了孔孟,甚至保留了颜曾,至于孔子的其他门徒,跟当今读书有啥关系?你在街上随便找个前朝秀才,让他背诵孔门七十二贤的名字,他能背出一半来就算是博学之才。

相反,朱熹和王阳明大名鼎鼎,门徒拥趸遍布天下,这些都是赵瀚政策的潜在支持者。

即便赵瀚用膝盖思考,都能料到舆论走向,官民争论的焦点,必将从是否更改文庙祀位,转变成究竟该更换哪些贤哲。

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有官员递上第一批。

除了赵瀚所说的那几个,有还建议增加司马光、包拯、于谦、海瑞、张居正等等。

至于王安石,一直到清末都评价不高,就算有出言赞颂,也只是夸奖王安石的私德高尚。

对王安石的全面认可,是在民国开始大流行的。

老蒋甚至自比王安石,还让全国进行大讨论。当时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召开相关研讨会,请来知名学者搞“王安石变法讲座”,大小官员必须写文章,把王安石变法跟老蒋改革结合论述。

老蒋一辈子推崇三,即:王安石、王阳明和曾国藩。

可惜,他只活成了曾国藩,在记方面尤其的一脉相承。

清末和民国的名记,很多都属于理学遗毒。

在文字狱的加持下,满清彻底阉割理学,理学思想已然全面倒退。

读书主动剥除理学的务实内容,又特别吸收心学的空谈虚妄,读书纷纷追求“修身悟道”。他们一边贪赃枉法,一边以道学家自居,喜欢写记彼此流修身心得。有官员为了表现自己坦诚,甚至在记里记述: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

这种记,大公无私,道貌岸然,都是专门写来给别看的。

记里的曾国藩是圣,现实中的曾国藩……呵呵。

在赵瀚这里,没有文字狱,反而鼓励百家争鸣,如今已诞生诸多学派。

其中,庐陵派、金陵派、含珠派,被统称为“大同学派”。

庐陵县之前一直是赵瀚的统治核心,铅山含珠书院又是赵瀚曾经读书的地方,这两地迅速风行大同理论学说。南京又是首都之地,大同理论也极为强势。

三地同属大同学派,但各有侧重点。含珠派主要用传统理学阐述大同,庐陵派掺杂心学与理学,金陵派则是博采众长。

顾杲在无锡集资重建东林书院,东林派宣告复兴。

死灰复燃的东林派,已然调整学术思想。主旨虽然还是“读书、讲学、国”,但加一些大同思想,同时强调“相忍谋国、切忌党争、理学为本、实学当兴”,东林士子开始主动研究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水利等学科——他们以前就有涉猎。

桐城派也宣告诞生,融合理学、心学,又在方以智的倡导下,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究。

金陵大学的教授王之良、科圣手傅山,在南京联合创建“关学派”。横渠四句、大同理论,又吸纳朱熹、王阳明的学说,形成一套颇为另类的新关学。

刘宗周拉着一票浙江,在绍兴创建“山派”。这一派属于全新的心学,同时吸纳程朱理学,强调“慎独”修身,持身以正而匡扶天下。

长沙那边,王夫之、王介之、熊渭公、郭凤跹、管嗣裘、文之勇等,创立“岳麓派”。以理学为本,提倡解放、气一元论(朴素的唯物论)、理势合一(朴素的进化史观)等等,这个学派在湖北的南部地区也传播甚广。

以几社成员为基础,还在华亭创立“实学派”。

实学派特别有意思,虽在华亭创立,核心基地却在上海。不但提倡实学,还倡导实学与工商业结合,好多以前的几社成员,现在不做官而跑去经商。

另外,广东有南海派,福建有泉州派。

不管哪个学派,由于赵瀚提倡自然科学,而且今年还纳“乡试”,因此或多或少的都开始涉猎数学、物理等科目。他们中的许多,或许对自然科学嗤之以鼻,但这玩意儿关乎今后科举,必须硬着皮研究才能扩大学派影响力。

至于大同理论,任何学派都得研究,这属于新朝的主体思想。

只不过,很多学派挂羊卖狗,他们阐述的是《礼记·礼运·大同章》,不赞同赵瀚搞的分田析产那一套!

随着翰林院、钦天院各馆发行季刊,这些学派也各自发行学刊。

一个季度,发行一期,销量不是很好,甚至赚不回成本。但看起来挺热闹的,还在刊物上打笔仗,往往逮着别的学派狂

忙着伤春悲秋、感怀前朝的酸儒,也经常被这些学刊吸引。

新的学术思想太多了,看得酸儒们眼花缭。难免就要自组社团,或者自行创办学刊,或者去别家的学刊投稿,对自己看不顺眼的观点吐水。

学刊之中,也非全部学术文章,50%以上的内容刊载诗词文章。

此外,小说、戏曲大兴,通俗读物也开始出刊,类似于商业报纸和文艺杂志的结合体。

几百年后的文史研究者,如果钻这个时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