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谋伐 >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第六十章 何进之死(二合一)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俺也一样。”

执掌禁军的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许凉跟伍宕同样保证。

荀和大笑道:“好,那我多谢诸位。”

这边何进的幕僚在私自开会。

那边何进到了下午,吃过午餐,在自己房间睡了个午觉以后,就决定去皇宫。

他手里已经掌握有内宫禁卫的虎符,他想着去把内宫禁卫给换掉。

车马缓缓抵达司马门,这个时候许凉早就从何进府邸出来,正在司马门值守,见何进数十的护卫抵达门外,立即开了宫门。

“大将军。”

许凉迎上去。

何进点点:“嗯,你来得正好,带一些马,随我宫,去把内宫禁卫调走,把你的内宫中。”

许凉忙道:“唯!”

许凉就点齐了一千马,跟着何进的马车护卫队宫,直接到了嘉德门外。

用蹇硕出来的虎符,顺利地打开嘉德门,来到了内宫当中。

执掌内宫宿卫的都尉郎将连忙出来迎接:“大将军。”

“虎符在此。”

何进掏出虎符。

都尉郎将勘验过后,小心翼翼递上去:“大将军有何吩咐?”

“尔等西宫宿卫,全部去北宫值守。”

何进说道。

这是他思熟虑的考虑,天子跟太后住在南宫,把西宫宿卫调去北宫,那南宫就彻底掌握在虎贲军与羽林卫手中,到时候天子跟太后为什么还要去东宫?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都尉郎将领命而去,西宫宿卫全部撤往了北宫。许凉的虎贲军接管了西宫,自此嘉德门内,包括天子寝宫、太后寝宫,都归何进的宿卫管辖。

宦官们得知消息,匆匆忙忙去找何太后禀报。何太后听到这个事,勃然大怒,召何进来长秋宫,指责了一番。

但面对何太后的指责,何进根本不为所动,坚持已见,二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刘辩毕竟是何太后的亲生儿子,她怕的是自己那同父异母的兄长要学王莽梁冀,真当了权臣,那他们母子俩的子可不好过。

所以何太后不希望看到何进只手遮天,希望能够扶持宦官与何进抗衡。

可惜现在何进大权在握,何太后也没什么法子。

虽然与太后不欢而散,但何进并没有出宫,而去了崇德殿议事。

是关于董卓跟刘备的事,他想找朝臣商量一下主意。

家里那些幕僚满脑子都是诛杀宦官,却不知道,何进自己也是顾虑重重。

一来跟宦官纠葛太,不好处理。二来真杀了宦官,何太后恐怕就不止是生气,而是会彻底与他闹掰。

这是何进不希望看到的事,所以他自然不能去找那些整喊打喊杀,书生气太浓的幕僚们,找那些权术和政治脑相对合格的朝廷官僚们,就靠谱得多。

三公府就在东宫一侧,只片刻功夫,三公九卿就齐聚崇德殿。何进高坐主位之上,向诸位朝臣询问意见。

政治方面的事就由政治手段来解决。

很快几位大臣就提供了几个方案,比如现在既然大将军已经掌控了皇宫所有兵权,那完全可以直接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发矫诏,让董卓跟刘备退军。

大臣们现在也都知道刘备是个愣青,如果刘备听命,董卓不听命,那也有法子,就是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让刘备去对付董卓。

要是刘备不听命的话,同样也可以拉拢董卓去对付刘备。反正在政治权衡方面,平衡之道与合纵连横,多的是办法,何进听取了一些意见,觉得一些方案可行,便记下来,准备明天让黄门令去以太皇太后和天子名义写诏书。

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接近落,也就是傍晚六七点钟,太阳还未下山,这才散了今朝议。

何进跨出崇德殿大门,略微眯起眼睛,他看到远方夕阳还未落下,天边挂满绚丽的霞彩,火红的火烧云像是将整个西方的天空烧得彤红,宛如血一般的颜色。

今天倒是个好天气。

何进心里想着。

正在此时,一个小黄门匆匆而来,忙不迭跪下磕道:“太后请大将军去。”

太后又叫我过去?

何进觉得应该是自己那妹妹要么是余怒未消,不依不饶,要么是已经消气,跟自己商量一下事

不过不管怎么样,太后的命令他还是得听,至于具体什么事,具体再看吧。

想到这里,何进点点:“走。”

上了马车,车子缓缓向着嘉德门驶去,虽然崇德殿后面就是嘉德门,无奈洛阳宫殿实在太大,穿过嘉德门再去长秋宫还有数百丈的距离,接近1公里,确实得坐马车。

到了嘉德门,按照规矩,何进的护卫都被要求出武器。

其实何进的护卫能够带兵器宫就已经是坏了规矩,正常来说,在外宫的司马门他们就得下武器,而且没有诏令,这些护卫本身就不应该宫,现在不仅跟着何进进来,还带着武器,那几乎是僭越。

看到护卫们依次上武器,何进一想反正整个皇宫的宿卫都已经是自己,西宫的禁卫也被自己换成了虎贲军,听从自己号令,还带着这些护卫做什么?

于是对众道:“尔等在此等候,不用跟来了。”

“唯!”

护卫们听令,在嘉德门外等待。

马车缓缓穿过嘉德门,何进孤身一了西宫当中。

过了嘉德门,就是嘉德殿。

马车路过嘉德殿,夜幕降临,天色已晚,晚霞的夕阳绚烂,火烧云如血一般鲜红。

而就在何进西宫的时候,大将军府,袁绍风尘仆仆内。

“公舒先生,怎么回事?”

一见面,袁绍就不解问道:“大将军怎么突然让我驻军城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费了我诸多时间。”

最早的时候袁绍本来是打算只带一两万进京,但因为刘备跟董卓的威胁,他不得不带了五六万马,大军开拔,速度缓慢,虽然大谷关离洛阳很近,但加上安营扎寨的时间,一直到接近天黑他才到洛阳。

荀和淡淡地道:“大将军迟迟未断,不肯诛杀宦官。”

“唉,任天下事,皆胆也。”

袁绍叹了气:“当初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信陵君窃魏王兵符,又使朱亥锤杀晋鄙,终大败秦军,便在于胆。此番诛宦,乃谋国之事,大将军怎能如此夷由,坐而不进呢?”

如果让陈暮知道好谋而无断,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的袁绍能说出这种话,估计得大跌眼镜,怀疑自己看了假的《三国志》。

要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谈话内容虽然是《三国演义》杜撰的,但曹对袁绍的评价,可是写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里。

原话是:“吾知绍之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罗贯中并没有无的放矢。

但显然,年轻时候的袁绍和中年袁绍确实是两个,现在的袁绍不仅有胆色有气魄,更是很有勇气。

荀和对袁绍十分欣赏,赞许道:“本初之言,确实有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