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三国之谋伐 > 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

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然就得发展取代粮食得商品出来。

古代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和盐铁。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物是首位。

而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是次位。

汉朝百姓用盐以井盐、池盐为主,海盐需要用水煮,春秋齐国时虽然靠海盐富强一时。

但那是因为春秋时整个中国的也就那么一千万不到,各国的井盐加上齐国的海盐,产量低可以满足需求。

到了汉朝大一统,剧增,海盐的低产量就没有意义,所以汉朝就开始大量发掘井盐、池盐等。

只是相比于明朝以后,食盐依旧紧缺,如果能够大量生产食盐,将为青州带来巨大财富。

毕竟食物是生活必需品,盐同样也是。

陈暮用宋朝才会出现,明朝才会普及的晒盐法,在山东沿海边境大量铸造盐田,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收获了大量粗盐,成吨的白色有杂质的盐块被送海边仓库。

这些盐块取出来后,后面的工序其实就跟井盐和池盐的工序差不多,都要通过水煮,过滤等方式,去除杂质,变成盐。

也许有说,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不直接搞井盐池盐,岂不是少了一道工序?

但先不说山东本身就不产井盐池盐,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单说海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东西。

做海盐耗费的只有工成本和粮食成本,汉末天灾祸不断,无数流离失所,只要给饭吃,根本不缺工

所以哪怕多一道工序,海盐依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陈暮陪着罗敷去乐安看了海,就让秦家送她回了临淄,接着在荀彧氏仪孙绍简雍孙乾等的陪同下,视察了东莱郡的盐田况。

在汉孝康帝驾崩之前,陈暮就已经在青州做了实验盐田,先检验晒盐法是否真的有效。

毕竟相隔千年,谁也说不好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差距。

不过经过实验,晒盐法肯定是有效的。

区别只是在于因为工业水平较低,制取方法没有后世那么快。

可能从晒盐到出粗盐,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中间如果遇到下雨天气,还得把盐水引盐田旁边的蓄水池里躲雨,等雨过后再用虹吸效应引回盐池,很麻烦。

所以在初平元年,也就是今年一整年中,整个乐安与东莱二郡靠海,都开始进行食盐屯田。

现在看来,取得来显著效果。

这也正常。

往后推两千年前,我国海盐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山东。

往前推八百年,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是靠着海盐富甲天下。

现在陈暮不过是承上启下而已,不算创新,顶多算是在前的基础上,加一点后的智慧而已,并不算什么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之类的玩意儿。

“我这句话,你要记录下来。要想富,先修路。我青州山脊不算多,多丘陵和平原,大路和主道也还算好修建,盐做出来,是要给青州百姓用,同时还要卖去别的地方,路不好,就是耽误销量,你们明白了吗?”

陈暮身边环绕,发表着重要讲话。

氏仪作为合格的秘书,立即动笔在一旁记录起来。

孙绍简雍孙乾等听的频频点,表示已经记在心里,以后会办。

荀彧听了之后,提出意见道:“尚书令,修路是一件大工程,青州是否有足够的钱来修路呢?”

陈暮笑着摇摇:“没有。”

“那......”

“所以饭要一吃,步要一步一步迈。”

陈暮缓缓说道:“今年各地盐田产量都还不错,先用来平抑青州盐价,满足百姓需求,然后扩大生产,再拿出来卖钱,有钱,才能修路。”

荀彧若有所思地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都不能做得太粗,力道太大,或者步子迈得太大,容易伤到自己,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错。”

陈暮看着海边的实验盐田,说道:“修路是为了让盐卖得更好,可现在我们手里只有商品而没有钱,那就先辛苦辛苦,用最原始的办法把商品卖出去,等有了钱,再完善它的配套设施。”

万事开难,盐田虽然前几年就已经试验做得很好,顺利产出了盐。但直到今天才开始大规模推广,可以说之前一直是在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

现在青州在打仗,财政压力也大,没有钱修路。那就只能发挥最原始的办法,用工将盐背出去,等有了钱,再考虑修路。

路修好了,就可以跑马车,也能推板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道路不好,难以大规模运输。

“我明白了。”

荀彧点点,经济学道理他不懂,但任何道理只要不说得那么玄妙,说话的方式简单点,聪明都能领会得通透。

陈暮又道:“荀子曾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因为跑不快,驯服了马匹,替我们代步。因为路远,发明了船,顺着河流飘。所以发明创造,才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你们明白吗?就是能够产出的方式,先古时期,我们刀耕火种,到了春秋时期,我们慢慢学会了用牲畜耕田,用犁耕田,让铁变成锄,这就是提高了生产力。我们只有继续发明,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可是我感觉发明的东西,已经被先贤们发明完了,已经没有什么可发明的了怎么办?”

简雍摸着脑袋,想想自己会发明什么,发现自己什么也发明不出来。

陈暮笑道:“那是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哦?”

简雍不服气道:“难道子归有天赋?”

“还行还行,会亿点点。”

陈暮谦虚地点点

简雍笑道:“那就把你发明的东西取出来瞧瞧。”

陈暮看向氏仪,问道:“我之前让你们做的脚踏车做得怎么样了?”

氏仪点点:“已经做好了。”

“有成品否。”

“使君问得正好,那东西我甚是喜欢,刚巧带了一台来。”

氏仪向远处的侍从招招手,侍从领命而去。

过了片刻,他就推了辆自行车过来。

这车前巨大无比,后极小,像个大娃娃。

但不管是现在还是历史,世界上第一台自行车,确实是这模样。

因为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必须要有一定工业能力才能制造,靠纯手撸是很难撸出几百个一模一样的铁片。

所以只能前驱动,将踏板按在前上,带动后滚动,在省力方面比后世正常自行车差很多。

不过其它东西,在古代就很容易制造了。

胎用动物皮革缝制,打气也简单,风箱原理大家应该明白,同样原理弄个小型风箱打气筒足矣。

其它的车架,车轱辘,直接铁匠手撸出来,基本没有什么制造难度。

“这就是我发明的东西。”

陈暮指着那自行车说道。

围拢上去,简雍纳闷道:“此物有何用?”

“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