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第二百三十九节 导火索(2)

第二百三十九节 导火索(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到了夏天,各方依然保持着令窒息的平静,明明弓弦都绷紧到极点,可是谁都不释放。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夏季中旬,突然燕北原上又来了新的客,传闻已久的蒙古终于来了。

他们是横穿大漠过来的使节和商队,打着合不勒汗的旗帜,带着一万匹驮马和骆驼,带着数万只貂皮,以及十万牛羊过来的。

原来是听说了忽儿札胡思大汗和宋的盟约,认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立马迫不及待的从龙驹河(克鲁伦河)中游南下,带着大量从塔塔尔手里劫掠的财物。他们的目的也通商,也是铁器。他们抢了塔塔尔那么多财物,唯独铁器最少,因为塔塔尔也是穷鬼,缺乏铁器。

他们穿过大漠,直达野狐岭下,也就是后世的张家以北,他们走的路线是最近的,差不多就是清朝时期的张库大道。

而他们赶到野狐岭,最紧张的是花马刘,因为花马刘在野狐岭以北的原上,建立了一个大马场,从野狐岭一直延伸到鸳鸯泊,整个张北原都被他圈占。现在蒙古来到这里,他的马场受到威胁。

蒙古是来做生意的,倒没有劫掠马场,反而是在马场牧的带领下,来到野狐岭要塞的。

没有什么不同意的,李慢侯甚至见了蒙古使者,年轻的俺孩,他是合不勒汗的从弟,已经成长为蒙古一员猛将。向李慢侯当面提出了结盟的要求,条件一点都不过分,就是要求公平对待蒙古,他们声称合不勒汗和忽儿札胡思汗一员,都是原的雄鹰,不该被区别对待。

李慢侯认可了蒙古的说法,同样跟他们结盟,约定互相可以进行贸易。但蒙古没提出南下山过冬的要求,否则他们得先跟克烈冲突。目前他们跟克烈之间,是谁都奈何不了谁的关系。

李慢侯让蒙古随便在还很残的燕京城里转悠,跟这里一个个急于开拓边疆贸易的商谈价格。燕京很残,但商很多。都是将燕京当做一个中转,接着通过大同出外的,但这条路不好走,因此燕京商目前的经营都不太成功。真正把生意做起来的,反而是河东和河北商,因为河北磁州和邢州以前是北宋最大的产铁中心,北宋年产铁量为 550 多万斤,兖州年收24万多斤,而河北邢州高达217万多斤,磁州也有197万多斤,徐州30多万斤,有莱芜监的兖州只排第四。

在李慢侯的努力下,莱芜的产铁量也只翻了一倍,依然远不如邢州和磁州。山东产铁量最大的,反而是以前比不上莱芜的淄州,因为这里有笼水通向济河,非常方便出。而莱芜通过大汶水是流向梁山的,以前往南出甚至要翻过大山从密州的港。到了梁山泊转运到齐州,然后出,成本比淄州高多了。淄州有煤炭、有铁矿,博山煤矿、坊子煤矿、金岭镇铁矿开始大规模开采,而且都离河不远。淄州冶铁快速发展起来,年产量已经高达两百万斤,居全国第一位。

大量淄州铁从济水出,输登州,然后运输到辽东、高丽,往南输海州等港。而莱芜的铁要往南,几乎没有市场,因为走大运河往南,无法跟徐州的铁竞争,因此反而相对衰落,如果不是这样,李慢侯也不可能让朝廷收走有莱芜的兖州。

登州和莱州的产铁规模也很大,这两州有金矿,宋徽宗时候年产金已经接近一万两,如今翻了一倍,高达两万两。黄金容易带动其他产业,大量靠金矿发了财的大矿主,大力开发登莱两州的煤铁。北宋在登州的蓬莱、莱州的掖县和兖州的莱芜都设有铁监,因此这两州的铁矿也是非常值得开采的,而且一南一北,靠着胶州和登州两大港,出极为便利,压倒了莱芜。不过还是没有淄州冶铁膨胀的那么夸张,这两州产铁,基本都在百万斤规模。

山东的铁,通过黄河、渤海,很容易进燕京,唯独很难通过大同北边的山地。而磁州和邢州的铁,则可以通过黄河,一路逆流而上抵达河套,虽然拉纤成本不低,可比陆路运输却廉价多了。但他们比不上河东商,因为河东商可以从太原府的永利监、大通监购铁,然后通过汾河水系,顺流而下直达黄河,然后在沿河北上,成本又比一路逆流的河北商低的多。

能贩卖铁器到原这种利的生意,也不是普通能做的,河北方面是韩世忠在做,河东方面,自然就是岳飞在做。李慢侯反而不上手,也无心非要跟两大将争利,因为他们现在的子都过的很苦,朝廷克扣军饷复一,他们不得不自筹大部分军饷。

现在蒙古突然来到了野狐岭一带,这给了李慢侯一个机会,因为他可以通过桑河支流,洋河将铁器直接运输到野狐岭。这样就解决了铁器这种笨重物品运输不便的难题,至于蒙古,他们自己怎么运回去,当然是靠畜力了,克烈也是这种方式,原上必不可少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劣势。

蒙古似乎吸收了克烈的经验,他们门儿清,价格都对比过了。他们订购的不是成品铁甲,不是铁料,他们要宋工匠打造好的优质甲叶,牛皮绳他们自备,然后穿成铁甲。他们采购量很大,要了两万套铁甲的甲叶。

另外还订购了大量蒙古式弯刀,铁器稀缺的民族,不可能有太高级的工匠,蒙古真正发家,是吞并了金国州县之后,现在各种技术都还很落后。弯刀之外是铁箭、询问之后发现,箭只可以买卖成品,脆就直接订购成品了,贵不了多少,还省的他们伐木了。原上木也不好找,还得去不儿罕山或者斡难河下游,远没有直接订购省心。

不过蒙古看不上燕京弓匠的弓箭,强弩他们用的也不顺手,所以只订购箭,硬弓他们自制。可随即就有其他作坊招揽他们,表示原弓他们也能做,从契丹哪里学来的。燕云本就是辽地,会契丹弓的制法,未必需要请契丹工匠,燕云工匠更擅长,因为辽国的弓,都是他们制作的。

蒙古制作硬弓,需要的原材料是木材、牛角等物,但这些燕京都有,而且还有能找到更好的粘合剂,比如鱼漂胶,因此蒙古很快就找到了符合他们要求的原强弓,一问价格也不贵,甚至比他们自制还便宜。就试着订购了一批弓。

订购了三万把弯刀,一百万颗长箭后,蒙古才有心思采购其他货物。主要是布匹和食盐,以前原上的盐是契丹供应的,临潢府一带就有盐池,契丹败亡后,临潢府的盐池荒废,原上一度缺盐,不过燕云不缺,长芦盐场的盐正愁销路呢。

当蒙古兴高采烈的离开,并带了一只燕云商队北上,帮助他们摸清北上蒙古的商道,好吸引他们去漠北做生意后,李慢侯对原上的形势彻底放心了。

冬季之前,克烈再次南下山,这次他们看到了许多堡垒,驻扎着数不多的怨军,守军跟他们解释说,这是为了开边贸方便,会有商来城堡下贸易,每座城堡都是会是一座榷场。这才让克烈放心下来,围绕一座座城堡扎营,等待河套商的到来。

塔塔尔在滦河的贸易做的也很顺畅,而且规模很大。让有些疑惑,刚刚被蒙古洗劫的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真金白银,而且他们残的部落似乎也不需要这么多铁器、布匹等物。

而塔塔尔一直在辽西游牧,这一带的控制着是兀术势力,李慢侯很确信,塔塔尔可能只是中间商,赚差价后,转卖给了手里才不缺金银,尤其是兀术,但是很缺铁,尤其是兀术。挞懒手里,至少有辽国留下来的沈州铁场,兀术控制的混同江一带,本就没什么像样的铁矿资源,所以铁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