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龙虎大宋 > 第十四章 北宋官制

第十四章 北宋官制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爹?”

外面春色更浓,柳条上的叶子茂盛,树上的青杏也打了杻,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杜若带着杜青来到了眉州府衙找杜守义,一路上官员、吏员、衙役们见到他无不客气作揖。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到了杜守义签押房,杜若见杜守义一脸愁苦的在枯坐,眼袋很重,梳的还算整齐的发也多了许多白丝。

他这几天都没见着杜守义,此时见他如此,有些奇怪。

“爹,你愁什么呢?”

杜守义这才发现杜若进来,抬苦笑道:“没什么,公事,若儿你怎么来我这里了?”

杜若不好再提保镖的事,继续问:“什么公事让你愁成这样?是不是黄通判给你使绊子了?”

要是黄午他爹黄培欺负杜守义,杜若必须要问个明白,帮杜守义出出主意的,谁让他讨厌黄午呢。

“是,也不是。”

杜守义苦笑了笑,伸手捋了捋自己下那一小撮胡须。

“爹和孩儿说说呗,孩儿兴许能帮你出出主意。”

杜守义看了看杜若,最近这段时间他也能感觉到杜若虽然还是不约束,但身上却多了几分成熟的气质,便决定把烦心事告诉杜若。

杜守义:“还不是那件盗窃案,我虽抓住了两名贼,但却始终结不了案。”

杜若:“抓错了?”

杜守义:“没抓错,两都有很大嫌疑,但偏偏没找到确切证据,他们谁也不承认是盗贼,怎么审都审不出结果,所以我很烦恼。”

杜若心说原来是这点事,道:“才抓到几天而已,爹你有大把时间慢慢审问调查,现在愁什么?就算一个月没查出结果,也是正常吧?黄通判因为这个事刁难你?”

这个时代刑侦技术有限,所以官员遇到疑难杂案办个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属正常。

杜守义点点:“确实,要是平时我根本不用这么急。但眼下不一样,我也不是怕黄培……唉!”

气,杜守义整理了下自己身上绿色官服,脸上都是惆怅。

“眼下又怎么不一样了,老爹你就别对我遮掩了。”

“好吧,虽然有些难为,但为父在你面前就不虚伪了。”杜守义压低声音,

叹息道:“为父我权知眉州也已经快满三年了,这些年宦海沉浮,半生蹉跎,如今连个绯袍都没穿上,实在是凄凄惨惨戚戚!”

宋朝的官制表面上复杂无比,每个官员都有一大堆官衔,其实并不复杂,仁宗时期官名主要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散官”“馆职”“本官”和“差遣”。

所谓【散官】,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军衔,这会是“xx郎”和“xx大夫”。散官是寄禄官,用以决定官员品级,穿什么颜色的官服,发多少俸禄;

散官没有实权,一般给官宦子弟的蒽荫官都是散官,宋朝冗官弊病就冗在散官上,大量的散官无所事事,却在编制内,享受和实权官一样的高额俸禄,子无比滋润。

所以后来神宗“元丰改制”就废除了散官制度,以至于元朝修《宋史》时记录宋神宗之前的名臣传记里都不录散官衔。

【馆职】又叫馆阁官,这类官相当于后世荣誉教授,荣誉博士什么的,比如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就是馆职官。龙图阁在管阁中还是次一等的,最高级的是昭文馆和文渊阁,成为执宰一般都会挂着这两馆大学士的衔;

职官当然也没权力。

【本官】也叫“职官”,这就容易理解了,就是朝廷正式授予官员的官职,比如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这些;

但还没有实权。

真正有实权的是【差遣】,假如你本官是户部侍郎,但差遣是“知大理寺少卿事”,那你就得去大理寺上班,去户部没搭理你。

差遣不看品级资历,一些八九品的小官,若是有能力,也会被朝廷差遣至州府执掌一方;同理,那些一二品的顶级执宰,若是宰相的不好,也会顶着一二品的高阶寄禄官位和荣誉衔,被朝廷踢出中央,到地方上任知州。

“相公”一词本就是称呼宰相的,但宋朝执宰级高官被贬地方是常态,这些“相公”们被贬到了地方上只是换了“差遣”,散官、职官和本官几乎不变,所以们还是会称呼其相公,后来这个称谓就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子对夫君的美称。

差遣都有前缀,比如经略、提举、判、权知、知……高官到“州格”低于自己散官位的州任职,叫“判xx州事”;平级叫“知xx州事”;低级官员到高出自己品级的州任职叫“权知xx州事”。

杜守义现在的官是:朝散大夫(散官,从五品);太常寺少卿(本官,从五品),权知眉州事(眉州州格正五品,所以是权知),他目前没有馆职衔。

所以,杜守义还穿着绿色官袍,差半步穿绯色袍。

“和我同年中进士的那批,韩琦三十多岁就当上了枢密副使,文彦博文相公眼下已经是第二次主东府当首相了……”

说到这里,杜守义面露哀色,连杜若都心疼他,这老哥是仁宗天圣五年的进士,这一届在文化影响上虽然不及接下来的嘉佑二年龙虎榜,可也是千年科举极为有名的一榜。

这榜号称“执宰榜”,出过文彦博韩琦王拱辰等七八位宰相,还有一位包拯。

“老爹你也不要太伤心,韩琦韩相公目前不也是知州嘛,和你一样。”杜若安慰道。

“能一样吗,家那是以正三品枢密直学士判相州,一朝京直接就是执宰……”杜守义身形摇了摇,又被打击了下。

见他更难受,杜若便不再安慰,问:“爹,咱们别急着嫉妒别,回归正题吧。”

“哦对正题。”杜守义眼睛亮了亮,道:“为父我当年也是跟着范公在西北打过党项的,虽然有污点,但功绩和资历还是有的。”

他不是吹嘘,范公自然是范仲淹,杜守义年轻时做过很长一段时间范仲淹的推官,在西北一起对抗过西夏,后来若不是犯大错,他也能平步青云。

但正因为那次犯错,宋夏战争结束后,他没机会和范仲淹韩琦一起进京升官,而是被贬到眉山当知县。

否则杜若和苏小妹也不会认识。

杜守义继续道:“眼下就有个机会,成都府府尹孙大年迈致仕,已经向朝廷递了告老还乡帖,朝廷有意从四川本地挑选知州接任。”

他有些激动起来:“纵观整个四川三路两军十三州,只有我与另一有资格接任!而且我的优势更大一些,那另一连进士都不是,我好歹是天圣五年二甲进士出身!”

闻言,杜若才想起,杜守义是天圣五年进士榜二甲吊车尾,比之一甲探花韩琦,榜眼文彦博差了太多,像他这种名次,大多终其一生能混到五品官就烧高香了。

而他曾经犯过大错,还能在这个年龄混到这个地步,其实也是已经不错了。

“爹你消息很灵通嘛,孩儿问句不该问的,你是朝中谁的?”

如今朝中文彦博是首相,富弼次相,参知政事是王拱辰,这三位顶级大佬里,除了富弼,另外两都是杜守义同年进士,王拱辰就是韩琦中那位东华门外唱名的状元郎。

而富弼,则是范仲淹的铁杆老搭档,当年两一起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