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彧毫不犹豫地道:“黄巾不过是小患尔,又如何动摇大汉根基。”
陈暮想了想,说道:“文若,你知道我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吗?”
“不知道。”
荀彧摇摇
,他在去岁洛阳崩
的时候就已经回家乡劝说父老离乡,那个时候只是洛阳
,天下还没
,拖家带
到了青州,并不知道讨董的事
。
陈暮说道:“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前,足足半年。除了我大哥刘备以外,就只有豫章太守孙坚担任先锋时与董军
战过一次。”
“他
不出力?”
荀彧皱起眉
,要是连仗都不打一场,这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陈暮道:“袁绍袁术袁遗等
,算上几名袁家门生故吏,有七八万
马,不仅未曾出力。连太师袁隗被董卓屠戮了整个宗族,也未见他们有如何动作。反倒等大哥攻
虎牢关,杀
洛阳之后,他们却纷纷以兵马疲惫为由撤离。”
“什么?”
荀彧大惊失色:“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呵呵。”
陈暮笑了笑:“详细过程你没有亲眼目睹,可能不知道。但我已经与郑君提过,会将这讨董一路见闻,写
书中,供世
传阅,到时候你就知道具体经过了。”
荀彧失魂落魄道:“尚书令不会骗我,可是袁家四世三公,名满天下,世代都受天子皇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
“因为汉室江山的威望已经被严重打击,各路诸侯都有了别的心思。”
陈暮淡淡地道:“正如周天子分封天下,一开始天下诸侯还无比臣服,遵从周天子的诏令。可后来随着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诸侯们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图谋,暗行不轨。今
之天下,正如春秋之周王室。而汉室江山的威信被打击,其实从黄巾之
就有了苗
。等到董卓的时候,连天子都肆意毒杀,太皇太后与皇太后都随意践踏,宫廷之内充满了杀戮,皇室的威严降到了极点。于是天下诸侯们心生反意,真正一心向汉的
,已经越来越少。”
看汉末历史就知道,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能命令几个
?
真要有用,都不需要曹
南征北战那么多年了,直接一道天子诏令,四方臣服,海内平定。
哪用得着花了几十年时间,最终也不过是个天下三分的局面?
所以实际上汉献帝刘协给予曹
的真正作用,是树立起了一杆大汉旗帜,帮他吸纳了无数
才,让曹
有一个东征西讨的大义名分。
在曹
迎刘协之前,曹
手底下
才很少,文不过荀彧程昱戏志才等
,武不过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李典乐进等
。
迎了献帝之后,各方
才都来了,如郭嘉、荀攸、王朗、华歆等
都是在这个时间来的许都。
而且除了
才以外,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世家来许都支持曹
。
那么这些
也都是真心为汉?
想多了。
除了有个荀彧真的为汉而死,其他
哪个不是后来的曹魏重臣?
所以即便是这杆旗帜,也仅仅是当时的士
在曹
迎汉献帝这件事
上,看到了曹
的潜力。
然后曹
再用汉献帝的大义名分,来封赏他们而已。
大家各取所需,皆是为了自己利益。
后面的九品中正制以及晋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
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事实上,汉室江山四百年,根
蒂固,当时的
或许有一部分确实一心向汉。
包括后来曹
为了稳固自己的曹魏统治,就杀了大批亲近汉献帝的老臣,连荀彧这样为他出生
死多年的
都被曹**死。
但这并不代表大部分
都在意汉室,随着黄巾之
与董卓
政两次打击,已经严重动摇了大汉根基和威信。
比如曹
自己就没把朝廷当回事,在兖州的时候,长安朝廷曾派了个新的兖州刺史金尚来取代他,他反手就把
家给弄死了。
还有袁绍袁术公孙瓒,自己四处任命太守州牧,甚至“开府承制”还曾经想要拥护刘虞为帝,完全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就连孙坚孙策都比他们忠诚,至少
家孙坚一心想要打进洛阳营救天子,至少
家孙策天天自称“匡济汉室”。
所以要说这些诸侯眼里有汉室,心里怀揣着大汉江山,那确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
陈暮以史为鉴,很清楚现在的汉室江山,已经是一盘散沙。
简单来说,就是
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听到陈暮的话,荀彧的脸色就更加苦涩,他不傻,只是满脑子忠汉思想蒙蔽了他的能力。
黄巾之
,动摇的是大汉在民间的根基,让普通百姓的忠汉之心淡了许多。
而董卓之
,动摇的是大汉在士
心中的威信,让士族开始思索起来,这样一个遭到践踏,毫无尊严的汉室朝廷,还值不值得他们效忠。
毕竟眼下的
况,跟前汉末年相差不多。都是一个权臣搞事,天下大
,豪强并起,唯一不同的是,至少还有明面上的皇帝。
“尚书令......”
荀彧愁容满面道:“那以你之见,未来之天下,将会如何。”
陈暮叹息道:“这也是我来找你的原因,文若,你有王佐之才,汉室天下,需要你的一份力量,来我青州出仕吧。”
“我......”
荀彧支支吾吾,他来青州其实是来避祸,心里还在想着的是如果能够把天子迎回洛阳,他就去洛阳侍奉天子。
陈暮却说道:“眼下的局面你应该清楚,不管我大哥将来是否能够迎回天子,未来之天下,必然是一片
象。所以战争在所难免,即便我大哥迎回天子,也需要眼光卓著之
辅佐,才能肃清寰宇,四海服臣。”
“我明白了。”
荀彧长叹一声,拱手道:“彧愿意在青州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