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十九章 论仁

第二十九章 论仁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胡志离开后,陈暮皱起眉:“大哥,你真要收留那孩子?”

刘备叹气道:“那孩子内无亲,外无宗族,若是不让胡志收留,很快就会饿死。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吧。”

“可是他的父母皆是在易阳大火中丧生,火攻是我等定下的策略。此子若是知道,将来必然视我等为仇寇。此乃引狼室也,不斩除根便算好的,怎么可以收养仇?”

陈暮这话堪称冷血,但他本身为就非常自私,投奔刘备也纯粹是为了在这世能够自保,他可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什么不稳定因素出现。

孔子还有因学术纠纷而诛杀少正卯的时候,更何况自己杀父杀母的仇就在身边,谁能保证他哪一天会偷偷摸进刘关张陈四的营帐,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学范强张达二把他们给杀了?

刘备摇摇:“师君曾经跟我说过,而不仁,如礼何?而不仁,如乐何?我杀他的父母,是因为我们之间的身份对立。他的父母是反贼,我是官军,互相残杀,天经地义。但他一个孩子,与我们没有仇怨,我应该赡养他以成全我心中的仁义道德准则。”

呵,跟我说仁义道德了?

陈暮冷冷道:“子夏问于孔子:“居父母之仇,如知何?”夫子曰:“寝霑枕,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武旬虽不是反贼,却因父母从贼而得以活。“父母之仇,子不复,非子也。”他不是我们的仇,我们却是他的仇。仅仅为了成全大哥的仁义,而让一个可能对我们有威胁的存在我们的身边,那又是不是真正的仁义呢?司马公做《史记》,曾言:“项王见,恭敬慈,言语呕呕,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之仁也。”真正的仁义是无私的品德,大哥只见到了这个孩子可怜,却没有想过将来他会不会杀了我们以成全他自己的孝义,这恐怕有违儒家仁义。”

刘备惊讶道:“四弟治的莫非是《公羊经》?”

“只是学过一些。”

陈暮面无表,这其实就是原则问题。

早在先秦百家诸子时代,就已经阐明。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杀了孔子的父母,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杀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孔子带着三千门徒追杀到天涯海角。

虽然儒家也有仁义,宽恕的说法。但这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两国战,本身没有仇怨,那么这就是一场不正确的战争,可以进行宽恕。

如果一个国家坑害了另外一个国家,如纪国的国君害得齐哀公被烹杀,这就是九世之仇,犹可报也。所以齐国攻打纪国,就是一场义战。

但国家仇恨之间的义战不容宽恕,父母之仇同样也不能宽恕。

如今刘备陈暮作为官军,杀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仇怨,但却有大义在,一方为正统代表,另外一方为反贼代表。

哪怕这些反贼都是活不下去,被迫只能造反的。可在当时的世界观里,贼就是贼,官就是官。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而子报父母之仇,同样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赡养一个有杀父之仇的在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意思是对待百姓要刚柔并进,一边拿刀,一边拿枣。

对待那些反贼,必须“纠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统治者的为什么要反抗,在孔子眼里,只要你当了反贼,那就已经不是,必须要处理掉。

陈暮就是以儒家关于“父母之仇”“反贼的定义”以及刘备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义”准则三个方面来对抗刘备关于自己的“仁义”理解。

这就是所谓的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你不是讲仁义吗?

那你对敌的孩子仁义,是不是就对身边的残忍了?

刘备听了,忍不住夸赞道:“四弟真是博学多才,我不如也。”

陈暮没有一点骄傲的表,只是说道:“我知道我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我也希望向大哥学习仁义之道,但我希望大哥应该明白,仁义是有条件的,不能一味地对别太好,否则就会变成之仁。”

刘备沉思道:“四弟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每个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义,武旬的父母因我而死,他要我报仇,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就说明我的德行还不够,他也不懂什么叫是非大义,所以我会把他当成敌一样对待,但至少现在不是。孔子云:“志士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追求仁义,是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没有灾害,每个都能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现在世道不好,今天我和黄巾贼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会举起屠刀杀死他们。但当有无辜者出现的时候,我依旧会保护他们,哪怕他与我有仇怨,我也会因为他弱小而庇护他,直到他可以自己生存下去为止,这就是我追求的俯仰无愧于天啊。”

看这意思,是要和我坐而论道?

谁说刘备不喜欢学习来着?

家读书明明读得还不错嘛,知道不少大道理。

而且早期的刘备居然这么充满理想漫主义,让陈暮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

不过考虑到刘备当初任平原相时,那几乎与赵盾一样的节品德,受百姓戴,连刺客去刺杀他,都不忍心,便也能窥见年轻刘备时的品质。

而且格是会发生改变的,也许早期的刘备的确有接近于圣母般的仁义之心。但等再过个几十年流生涯,受到过社会的毒打,他或许就明白有些事他的确做不到。

陈暮想着。

“大哥既然要俯仰无愧,这世上像武旬一样的孩子多得是,缘何不都接济过来?”

“只要我见到,有能力,我自然会帮助他们。”

刘备认真地回答。

得,这一下子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论调上了。

果然。

不能吃太饱。

之前刘备啥都不是,还能劝一劝。

现在当了官,算是有了能力,就一下子想搞点事出来了。

陈暮摇说道:“我赞成大哥对反贼的儿子施以仁德,但施展仁德的方式却不赞同。你可以给他一些钱,或者帮他找到其他亲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