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楔子 慢猴儿

楔子 慢猴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别的他一般不碰。主要是上当上出了经验,不熟的东西根本不敢碰。

是的,拍卖会上也会卖假货,即便最顶级的拍卖行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卖的都是极其真的假货,是连一流的鉴定师都能骗过的假货。

李慢侯小心翼翼,加上拍卖行毕竟相对正规,因此他基本上没有再上过当。失手也有,不过也是买贵了,而不是买假了。

托国内古玩价格连年上涨的福,多数时候,李慢侯还是有的赚。只是这行竞争激烈,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跟自己争。李慢侯甚至出过许多场全部是中国组成的英国拍卖会。中国的积极参与,甚至一度改变了英国拍卖行业的规则。因为多数由中国参与的拍卖会,中国同行之间会私下串联,竞拍的时候,往往不会出高价,最后英国甚至开始限制中国古玩拍卖场上的中国数比例,规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其他国家参与者才会进行拍卖。

由于竞争如此激烈,其实差价就很小了,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太低,李慢侯参加过的大多数拍卖会上,都有国内的收藏家,坐飞机专门来参加拍卖的,有些甚至是很小的拍卖会,都有国内的前来。因此从英国淘宝,然后转给国内藏家,越来越不容易。

不过多少都有的赚,而且运气好的时候,也会发上一笔横财。李慢侯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这么得来的。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英国一个小地方拍卖行准备拍卖一批物品,其中有一个明代瓷杯吸引了李慢侯。

李慢侯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番,认定那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但拍卖底价定的极低,低到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也不敢相信那种等级的文物会在一个乡下小城拍卖。但他还是参加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一次司法拍卖,物品属于一个产富豪所有,政府查封之后进行拍卖,用来偿还债务。因此才会出现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同时英国司法部门对文物鉴定出现了失误,才给了一个极低的定价,也没有拿到大城市去拍,而是跟地产、珠宝等其他财产一起,进行普通拍卖。

当天运气不好,大雪漫天,幸好李慢侯提前两天就到了地方,否则根本就来不及参加。当天运气真好,因为当开始拍卖的时候,李慢侯发现,连他一起,竟然只有两个竞拍者,其中一个是本地

本地看中了房产,拍卖开始后,他举了一个底价,李慢侯没有抬价,最后以底价成。当李慢侯举价瓷杯的时候,本地投桃报李没有争抢,让李慢侯捡了一个大漏。这场拍卖会,最后基本上让两个以底价瓜分。

最后那只一千英镑拍下的瓷杯,几后就有买主主动找上门来,以三百万的巨资从李慢侯手里接走。后来李慢侯才知道,看上这只瓷杯的国极多,当时至少有不下十专门从国内飞往英国准备抢这件宝贝,可惜一场大雪成全了李慢侯。

发了这笔横财之后,李慢侯慢慢就退出了古玩行业。一来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无利可图,二来是他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李慢侯学习出现了问题,让教授十分不满,甚至威胁要开除他,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之所以无心学习,除了醉心于发财,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让李慢侯十分不满。他被招来英国,是因为教授希望引中国的视角展开他的研究,可笑的是,他研究的是中国历史。李慢侯从中国到英国来读中国历史,尽管对他母亲和整个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件喜事,急于逃离的李慢侯也无所谓,但当认真面对学业的时候,李慢侯在认识中,却总觉得滑稽。仅仅是逻辑上的讽刺感,还不至于让李慢侯产生抵触,因为尽管滑稽和讽刺,但研究中国历史的中心,在国际上公认的就是在英国或者法国。让李慢侯抵触的,是教授自称是站在世界视角上研究中国历史,可李慢侯却强烈的感觉到,教授只是站在西方和白的视角上看待和解读中国和中国历史。

更让李慢侯感到无法接受的是,教授一次次声称希望引李慢侯中国的视角,可一次次根本不接受李慢侯的意见,而且一次次强迫李慢侯接受他所谓的“中国视角”,这造成了李慢侯和教授之间的刻矛盾,甚至让他一度打算退学。

几年的沉浮,让李慢侯不再轻狂,也不再执着,权衡之下,他觉得还是要拿到文凭,否则他实在无法想像要如何向母亲代。他很聪明,几经改动之后,终于拿出了让教授勉强接受的论文,勉强毕业。

毕业之后,李慢侯突然又有些无所适从了。他突然不知道他该些什么了,去留学的初衷是为了逃避,可几年之后,初衷早都不在介怀,面对新的生,完全失去了方向。

他学有所成,所学虽是冷门,可从业者也寡,以他的学历,完全可以在一个普通大学里做个普通讲师,发表几篇论文后没准能评上一个职称。但这种生让他完全提不起兴趣,他学的是历史,在世界一流的大学,跟随世界一流的教授学习的历史,可他的世界观却完全是反历史的,至少是反历史学的。

他学了历史,却缺乏对历史学的敬畏,他一点也不崇敬这门学科。他不认为类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学到哪怕任何一点经验教训,类的历史总是周而复始,所有犯过的错误总是一次又一次改换面后重复出现。

在他看来,历史学,不过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生活的相同的或不同的所留下的一些残迹罢了,如果历史学有那么一丁点价值的话,也不过是某些可能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两千年依旧值得被铭记罢了,除此之外,毫无价值。

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李慢侯回国后很是丧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出现某国外打捞公司在南海打捞出了中国古沉船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李慢侯突然生起了一点兴趣,或许是为了给自己丧的生增加一些趣味,仅仅是一点兴趣,就让他选择砸上全部身家,与合伙建立了一家国际最高标准的打捞公司。

虽然由于法律和监管的问题,受到管辖和限制很多,但国内类似公司也不多,竞争者非常少,李慢侯雇佣最优秀的员,租用最顶级的设备,公司发展的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航道上,国际打捞公司最大竞争对手。不过一直很少参与内河业务,主要原因甚至不是司法问题,主要是利润丰厚的海洋打捞都做不过来,根本顾不上开发内河业务,这次在汴河上打捞石这还是一遭。

一遭就不得不做,不容拒绝。因为是爷爷亲自打电话下的命令,开始李慢侯还很意外,因为这几年跟爷爷关系变得十分紧张,老爷子别说主动给李慢侯打电话,李慢侯打过去的电话老爷子都不肯接。原因是李慢侯的公司将南海地区一艘古船上打捞上来的瓷器,在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上拍卖掉了,许多藏品落了外国买家手中。这让老爷子非常不满,老爷子不希望任何一件古物流出去,为此他联系了国内许多博物馆,可惜都给不出让满意的价格。最后孙子将大多数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了出去,老爷子无法接受这种结果,跟孙子闹起了脾气。

李慢侯也很无奈,跟他爷爷不同,那些打捞上来的古物,对老爷子来说,带有某种神圣,哪怕一件落手中,在老爷子看来都是亵渎,落外国手中,那简直就是卖国,可对李慢侯来说,那些都是商品,是私有产权的商品,他的公司在公海里打捞出来,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他的公司就有完全的处置权。私上,李慢侯当然也希望又国内的公共机构买下这些古物,但价格一定要公道。最后在价格上没有谈拢,他才选择了公开拍卖,作为心理的弥补以及一些商业手段,他也将一些珍品赠与了国内一些相关博物馆,可这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