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宋耻 > 第三百二十八节 国族(2)

第三百二十八节 国族(2)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几年的征战中,大石有意识的征调更多的燕云汉儿打仗,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战斗力下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燕云汉儿可用,本是一件对大辽有利的事,可却让大石不免忧虑起来。

汉儿可以做骑兵了,那契丹怎么办?

失去了独有的优势,跟汉儿一起支撑这个国家的时候,契丹是不是会被汉儿压倒。

这不是杞忧天,在撒马尔拉沙衮周边跟契丹杂居的汉儿,经过这几年恢复,已经普遍比底层契丹适应的更好,他们更富裕,更朝气蓬勃,因为他们的空间更广阔。

契丹什么?骑马放牧!汉儿也能做。

汉儿能什么?骑马放牧!耕地读书!做工,经商,当官,他们似乎什么都能

耶律大石不由想起几年前燕王劝告他的事,希望契丹能转型为生产民族,当时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根本不以为意。这几年沉静下来后发现,契丹已经越来越虚弱。

、漠北没出现在西域之前,契丹似乎很能打。可是跟这些强大民族一起作战的时候,契丹总显得输一筹。没有坚韧,也没有漠北天生的凶狠。

生产那一套,大石不是全不放在心上,他从燕王哪里带来了种羊,送到了波斯去养。波斯善于养羊,还真给他们养活了,繁育出了一大群山羊。羊绒也纺成了绒布,并且采用了东罗马拆分丝绸的做法,将这些珍贵的山羊绒跟波斯细羊毛混纺,充作羊绒卖到宋国。虽然质量有所下降,但产量大大提高。

波斯做出这些技术之后,很快就传了农牧并行的拉沙衮和撒马尔地区,这里的汉儿学会了。他们纺织出的混纺羊绒,甚至比波斯的更好,不是技术上有突,而是他们能纺出符合宋喜好的产品,在羊绒上用制作蜀锦的技艺,编制出宋风格的图案。

虽然官方名义上是将汉儿当做国族,一视同仁,可大石等权贵还是有意识的给予了契丹更多资源,分配给契丹游牧的牧场广大无边,比以前在漠北、漠南的还大。可是契丹依然比宋贫困,不止是宋更勤劳,还跟契丹的恶习有关。

他们不读书,骑马放牧,四时围猎。一旦闲暇,立刻酗酒。汉儿制作出的各种巧件儿,将他们手里的钱财榨的净净。

为这种事忧虑的,已经不止大石一。而是一大群契丹权贵在忧虑,可他们都清楚,排斥汉儿的代价他们承受不了。他们做了各种努力,试图规训契丹的习,他们组织汉儿教授契丹纺织毛料。甚至强制契丹少年读书识字。可他们做的依然不好,无数契丹抱怨她们没有汉儿的巧手,契丹少年在学堂里更喜欢打架斗殴。任何一座学堂中,学习成绩最差的,永远是一群契丹少年。

大石觉得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忍着耻辱,能想象到燕王那个混蛋会以什么样的高傲嘴脸教育他的气,他还是写信向燕王请教。

燕王告诉他一个道理,有教无类。燕王说,契丹少年学不好,不是他们笨,而是习使然,得找到更适合教育他们的方式。契丹祖祖辈辈游牧,教育也需要从游牧手。建议大石开办府学,办畜牧科,也许契丹会有远超汉儿的天分。打架斗殴的问题,更多是一种心态。在学习不好的群体中,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反而会被歧视,这是风气问题。建议将契丹少年中的好学者单列出来,培养学风。

燕王还说,契丹是一个纵横大漠数百年的强族,必然有极其优秀的品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作,着急不得。

不过燕王提醒大石,说西域是一个变幻无常的地区,东西方力量汇,让这里的形势变化非常快,一个强权很难保持数代不衰。伽色尼帝国传到第三代就盛极而衰,四分五裂,被塞尔柱帝国取代。塞尔柱帝国盛极一时,也是不到百年就迅速衰颓。

契丹想要做原上不落的太阳,必须拥有有别于其他原民族的优秀品质,不能只靠放牧打猎这些别的民族都会的手段,必须努力提高民族的层底蕴。假如有一天,契丹不可避免的衰弱,是否会再有一个耶律大石站出来存续种族呢?不能寄希望于横空出世的英雄,契丹需要防备的是,有一天契丹国家灭亡了,契丹还能存续,一百年,一千年后,他们还知道自己是契丹。不会像匈、柔然、乌孙、鲜卑、羯一样,需要在汉的典籍里寻找他们的脉络。

契丹甚至需要在灭国之后,积蓄力量,一次一次的重新复国。这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撑,单靠契丹目前的习,并不比其他原民族更优秀。契丹也远没有当年控弦之士四十万众的匈、鲜卑更强大。

李慢侯的回信让耶律大石惊出了一身冷汗,已经有些松懈的斗志再次燃起,神经再次绷紧了。举目四望,契丹还真的不比任何原民族更优秀。甚至在自己拿手的骑马放牧上,都开始落於下风。宋原上建立的那些大牧场,已经能养出跟契丹一样好的战马。克烈、蒙古和塔塔尔也已经可以跟契丹一样纵横驰骋,而且他们更凶悍,更坚韧。连真这种游猎民族,长途奔袭的时候,都可以昼夜不下战马。蒙古可以不用补给,纵横万里,契丹就不行。

在这些越来越强大的竞争者中间,契丹凭什么可以永远号令他们?

目前是跟宋学到的办法,建立了一条实际控制的通道。原部族想要去西方劫掠,就必须得到契丹同意,这是对原民族的利诱,也是制约。现在契丹还算强大,他们都会在强大的利益面前,屈服于契丹的号令,可一旦契丹衰弱,他们肯定会跟契丹争夺西域商道的控制权。

这种学习并不丢,契丹善于改变,南北面官制度是他们的改变也是创造,有史以来第一次,他们改变了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融合的轨迹。匈、突厥这些民族,夺取汉之后,都是强行融自己之中;鲜卑则是把自己同化进了汉中。唯有契丹,既保持了汉的优势,又保持了自身的优势,同时融合了两种文明于一个管理体系。

于是大石继续请教,如何既能让契丹不丢失原民族的本质,融化进厚的底蕴之中,又能让契丹培养出有别于其他原民族更优秀的品质。

李慢侯告诉他,汉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温文尔雅,也是一步步积累来的。找到正确的方向,努力积累,必然能成就不朽。汉也犯过许多错误,但汉的生产方式,更经得起这些错误的打击,总能一次一次度过难关,重新挺起腰身。即便宋朝没有成功反击,赵构也被抓走,一百年后,两百年后,汉总还会建立自己的王朝。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原民族脆弱的生产方式,是难以持久存续的要害。契丹要区别于其他脆弱的原民族,必然要从改造生产方式开始。契丹可以继续放牧、打猎,甚至可以继续去劫掠。但如果只会这些,契丹就永远不会脱胎换骨。

至于原民族,该如何积累出脱胎换骨的底蕴,会转化成什么样的身份,李慢侯也没有经验。但却提出了一个设想,有朝一,当契丹依然游牧于原之上,他们依然骑着战马,挎着弯刀,背着箭壶。可除了这些之外,他们的马鞍里,还随时放着一本契丹圣贤撰写的书籍的时候,契丹这个民族,大概就不会那么容易消亡了。

可是想要孕育出一个契丹的圣贤,单靠骑马放牧很难。契丹必须沉下心来,努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