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华,这次捣毁共谍组织的新闻和上一回绞刑犯谢子荣有关吗?”陈汉拿着新闻稿抬
问道。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如果两起新闻是一次事件。
那还好说。
如果是分开的两起事件,冰城党组织可能就覆灭了。
 这可是跟电影不一样的剧
。 
原因?
 “不是。”邓绍华拿着钢笔,轻敲桌面,摇摇
道:“上回关于谢子荣的新闻,一个月前已经发布了。” 
“这次的新闻...是一个月前,有几名宪兵队在关东旅社死于共谍袭杀,影响很大。”
“程市长震怒,下令特务科联合宪兵队大举肃清共谍!”
 “再加上最近中苏边境共谍活动猖獗,高科长秘密筹备之下,还抓住共谍的尾
,将冰城共谍给一窝端了。” 
“据说,高科长明年就要调到新京(长春)总部任职。”
“高升啦!”
“嗯?”陈汉双手拿着新闻稿,眼神中流露出镇恐。
“冰城党组织的覆灭是因为我?”他心中闪过一个想法,旋即又被推翻:“不,特务科、宪兵队的职责本身就是打击地下党组织!”
 “上次的事
只是一个导火索,导致这次穿越之后的电影背景产生改变。” 
 “党组织真的覆灭了吗?”陈汉心中
起浓浓的担忧。 
 要知道,乌特拉行动由于谢子荣的叛变,自“楚良”、“王郁”、“张兰”、“张宪成”四位同志
境以来,一直就处在敌
的包围与严密监视当中... 
他们自顾不暇,身处险境。
最后,楚良与张宪成两位同志英雄牺牲。
 而乌特拉行动则是由一直潜伏在冰城特务科内的我党高级
报员“周乙”同志,不惜冒着
露的风险与上级联系,联系冰城地下组织的其它
员,代替楚良、王郁等
完成。 
 某种程度上,楚良、张宪成等
起到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最终,乌特拉行动圆满完成。
 可换个角度看,楚良、张宪成等
的行动确是失败的。 
原因不在他们,而在叛徒出卖,将他们置于悬崖之上!
 可现在冰城
报组的覆灭...就代表没有另一
手能够替行动小组完成乌特拉行动,而乌特拉行动的具体计划、安排等等...... 
四名同志分成的两个ab小组都不知道。
a组只是掌握和冰城上级的联络密码,b组则掌握着行动密码的翻译本。
现在冰城上级组织都已覆灭。
两个行动小组怎么办?
 虽说,通缉令上还有几个在逃的
报
员,但是几个在逃
员怎么敢出
、敢联络、是否有用密码本等等? 
眼下的形势比电影里要危险百倍!
 “希望他们还没有进
冰城地区展开‘乌特拉’行动。”陈汉心里暗暗祈祷。 
如果乌特拉行动还未展开,那么四名同志还可通过苏联与我党上级联系,继而改变/更正计划。
 如果行动已经展开,那么行动将陷
被掐断的僵局,无
能领导“乌特拉”行动进行! 
试问整个冰城。
还有谁!有谁!有谁能够知晓乌特拉行动的整个行动方案!
“我吗?”
 陈汉心
突然跳出一个答案。 
“靠!”
他吓了一大跳。
好像整个冰城确实只有他!他!知晓整个乌特拉行动的方案,而且还知道伪满洲国政府的计划,能够掌控全盘,带领同志完成任务/走出困局!
可是他明面上是《康德新闻》的报社编辑,暗地里又是关东军的特高课“猎狗”。
 关东军特高课就不用说了,
本大间谍机构,《康德新闻》又是伪满洲政府的官方媒体,原名《大同
报》,1932年在长春创办,现搬到哈尔滨办公,为“东亚共荣圈”,及“中
提携”、“建设东亚新秩序”、“
满经济一体不可分”等卖国观念充当着喉舌… 
嗯,现在伪满洲国在位的正是“末代皇帝”,“劳改模范”溥仪大帝,今年按照伪满洲国年号则是康德四年。
他这个身份翻来覆去的看,从上到的看,从里到外的看...
怎么看怎么都古怪!
 最古怪的是他有一颗
国之心啊! 
 这些身份配上一颗
国之心,
,这岂不是最完美的掩护? 
更加方便陈汉做事。
“要先确定时间线。”
“知道乌特拉行动进行到哪儿一步了。”
陈汉心中暗暗想道。
随后,他认真检查过一遍新闻稿,抖抖文稿,便起身离开办公桌。
绕过两张桌子,穿过一条走廊,起身来到审核组的办公区。
 审核组位置比较少,全部就四五个
,而新闻组则有二十多个
,占据办公区一大半的桌椅。 
新闻组的份量最重。
审核组却权利最大,一切新闻都需要审核组签字审核,最终才可以发布刊登。
 《康德新闻》是官方媒体,发布的每条新闻都有政治意义,是会被

解读的,特别是伪满洲国的官寮和商
。 
而他们也是要为自己签字的文稿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被调查、拘捕、问话。
 正常而言,新闻组的编辑,不可能会
手审核组的事。 
因为有风险!
 审核组也不会让新闻组
手! 
因为职权过界了!
现在摆明是陆兆鸣和审核组通过气了......
 “黄组长,我是子荣,陆主编让来我帮忙。”陈汉将文稿放到黄组长的桌面,黄组长却不咸不淡的点点
,用钢笔在文稿上批注,就连脑袋都没抬一下,便算应和了陈汉的话,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很忙碌的样子。 
陈汉眼睛一眯,心里有了注意。
“绍华,你说最近报社正愁销量问题?”
陈汉回到位置上问道。
“对啊。”
 邓绍华点点
。 
“张社长已经开了三次大会,每次都要求各部门找新闻,想办法,拿出能够增加报纸销量的方法。”
 “你也知道,《康德新闻》只有政府上班的
,或者是一些在满洲国做生意的老板才会买……” 
 “那些
要靠给
本
打工混饭吃,当然要买报纸关注满洲国的事态。” 
 也就说,代表着汉
报纸只有汉
看。 
 而《康德新闻》的
碑其实很不好,普通民众绝不会买《康德新闻》的报纸。 
 《康德新闻》又作为带有政治使命的官方媒体,是要替
本
鼓吹“东亚共荣”的。 
 只有汉
看就等于没发展。 
眼见宣传没有什么成效,自然是会施加压力问责。
《康德新闻》的张社长就有很大压力。
 
本
给《康德新闻》的拨款、待遇可不低。 
当然要拿出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