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六章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第四十六章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对这段对话内容,有何解释?”

萧大临觉得可笑:“笑话,这是何瑗与别的谈话,与我何!”

这句话,在别听来,才是笑话: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是你,和“我何瑗”在谈!

说“那么,接下来,就到湘东王了”,而你,呵呵笑起来!

萧大临见大伙都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觉得奇怪,因为他看出来,其他都认为这段对话之中,有他的声音。

然而并没有啊!

“太后,这是妖术,这是妖术!!”萧大临向太后叫冤,“这是鄱阳世子使的妖术!”

“臣想起来了!臣只见过一次这香炉,是昨,是昨上午!”

“昨臣到何瑗家吃酒,闲谈,这香炉就放在旁边,所以,所以...”

“当时,臣确实和他谈,可是,可是,可是这香炉传出声音之中,并无臣的声音!!”

萧大临辩解着,不住喊冤,萧嗣看着对手的徒劳之举,心中大定。

这香炉,据说来自极西之地波斯国的宝物,名为“留声机”,可以将的声音“留下”,事后再“放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宝物,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说话声音,是如此的“尖锐”,而不是自己一直以为的“厚”。

也就是说,说话时,自己听到的说话声,和别听到的说话声,音调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一般。

有了“留声机”,才能真正“听到”自己的声音。

若不是这宝物,他真不相信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如此的“尖锐”。

所以,萧大临不会认为香炉(留声机)里传出的对话声音中,自己是其中一个谈的

越是争辩,越会让怀疑其为装疯卖傻。

“够了!!!”

太后一声喝骂,打断了萧大临的辩解,她听得很清楚,香炉里传出的对话声音,其中一个,就是萧大临的说话声。

现在,萧大临居然还敢狡辩,看来,还真是看不起她,把她当傻子。

再回想方才,被其指着骂的景,太后只觉怒火中烧,看向诸位辅政大臣,又看向太尉、湘东王萧绎。

“太尉,你怎么看?”

萧绎似乎走神,他其实听到了太后的话,但因为绪过于激动,处于发的边缘,就怕马上开,说出来一些不堪耳的词汇。

怎么看?你问我怎么看?

他看着萧大临,心中怒吼起来:萧大临,你居然敢算计我!!而且还是让我自己挖坑往里跳!

让我先挖坑埋了鄱阳王这帮,然后,再把我推进坑里,你们兄弟最后在上面铲土把坑埋了,对吧!

方才,他被萧嗣耍了一次,憋了满肚子火。

现在,惊觉自己已经被另一个侄儿萧大临耍了,而且后果极其严重。

火上加火的萧绎,几乎要丧失理智,决定亡羊补牢。

听得太后再问一次,他压下怒火,咳一声。

“臣有罪!臣先前不察,考虑不周,为贼利用!”萧绎躬身行礼告罪,“朝廷张榜悬赏,只会让贼诡计得逞!”

“臣请太后收回成命,张榜悬赏一事,不赏,不罚!不追究任何,只追究...只追究臣不察之罪!”

当初,是萧绎提议,就萧大球、萧大挚指控鄱阳王构陷宗室、图谋不轨一事,张榜悬赏。

如果有确实提供出指认鄱阳王罪行的有力证据,可封侯。

如果此伪造证据,想靠诬告得爵位,一经查实,夷三族。

当时,萧绎是作壁上观,是局外心态,现在惊觉自己成了黄雀眼中的螳螂,认为这一招既然能用来对付鄱阳王,接下来,侄儿们也可以用来对付他。

所以,必须亡羊补牢。

萧大临听叔叔一一个“贼”,明摆着指他,觉得难以置信:我到底哪里错了?

想辩解,见太后一脸怒容瞪着自己,他说不出话。

但萧大临还是觉得冤枉,因为香炉里传出的对话,明明就没有他的声音。

妾弟何瑗特意邀他过府一叙,还吃起酒来,对方不知何故,总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当时他喝得半醉,没往心里去,随意敷衍着。

现在一想,莫非何瑗被鄱阳王这边收买了?

萧大临觉得香炉里有妖术,能把声音‘记下来’,然后‘读出来’,所以何瑗是诱导他说话。

可明明香炉传出的对话里,并没有自己的声音,为何别就此判定他是“贼”?

几位辅政大臣,看着怒容满面的太后,以及同样怒容满面的湘东王,很快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

太后已经怀疑南海王萧大临的用心,而湘东王,甚至已经和萧大临翻脸。

不管湘东王之前是怎么想,现在,湘东王“主动认错”,就说明已认为萧大临兄弟仨是贼,而自己很可能会步鄱阳王的后尘。

因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比起几位皇叔,湘东王虽然也是高祖一脉,但和小皇帝的血脉终究是远了些,在这些皇叔看来,湘东王和鄱阳王是一样的“外”。

“外”成了辅政藩王,无论这辅政藩王是鄱阳王也好、湘东王也罢,皇叔们都有不满。

皇叔们可以在宫里击杀鄱阳王,说不定,哪天湘东王也会突然就被“敲”。

香炉里传出的对话声,便可支持如此推断:萧大临接下来就准备对付湘东王了?。

如果,鄱阳世子萧嗣拿出来的是信件,那么可信度存疑,因为笔迹可以模仿。

但是,声音是较难模仿的,可信度,比信件高。

太后见萧绎表态,便询问诸位辅政大臣的意见,包括王褒在内的这几位大臣,首先赞同湘东王的请求:

张榜悬赏一事,就此停下,以免为贼所趁。

对于已经出首、提供物证的,不赏,不罚,其提的所谓证物退还。

当然,提出这一建议的湘东王,并无过错,且决策时,辅政大臣也赞同,所以怪不到湘东王上。

其次,建平王、绥建王于元月十四,在宫中击杀鄱阳王一事,若两拿不出有力证据,那么,就只能按照行凶杀来定罪。

这证据,仅限于二提出。

因为他们之所以动手,是认为鄱阳王图谋不轨,若动手前并无实证,那的行为,其正确就存疑。

等同于单靠臆测而无实据,就杀害辅政大臣。

不是辅政大臣们反复无常、没有原则,是因为他们都明白,现在湘东王已经间接表态,支持鄱阳王这边。

湘东王现在认为鄱阳王死于谋,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想那一天也步鄱阳王的后尘。

辅政大臣们必须改变主张,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同时激怒鄱阳王、湘东王派系的后果,况且萧大临的话,大伙可是听得清楚。

结果萧大临厚着脸皮不承认,这是在侮辱他们的格:你当我们耳朵有问题么?

萧大临眼睁睁看着局面突然逆转,有些回不过神,听太后命侍卫将他带下去“看管起来”,他只觉后背发凉。

挣脱侍卫的挟持,他声嘶力竭喊起来:“太后!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的!!”

侍卫见其状若疯狗,高声呼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